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4月,東陽最佳旅行地清單出爐,不要辜負這稍縱即逝的春天!

春暖花開, 草木蔥蘢。

景色最旖旎, 踏青正當時。

在這風和日麗的季節, 不妨放下工作,

走出熙熙攘攘的人群, 離開繁華喧囂的城市,

和家人一起到城市近郊, 沐浴大自然的春光美景,

享受天地之靈氣, 找尋返璞歸真之感。

1

古韻北後周

郊遊好去處

去年年底,

金華市旅遊局、金華市農辦聯合下文,

公佈了首批23個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六石街道北後周村榜上有名,

成為東陽首個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並被列為全省創建3A級景區村莊50個樣板村之一,

去年接待各地遊客20萬人次。

厚洲公園

北後周村位於桐山腳下, 開發區長松崗功能區以北。

公車站邊, 是近年新建的厚洲公園。 厚洲取“後周”之諧音, 占地13畝, 公園內建有柚軒亭、憩園等, 翠竹丹桂, 丘水相間, 綠草如茵, 曲徑通幽, 如同一幅百看不厭的畫, 在鄉村甚是少見。

“河上河”

緊挨厚洲公園的, 是別具一格的“河上河”。 地下是著名的北幹渠。 北後周村地處北幹渠末梢, 前幾年, 儘管職能部門每年組織清理修繕, 但由於管道流水時間減少, 加上上游大量生活垃圾漂流而下, 流到北後周時, 水質發黑甚至發臭。 農村環境整治開始後, 北後周村投資對管道進行徹底整治, 後又在管道上方建起了一條人工河, 從附近水庫引來清水, 形成了“河上河”的景觀。 眼下, 小橋流水、魚兒暢遊、花團錦簇的“河上河”成了遊客爭相拍照留影的景點。

肇慶堂

讓北後周村名聲大振的是50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肇慶堂。 從村綜合樓向西, 經過彩虹橋和牌坊, 就到了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肇慶堂。 肇慶堂建于明朝弘治至正德年間(1488-1521), 其用材之粗壯古樸、規模之恢巨集壯觀、結構之簡練獨特, 是東陽現存最為古老的民居建築, 頗具歷史、藝術、科學等研究價值。 修葺後的肇慶堂, 已經成了影視外景拍攝基地,

如果機緣巧合, 你在遊覽肇慶堂時, 會遇到自己喜歡的明星。

肇慶堂南側, 是北後周村投資600多萬元重建的仿古戲臺, 氣宇軒昂、造型華麗的古戲臺集建築、雕刻、藝術、美術、文學等元素於一體, 建造工藝複雜, 除了長27.5米、寬29.2米的中間戲臺, 兩邊均有回廊, 南側除了臺階, 還有人工湖。

此外,北後周村還有千年桂花、六百年古樟、村史館、農耕文化展覽館、疊水別院等景點,村內還有多家農家樂和民宿。今年春節,一些上海的客人專門來到北後周村,度過了一個富有鄉村特色的“年”。

出行攻略:從211省道拐入長松崗功能區,沿著興工路向北一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後周。如果是乘公車,58路東站至北後周、35路西站至北後周均可到達。

2

厚重橫塘

值得一觀

淩波不過橫塘路,

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

只有春知處……

這首詩出自北宋的賀鑄,

可見,“橫塘”是個詩意的名字。

離六石街道所在地往北約2.5公里處,有個村莊叫橫塘。

橫塘由上橫塘、中橫塘、下橫塘、石托頭、王蔔山、派園、裡光明7個自然村組成。據悉,上橫塘自然村以前一直叫橫塘,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改名為上橫塘。如今,上橫塘就成了橫塘的娘家村。

上橫塘

要說橫塘,那肯定得說上橫塘。上橫塘以郭姓為主,是唐代名將郭子儀之後。史料記載,郭子儀十四世孫郭峙,隱居于東陽興賢鄉龍山之下,為東陽郭姓始祖。郭子儀二十九世孫郭文龍,從五十六都南山芳田遷居六都太娥山下,即為上橫塘始祖。

“東西兩水夾明鏡,左右雙橋落彩虹”,上橫塘台門上的這副對聯,數百年未變,形象地刻畫出了村莊的地理環境。中國古村落建設自古重視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態意識,風貌古樸、個性鮮明的上橫塘,按九宮格設計,九個院落擁簇著村莊的靈魂——飽德堂,而“七星伴月”的水系設計,無不顯示了古人的智慧,有著極高的文化、歷史、地理、美學、建築、藝術、旅遊等學術價值,近年來,吸引了國內著名建築設計師的探訪研究。

