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總喜歡拿別人東西,這樣教育才有效果!

文 /良子

父母課堂(fumketang)原創

朵朵偷拿他人的東西不是一次兩次了。 去年6月, 朵朵就偷偷把同班同學新買的手錶帶回了家, 結果對方家長發現後,

上門把她好一頓數落;去年11月, 朵朵偷拿了同班同學的飯勺;去年12月, 朵朵又偷拿了同班同學的假髮前後加起來, 光陳女士發現的就有5次。 由於朵朵還多次拿新玩具回來, 這些玩具究竟是她自己用零花錢買的, 還是從同學那偷拿的, 就很難辨別了。

孩子總是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讓不少家長很頭疼, 因為孩子還小, 打也不是, 罵也不是。 對此, 專家表示, 當眾斥責孩子是不明智的, 正確的做法是問清原因, 然後向孩子明確自己的態度, 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不能亂拿的。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 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兩種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欲望, 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充滿好奇心, 而且很想馬上獲得。 在這種私有欲的引領下, 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 他們心想, 我拿了別人的東西, 只有自己知道, 別人卻不知道, 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 可見, 孩子剛開始偷拿別人的東西,

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 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 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 就會逐漸演變成偷竊行為。 因此, 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的行為時, 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 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 我想要就得有。 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 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 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 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 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 有些要求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

相反,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 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並不太需要的東西, 這本來是正常的。

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 又不作解釋, 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 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 說起來, 這實在還是一種對家教過嚴的“報復”行為。

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 然後再説明她清晰規則, 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

在這個規則中, 我們成人比較容易重視前半句, 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忽視了後半句, “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支配”, 所以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 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 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的東西。 孩子恰恰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 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

不拿別人的東西。

幫孩子形成是非觀念

家長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度, 千萬不要鄙視孩子。 控制情緒,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 另外, 家長也鼓勵孩子及時歸還, 主動道歉。

如果孩子沒有勇氣歸還,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物歸原主。事後,也要嚴格監督,多點耐心教育。讓孩子知道偷拿行為是不可取的,平時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須警惕孩子說謊

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總之,偷拿東西這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縱容和忽視,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果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做適當的懲罰!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如果你起到在成長路上自我完善、溫暖自己、照亮他人……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物歸原主。事後,也要嚴格監督,多點耐心教育。讓孩子知道偷拿行為是不可取的,平時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須警惕孩子說謊

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總之,偷拿東西這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縱容和忽視,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果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做適當的懲罰!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如果你起到在成長路上自我完善、溫暖自己、照亮他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