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套路到直覺,一個職業高手養成的必經之路

1、

微信公眾號出來以後, 越來越多的自媒體財富神話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自然而然, 一大群掘金人蜂擁而至, 聰明的賣鐵鍬的商人也開始打著知識變現的噱頭開始賣課。

於是從如何起標題, 到如何斷句, 再到如何昇華金句的一大堆攻略開始襲來。

網上單單如何取標題的套路, 就不下20種, 更不用說一些細緻到排版的字間距規則、標點使用的背後心理因素理論了。

這些套路就像武功招數一樣, 各家有各家的特色, 各家也有各家的道理。

這些招數我們可以拿過來就用, 而且也能使的有模有樣, 寫出一篇看起來挺不錯的文章來, 對於大部分把新媒體當做輔助宣傳管道的企業來說, 這樣的招數足夠用了。

但是, 有些東西, 是我們學不來的。

比如有些人看一篇文章, 能夠透過文字的背後, 看到那些讓他不舒服的地方, 細節到一個個詞的用法, 一張配圖的不恰當,

甚至於文字背後的情緒是否飽滿。

這些細微處的感知, 必須得在這方面有足夠的積累和練習以後才能獲得。

還有些東西, 比如當你準備做一個新媒體細分行業的時候, 如何一開始的定位, 前期, 中期, 後期分別在內容上、管道上如何走, 最後變現的時候如何形成可持續的閉環, 最後笑到最後, 佔據細分行業的頭部入口。

這些也是我們無法從武功秘笈上學到的, 它必須你對於大局觀上有足夠的遠見、戰略上有足夠的勇氣。

它需要的是認知上的升級。

2、

曾經在電商運營的那幾年, 總是喜歡扯道和術, 道是戰略格局和細微感知的集合, 更多的是意識層的認知升級和直覺層的經驗積累, 而術更多的是方法論的討論和嘗試。

但是道和術兩派人總是相互攻擊, 方法論擁護者總是說“道”的人眼高手低只會扯理論, 戰略論擁護者呢總是說“術”是小道, 方向錯了, 再多的方法論只會讓目標越來也遠。

好像都對, 好像又都不對, 那我們從另外一個維度去總結一下。

梁寧在產品30講裡面, 把產品體系用三個層次再次總結了一下, 分別是中觀、微觀和宏觀。

不管是運營、產品、還是一個企業一個人, 都可以從這三個層次去分析, 去觀察。

中觀, 就是之前講的術, 或者說方法論, 也就是套路。

產品的使用者畫像, 痛點挖掘、流程圖、原型圖的原理和畫法這些都是套路。

運營的AARRR漏斗模型, 管道運營中管道規則和技巧的使用、用戶運營中用戶層級搭建、社群運營中提高活躍度和轉化率的方法論等等這些也是套路。

新媒體寫作中的取標題方法、排版技巧、選題技巧等等也是套路。

甚至於每個領域中都有其不同的套路, 這些都是前人經過不管嘗試, 總結而出的有效經驗。

但是, 所有的套路都是由前置條件的, 當前置條件變化的時候, 也就是套路失效的時候。

比如天貓運營, 很多技巧方法論在不同的時代, 效果都是天差地別的, 多少年前聚划算成就了多少銷量神話, 後來都成了灰, 剛學會的鑽展大法, 分分鐘被淘客爆了後路。

比如大公司學會的套路, 往往在創業公司就不容易出效果。

比如阿裡出的運營套路, 去了騰訊沒准就水土不服。

所以, 套路, 成就不了高手。

3、

高手, 就是能在環境變幻中,

面對每一個細節上的問題, 都能找到契合此時此刻的解決套路。

市場在變, 用戶也在變,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面對不同的場景, 每一個場景裡面的每一個細節, 你都要做一個個細微的決策, 那憑什麼作對這些決策呢?

沒錯, 這就需要梁甯老師說的微觀體感了。

所謂的微觀體感, 就是真實的感知每一個微小瞬間。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教學徒的時候, 要求學徒先學會擰毛巾, 然後用刀、然後料理魚, 這樣經過10年, 徒弟才能煎蛋。

十年的基礎訓練完畢後, 學徒興高采烈的開始煎蛋, 但是卻發現不管怎麼都無法滿足師傅的標準, 他們一直說“不行、不夠好”。

直到四個多月後, 經歷了200多個失敗品後, 他才做出了第一個合格品。

微觀體感,就是小野二郎一看那個煎蛋,就能看出它哪裡不合格的能力。

成為天才的10000個小時裡,他們幹了什麼?沒錯,他們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建立細微的微觀體感上,用在建立那種僅靠直覺就能發現問題的真實覺察上。