“但目送、芳塵去。”隨著歲月的流逝,400多年歷史的上橫塘發生了巨變,作為族人懷抱祖德、慎終追遠的飽德堂古建築,去年在熱心人士的操作下,村民踴躍捐款,將其修繕一新。4日,由著名書法家題寫的匾額剛剛運抵上橫塘。然而,9個13間頭院子,給人感覺的只有一種滄桑感——它已失去原貌,只是陳跡。

橫塘四周陳跡

橫塘四周陳跡頗多,最著名的當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點派園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和派園下馬宅前山土墩墓。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與前山土墩墓相距約300米。據史料記載,明末時石墎洞又稱仙人洞,是當地老百姓求神拜佛的一個處所。石室和護坎各邊都由巨石壘砌,外觀平整,所用毛石或長或方,長及數米,重達數噸,是一座用石十分巨大的石室土墩墓。

前山土墩墓的發現,令橫塘村名聲大振。由於甬金高速公路的建設,2003年4月-6月,省考古所和市博物館聯合在派園前山發掘了一座春秋末期的越國貴族墓。墓內出土的隨葬品相當特殊,不見商周時期土墩墓常見的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器,全為玉石器,而且個體數量多達近3000件(組)。土墩墓中出土如此之多的玉石器,這在浙江土墩墓發掘中也是首次。目前,這些文物均在市博物館內展出。

在古代,城與墓葬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墓葬一般就在城的邊上。橫塘村兩座高規格大墓的發現,說明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王蔔山以北五六百米處,現存一棵古老的羅漢松,樹齡近1300年,據史記,唐朝時期,這裡有一個著名的法甯寺,曾收錄《四庫全書浙江通志》條目,可見當時香火的旺盛。

除此之外,裡光明村前還有一處侵華日軍炮臺遺址,目前已列為文物保護點,也是當地一些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踏浪坑沿線

賞山水風光

浪坑溪全長4.5公里,

源起浪坑口水庫,匯入東陽江。

浪坑溪風光秀麗,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遊玩,

還經常有一些藝術家來此

采風攝影、畫畫寫生。

站在浪坑溪橋頭,只見溪水清澈,不時可見蝌蚪和魚兒游來游去。與一些溪道人工打造整整齊齊的綠化不同,浪坑溪岸邊、溪底的樹木盤根錯節,虯勁的枝幹恣意舒展。浪坑溪原生態的綠化景觀,得益於江北街道整治浪坑溪的“四不”生態治理理念,即“林木只種不砍、不截彎取直、河道內不取砂以淨化水質、不搞覆蓋”。原生態景觀,正是浪坑溪的魅力所在。

順著浪坑溪,往西可至陶藝特色村莊甘溪村王戶口,往東可至浪坑口水庫。

順著東側一條柏油小道,可直抵浪坑口水庫大壩腳下。拾級而上數百步,登上景觀長廊時,頓覺清風拂面,眼前豁然開朗。

浪坑溪溫婉清麗,浪坑口水庫則顯得大氣壯闊。廣闊的綠色水面,映襯著藍天青山,美不勝收。在景觀長廊裡,隨處找個位置憑欄而坐,看遠山含黛、綠水含情、雲卷雲舒,心中的煩惱也隨之慢慢消散。

歇過腳、看過風景,遊客可到景觀長廊西側盡頭,前往北辰塔登高望遠,還可以拾級而下,前往浪坑口水庫大壩腳下的浪坑垂釣中心,享受釣魚的樂趣。

4

到王戶口

賞陶藝 吃燒烤 爬北山

在風和日麗的春天,

邀三五好友或帶著孩子,

找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

吃燒烤、爬爬山、賞陶藝,

真是十分愜意。

位於江北街道甘溪村的王戶口,

離城區僅十來分鐘車程,

每逢週末都會吸引大批市民前來鄉村游。

入村的水泥路一側是一條剛建成的綠化景觀帶,草坪、紅豆杉、羅漢松、杜鵑等綠植錯落有致。

入村口兩側,分別立著兩隻5米高、5米口徑的大缸,施工人員正站在腳手架上描繪圖案。據悉,這兩口缸是用鋼筋水泥澆築的,通過彩繪呈現出模擬泥缸的效果。

“上周,村裡來了一個遊客團,有200多人,據說是一個微信群的群友前來開展踏青活動。我們這裡有露天烤爐,但因為人太多,他們自己特意帶來了很多燒烤工具。”王戶口負責人王德福說,前一天,又有一個學校組織學生過來體驗陶藝。來王戶口遊玩的人越來越多了。

