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菜博會十號廳“魚菜共生”玩出農業新花樣

壽光日報訊 您見過“魚和蔬菜一塊培育”的畫面嗎?在第十九屆菜博會十號廳, 您不僅可以見到這種景象, 還可以通過“魚菜共生”系統詳細瞭解它們是如何“相處”的。

魚菜共生門道多, 能玩能賞樂趣多

“與傳統的種植、養殖方式不同, ‘魚菜共生’系統是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技術, 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 最終達到魚菜協同共生的目的。 ”在十號廳中心位置, 記者看到, “魚菜共生”系統已安裝完畢, 大魚池 內魚兒正歡快地游來遊去, 魚池周邊依次排列著蔬菜生長架, 上面的蔬菜長勢喜人。 館長馬尊娟介紹, 為了提升魚菜 共生的展示效果, 展區分為三個區, 一個是觀賞魚的養殖區, 一個是休閒娛樂的展示區, 再有一個就是食用魚的展 示區。

周邊種菜, 池中養魚, 難道這就是“魚菜共生”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所謂的魚菜共生系統不能簡單地這樣理解,

裡面的門道多著呢。 “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技術, 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 以水為媒, 將魚池中 的水過濾後直接提供給蔬菜作為生長的‘營養液’, 被蔬菜吸收‘脫肥’後的‘營養液’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 達到‘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用土和肥’的魚菜協同共生的目的, 實現魚菜互生的良性迴圈。 ”工作人員指著蔬菜生長架說, 這是採用了“種植與硝化一體”的新型模式, 所採用的種植箱為分層結構, 底層為硝化層, 上層為種植層, 透水分層的設計形式使得植物的根系不會進入硝化層, 而水卻可以由硝化層上升到種植層。 低水位時, 水只在硝化層內流動, 在硝化細菌等有益菌的作用下不斷地將魚類的殘餌、糞便、黏液 等有機物分解轉化成蔬菜所能吸收的多種營養成分。
在高水位時, 水上升到種植層的種植基質中, 為根系提供充分的水分和營養。

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用土和肥, 魚菜共生效益高

“也別小看了這些魚池, 它採用電控潮汐系統代替了虹吸系統。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電控潮汐的優點是可靠性高, 運行穩定, 可以根據不同植物生長的不同特點靈活設置潮汐頻率, 還可以根據需要實現不同種植區域的錯時控制, 以利於魚池水位的穩定。

“這套‘魚菜共生’系統是經過前期試驗後才進入展館的, 1立方水能夠產出50公斤魚, 1平方米蔬菜系統能產30公斤蔬菜, 效益十分可觀。 ”工作人員介紹, 魚菜共生克服了蔬菜的季節、反季節生長問題,

相對密閉的生長環境和便利的消毒淨化系統, 可以實現反復重茬種植, 真正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生態迴圈的綠色農業發展要求, 還能實現高產高效, 易於工廠化、規模化種植, “既符合國家鼓勵農業綠色發展的要求, 也符合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需求, 魚菜共生形成的良性迴圈生態系統, 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

4月11日, 記者從菜博會組委會辦公室瞭解到, 目前, “魚菜共生”系統正在進行有益菌的培養, 下一步還將有大量的魚苗被投放, 待第十九屆菜博會開幕時, 不僅可以讓各地遊客全方位地瞭解這套系統的優勢, 還能觀賞到“魚在水中游, 菜在周邊生”的景致。

本報記者 王 靜 通訊員 李可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