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城鄉共同“擁抱”森林——汶上縣全力推進綠化造林工作紀實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張彥彥 通訊員 劉長春 胡克潛 劉琛)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極目遠眺,天空湛藍如洗,林木青蔥茂盛,陣陣清風讓人心曠神怡。

行走在汶上的道路、河畔、鄉村周邊,隨處可見新添的一抹抹綠色。 中都大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春季植樹造林運動,呈現出一派春潮湧動、綠意盎然的景象。

近年來,汶上縣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全面打造城市森林網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為載體,強力推進造林綠化、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資源利用。 去年新增更新造林1.8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20%,全縣林木綠化率達到20%,實現林業總產值44億元。

汶上縣立足自然、地理、氣候、社會、經濟情況和現有標準要求,科學編制《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確立了“綠意佛都、森林水城”的發展定位和“一心為核,兩片呈翼,五廊貫通,六帶交織,全網覆蓋,多點綻放”的空間佈局。

加強城市公共綠地建設,新建改建綠地、遊園、林蔭停車場,推進公園廣場綠化,抓好城市出入口、主次街道、城區水岸綠化提升。 開展森林家園、森林單位、森林社區創建活動,推進單位庭院、居民社區見縫插綠、垂直掛綠、治髒變綠,拓展城市綠化空間。 推動森林圍城,加強城區周邊公路、河流兩側林帶建設,確保完整性和連通度,形成林路相隨、林水相依的生態景觀帶。 依託城周苗木基地、閒置廢棄土地和荒灘荒坡建設環城片林,營造厚綠量、多色彩的生態部落。 積極開展創森主題宣傳,相繼舉行了“植綠護綠、共建美麗新汶上”“綠滿中都大地 共創森林城市”義務植樹啟動儀式、“魅力曇山親子植樹”等植綠護綠活動,新建八一林、青年林等植樹基地和植樹點20多處,植樹100萬餘株,義務植樹盡責率90%以上。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汶上縣統籌考慮區位佈局和植綠空間,大力開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綠化和圍鎮圍村林建設,建設“綠樹村邊合”的森林鄉村,注重保護大樹古樹,傳承鄉村自然生態景觀風貌,栽植喬木9.7萬株,灌木4.8萬株,建設綠地3.2萬平方米,申報創建省級森林鄉鎮1處、省級森林村莊4處,打造鄉風濃郁的山水田園。 抓好高速公路、鐵路、國省道沿線及可視範圍內樹木的栽植、補植和提升,制定《高速公路等通道綠化實施方案》,按照綠隨路建、有水皆綠的要求,在沿路沿水兩側及可視範圍營造景觀林帶、防護林帶、護岸護堤林帶,新建完善通道綠化94公里、水系綠化36公里,高速公路斷檔補植基本完成。

結合農業綜合開發、糧食高產創建等專案,高標準推進林網化建設和現有林網更新改造,新建更新完善林網10萬畝,宜林網農田基本實現林網化,構建起縱橫密佈、功能完備的平原防護林體系。 在縣域主要河流水系劃定不低於50米的生態綠線,一般河流水系在不影響行洪安全和河勢穩定的前提下兩岸堤坡全部綠化,實現應綠盡綠。

為做好重點區域場所綠化抑塵,汶上縣把轄區內礦區、園區、煤場、堆場全部納入綠化抑塵範圍,嚴格綠化標準,生產區、生活區、通道兩側等全部實施造林植綠,選用高大鄉土喬木,常綠落葉樹種搭配混交,打造兼具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的阻塵防護屏障。

著力開展生態修復,加大城市水源地生態保護力度,實施“兩河一渠”治理工程,重點抓好蓮花湖、大汶河、紅沙河、南泉河濕地公園和採煤塌陷區建設與保護;加快荒山綠化和裸露山體治理,改善北部山區生態脆弱狀況。

不斷增加的綠色讓汶上人民受益匪淺。 “城市猶如一個大花園,樹木枝繁葉茂,花兒五顏六色。 汶上越來越有品位,在城市裡就能感受到森林之趣。 ”這是汶上人民的共同感受。 “增綠、增氧、增淨,降溫、降塵、降噪音”,這是“創森”帶給汶上人民的最直接感受。

記者感言:綠色是最好的發展,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 汶上縣通過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增加城市森林綠地面積,使老百姓出門能見綠、游憩在林下、休閒進森林。 建設“林城一體、林文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和繁榮文明的生態文化體系,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財富的生態觀,以儘早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讓百姓真正實現了“詩意般的棲居”,享受到高品質生活。

汶上縣城市綠化一角。 ■記者 劉項清 攝

建設“林城一體、林文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和繁榮文明的生態文化體系,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財富的生態觀,以儘早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讓百姓真正實現了“詩意般的棲居”,享受到高品質生活。

汶上縣城市綠化一角。 ■記者 劉項清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