王戶口知名度的打開,除了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還離不開一條龍窯的影響。

2016年,王戶口恢復了一條沉寂30多年的龍窯,並舉辦了首屆陶藝文化旅遊節。去年,王戶口請了專業團隊,掌管龍窯,並成功燒制出精美陶器。作為柴燒窯的一種,龍窯在燒制過程中,會因為落沙、落灰等因素,在陶製品上形成火燒紋、鐵器色等效果。龍窯“進窯一色、出窯千變”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制陶大師紛紛把作品送過來燒制。

2017年底,王戶口舉辦了第二屆陶藝文化旅遊節,數百名遊客在一睹龍窯出窯風采同時,還體驗了陶藝製作,觀看了精彩的文藝表演,品嘗了烤番薯和烤玉米,玩得十分盡興。王戶口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為了充分挖掘陶藝文化,並轉化為美麗經濟,王戶口啟動了陶藝特色村莊建設項目。陶藝廣場、大師工作室、綜合文化禮堂、陶藝體驗館、遊客接待中心、勞動成果交易館等專案已完成招投標,不久將動工建設。

3日當天,北山腳下的水塘正在實施擴容工程,3台挖掘機、10多輛工程車正在塘底作業。該水塘面積6000平方米,深6米,現計畫加深至8米。據悉,該水塘擴容後,除了作為備用飲用水源,還將與貫穿村莊的溝渠連通水系。在這些溝渠裡養殖錦鯉後,將呈現清渠繞村、錦鯉遊曳的獨特風景。

此外,北後周村還有千年桂花、六百年古樟、村史館、農耕文化展覽館、疊水別院等景點,村內還有多家農家樂和民宿。今年春節,一些上海的客人專門來到北後周村,度過了一個富有鄉村特色的“年”。

出行攻略:從211省道拐入長松崗功能區,沿著興工路向北一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後周。如果是乘公車,58路東站至北後周、35路西站至北後周均可到達。

2

厚重橫塘

值得一觀

淩波不過橫塘路,

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

只有春知處……

這首詩出自北宋的賀鑄,

可見,“橫塘”是個詩意的名字。

離六石街道所在地往北約2.5公里處,有個村莊叫橫塘。

橫塘由上橫塘、中橫塘、下橫塘、石托頭、王蔔山、派園、裡光明7個自然村組成。據悉,上橫塘自然村以前一直叫橫塘,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改名為上橫塘。如今,上橫塘就成了橫塘的娘家村。

上橫塘

要說橫塘,那肯定得說上橫塘。上橫塘以郭姓為主,是唐代名將郭子儀之後。史料記載,郭子儀十四世孫郭峙,隱居于東陽興賢鄉龍山之下,為東陽郭姓始祖。郭子儀二十九世孫郭文龍,從五十六都南山芳田遷居六都太娥山下,即為上橫塘始祖。

“東西兩水夾明鏡,左右雙橋落彩虹”,上橫塘台門上的這副對聯,數百年未變,形象地刻畫出了村莊的地理環境。中國古村落建設自古重視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態意識,風貌古樸、個性鮮明的上橫塘,按九宮格設計,九個院落擁簇著村莊的靈魂——飽德堂,而“七星伴月”的水系設計,無不顯示了古人的智慧,有著極高的文化、歷史、地理、美學、建築、藝術、旅遊等學術價值,近年來,吸引了國內著名建築設計師的探訪研究。

“但目送、芳塵去。”隨著歲月的流逝,400多年歷史的上橫塘發生了巨變,作為族人懷抱祖德、慎終追遠的飽德堂古建築,去年在熱心人士的操作下,村民踴躍捐款,將其修繕一新。4日,由著名書法家題寫的匾額剛剛運抵上橫塘。然而,9個13間頭院子,給人感覺的只有一種滄桑感——它已失去原貌,只是陳跡。

橫塘四周陳跡

橫塘四周陳跡頗多,最著名的當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點派園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和派園下馬宅前山土墩墓。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與前山土墩墓相距約300米。據史料記載,明末時石墎洞又稱仙人洞,是當地老百姓求神拜佛的一個處所。石室和護坎各邊都由巨石壘砌,外觀平整,所用毛石或長或方,長及數米,重達數噸,是一座用石十分巨大的石室土墩墓。

前山土墩墓的發現,令橫塘村名聲大振。由於甬金高速公路的建設,2003年4月-6月,省考古所和市博物館聯合在派園前山發掘了一座春秋末期的越國貴族墓。墓內出土的隨葬品相當特殊,不見商周時期土墩墓常見的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器,全為玉石器,而且個體數量多達近3000件(組)。土墩墓中出土如此之多的玉石器,這在浙江土墩墓發掘中也是首次。目前,這些文物均在市博物館內展出。