為什麼專家的直覺,往往都是很准的,正是因為他們這麼多年的行業浸淫,培養起來的微觀體驗已經形成了本能,嵌入了潛意識。

很多愛好者、發燒友都是有微觀體感的,他們一般只要補足了套路上的補足,就可以系統的、有層次的釋放出這種潛力,從而做出一個讓人驚歎的產品,或者作出一番讓你驚歎的事業。

我們說的天賦者,不外如是。

所以,往往大公司裡出來的人,套路和方法論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在微觀體感上卻往往欠缺的居多,所以有時候紙上談兵,說的都對,但是做起來就是不到位。

4、

一般微觀的體感,加上宏觀的套路,做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做一個專業的職能高手,已經足夠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站在這個時代的前頭,你希望做時代的弄潮兒,去撥一撥這個行業的小浪花。

那麼宏觀視野就非常重要了。

梁甯老師說,宏觀能力,就是打大仗的能力。

錘子手機和微觀體感和中觀套路都很好呀,為什麼是小米走在了時代的最前面呢?

當時易到用車的用戶體驗和口碑也很好呀,為什麼走到最後的是滴滴呢?

都是因為在格局上,他們就輸了。

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教授,關於戰略的點線面,講的非常透徹,你作為一個點,如何找到承載你的那個面,判斷那哪個是即將起飛的經濟體,就是戰略層面的一部分。

當然,一個好的產品,什麼時候入場,怎麼入場,入場後怎麼走,怎麼打,如何降維的打,也是戰略。

比如亞馬遜貝索斯的局,比如劉強東幾年前大力砸下去做物流的眼光,比如小米用一開始就手機做入口的長遠眼光。

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整個市場,判斷每一個大選擇是否符合當下的格局,是否符合當下、未來的利益,就是宏觀能力了。

當一個人,在宏觀、中觀、微觀上都具有足夠的積累的時候,那麼你走上舞臺,只是時間問題了。

那麼你,現在處於哪一個階段呢?

是靠套路養活自己的階段呢?還是通過個人的愛好養成了微觀的體感呢?還是浸淫了行業幾十年有了宏達的格局,正在等風來呢?

微觀體感,就是小野二郎一看那個煎蛋,就能看出它哪裡不合格的能力。

成為天才的10000個小時裡,他們幹了什麼?沒錯,他們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建立細微的微觀體感上,用在建立那種僅靠直覺就能發現問題的真實覺察上。

為什麼專家的直覺,往往都是很准的,正是因為他們這麼多年的行業浸淫,培養起來的微觀體驗已經形成了本能,嵌入了潛意識。

很多愛好者、發燒友都是有微觀體感的,他們一般只要補足了套路上的補足,就可以系統的、有層次的釋放出這種潛力,從而做出一個讓人驚歎的產品,或者作出一番讓你驚歎的事業。

我們說的天賦者,不外如是。

所以,往往大公司裡出來的人,套路和方法論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在微觀體感上卻往往欠缺的居多,所以有時候紙上談兵,說的都對,但是做起來就是不到位。

4、

一般微觀的體感,加上宏觀的套路,做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做一個專業的職能高手,已經足夠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站在這個時代的前頭,你希望做時代的弄潮兒,去撥一撥這個行業的小浪花。

那麼宏觀視野就非常重要了。

梁甯老師說,宏觀能力,就是打大仗的能力。

錘子手機和微觀體感和中觀套路都很好呀,為什麼是小米走在了時代的最前面呢?

當時易到用車的用戶體驗和口碑也很好呀,為什麼走到最後的是滴滴呢?

都是因為在格局上,他們就輸了。

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教授,關於戰略的點線面,講的非常透徹,你作為一個點,如何找到承載你的那個面,判斷那哪個是即將起飛的經濟體,就是戰略層面的一部分。

當然,一個好的產品,什麼時候入場,怎麼入場,入場後怎麼走,怎麼打,如何降維的打,也是戰略。

比如亞馬遜貝索斯的局,比如劉強東幾年前大力砸下去做物流的眼光,比如小米用一開始就手機做入口的長遠眼光。

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整個市場,判斷每一個大選擇是否符合當下的格局,是否符合當下、未來的利益,就是宏觀能力了。

當一個人,在宏觀、中觀、微觀上都具有足夠的積累的時候,那麼你走上舞臺,只是時間問題了。

那麼你,現在處於哪一個階段呢?

是靠套路養活自己的階段呢?還是通過個人的愛好養成了微觀的體感呢?還是浸淫了行業幾十年有了宏達的格局,正在等風來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