在古代,城與墓葬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墓葬一般就在城的邊上。橫塘村兩座高規格大墓的發現,說明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王蔔山以北五六百米處,現存一棵古老的羅漢松,樹齡近1300年,據史記,唐朝時期,這裡有一個著名的法甯寺,曾收錄《四庫全書浙江通志》條目,可見當時香火的旺盛。

除此之外,裡光明村前還有一處侵華日軍炮臺遺址,目前已列為文物保護點,也是當地一些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踏浪坑沿線

賞山水風光

浪坑溪全長4.5公里,

源起浪坑口水庫,匯入東陽江。

浪坑溪風光秀麗,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遊玩,

還經常有一些藝術家來此

采風攝影、畫畫寫生。

站在浪坑溪橋頭,只見溪水清澈,不時可見蝌蚪和魚兒游來游去。與一些溪道人工打造整整齊齊的綠化不同,浪坑溪岸邊、溪底的樹木盤根錯節,虯勁的枝幹恣意舒展。浪坑溪原生態的綠化景觀,得益於江北街道整治浪坑溪的“四不”生態治理理念,即“林木只種不砍、不截彎取直、河道內不取砂以淨化水質、不搞覆蓋”。原生態景觀,正是浪坑溪的魅力所在。

順著浪坑溪,往西可至陶藝特色村莊甘溪村王戶口,往東可至浪坑口水庫。

順著東側一條柏油小道,可直抵浪坑口水庫大壩腳下。拾級而上數百步,登上景觀長廊時,頓覺清風拂面,眼前豁然開朗。

浪坑溪溫婉清麗,浪坑口水庫則顯得大氣壯闊。廣闊的綠色水面,映襯著藍天青山,美不勝收。在景觀長廊裡,隨處找個位置憑欄而坐,看遠山含黛、綠水含情、雲卷雲舒,心中的煩惱也隨之慢慢消散。

歇過腳、看過風景,遊客可到景觀長廊西側盡頭,前往北辰塔登高望遠,還可以拾級而下,前往浪坑口水庫大壩腳下的浪坑垂釣中心,享受釣魚的樂趣。

4

到王戶口

賞陶藝 吃燒烤 爬北山

在風和日麗的春天,

邀三五好友或帶著孩子,

找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

吃燒烤、爬爬山、賞陶藝,

真是十分愜意。

位於江北街道甘溪村的王戶口,

離城區僅十來分鐘車程,

每逢週末都會吸引大批市民前來鄉村游。

入村的水泥路一側是一條剛建成的綠化景觀帶,草坪、紅豆杉、羅漢松、杜鵑等綠植錯落有致。

入村口兩側,分別立著兩隻5米高、5米口徑的大缸,施工人員正站在腳手架上描繪圖案。據悉,這兩口缸是用鋼筋水泥澆築的,通過彩繪呈現出模擬泥缸的效果。

“上周,村裡來了一個遊客團,有200多人,據說是一個微信群的群友前來開展踏青活動。我們這裡有露天烤爐,但因為人太多,他們自己特意帶來了很多燒烤工具。”王戶口負責人王德福說,前一天,又有一個學校組織學生過來體驗陶藝。來王戶口遊玩的人越來越多了。

王戶口知名度的打開,除了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還離不開一條龍窯的影響。

2016年,王戶口恢復了一條沉寂30多年的龍窯,並舉辦了首屆陶藝文化旅遊節。去年,王戶口請了專業團隊,掌管龍窯,並成功燒制出精美陶器。作為柴燒窯的一種,龍窯在燒制過程中,會因為落沙、落灰等因素,在陶製品上形成火燒紋、鐵器色等效果。龍窯“進窯一色、出窯千變”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制陶大師紛紛把作品送過來燒制。

2017年底,王戶口舉辦了第二屆陶藝文化旅遊節,數百名遊客在一睹龍窯出窯風采同時,還體驗了陶藝製作,觀看了精彩的文藝表演,品嘗了烤番薯和烤玉米,玩得十分盡興。王戶口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為了充分挖掘陶藝文化,並轉化為美麗經濟,王戶口啟動了陶藝特色村莊建設項目。陶藝廣場、大師工作室、綜合文化禮堂、陶藝體驗館、遊客接待中心、勞動成果交易館等專案已完成招投標,不久將動工建設。

3日當天,北山腳下的水塘正在實施擴容工程,3台挖掘機、10多輛工程車正在塘底作業。該水塘面積6000平方米,深6米,現計畫加深至8米。據悉,該水塘擴容後,除了作為備用飲用水源,還將與貫穿村莊的溝渠連通水系。在這些溝渠裡養殖錦鯉後,將呈現清渠繞村、錦鯉遊曳的獨特風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