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井鎮:茶鄉春來又茶香

江湖不缺少傳說, 缺少的是傳承。 從唐代的茶馬古道, 到如今的“茶香小鎮”, 金井鎮把這一片片茶葉傳承至今, 讓茶香穿越千年飄散至世界各地。

視頻載入中...

本期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我們伴著明媚春光到茶園裡去聽那茶農的歡聲笑語。

陽春三月, 正是金井鎮萬畝茶樹抽芽吐綠的好時候。 一大早, 金井茶廠的制茶師傅王仲清就戴著竹笠、挎上竹簍, 急匆匆地與十多名茶農竄進了三棵樹茶園。

這個最受遊客喜愛的拍照聖地, 現在卻無法吸引到王仲清和茶農們的欣賞。 成千上萬的茶樹, 難以計數的新芽, 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採摘完。 而這也是手工制茶關鍵的第一步。

金井茶廠廠長、手工制茶非遺傳承人王仲清:第一步就是原料, 原料沒控制好, 技術就難控制。 采一芽一葉加工, 茶的外形、湯色、葉底、味道都好些。

長沙綠茶傳統的加工製作,在金井鎮已經相傳千年。2016年,金井茶廠綠茶加工工藝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井茶廠雖然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但這最頂級的茶,還是要由王仲清這些制茶老師傅,一手一手地炒出來。

金井茶廠廠長、手工制茶非遺傳承人王仲清:第一步是採茶。到廠裡了就攤青。第二步就是殺青。再揉撚,再炒二青,炒三青,再提毫,走火。

金井鎮茶業發展之初,也不過百餘畝茶園,上世紀90年代時通過企業改制才開始逐漸走上發展軌道。也正是從這裡起步,金井鎮的兩家龍頭茶葉企業——金井茶業、湘豐茶業,逐漸從原始茶廠變為現代化企業。

時間回到1998年。那時企業改制進入關鍵期,但大環境下茶葉滯銷,企業生存生死攸關。

金井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范天明:農殘超標,我們的茶葉也受到了影響,1998年以後,到2000年,茶葉都賣不出去,年年虧損。

湘豐茶業也是“熱鍋上的螞蟻”。茶園裡的茶葉在採摘、加工後,被堆放在倉庫裡,無人問津。兩家企業是如何渡過險關?范天明說,很大程度要歸功於政府的支持。

金井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范天明:省、市、縣,包括金井鎮政府都起到了引導作用,我們改良品種、控制農殘、向有機方向發展。

在當時,改良每畝茶田,政府在政策上給予2000元的補助;技術上,協助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湖南農大等對接,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土地流轉時,積極與村民溝通協調,處理好與村民相關的每一件事。除了這些之外,金井鎮還把所有的招待用茶、客商禮品等,都用上本地企業出產的茶葉;在各類活動中,幫助企業推廣品牌,塑造形象。

如今,金井鎮已經有茶葉基地2.78萬畝,茶葉種植、生產、銷售帶動從業農戶達到25萬人。鎮域內的兩家茶業龍頭企業“金井”“湘豐”先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17年總產值達到11億元,銷往歐、俄、中亞、東亞等國際市場。

2018年4月14日,第四屆長沙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在金井鎮湘豐茶博園開幕。活動期間,市民朋友通過茶文化演藝、茶園遊玩、體驗採茶、制茶、茶藝等多種形式,體驗傳統茶文化的魅力。

學生家長:看到他們很快樂、開心,我好像都年輕了。

老師:讓小朋友們來感受茶藝文化。

遊客:一進來有心曠神怡的感覺,接下來就是歡呼雀躍,一下子不知道是該拿手機還是該拿相機。

金井鎮還設計了“茶文化”展示、藝術創作及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鄉村生態旅遊項目,建設了“百里茶廊”、茶葉博物館、山地自行車賽道等景點,讓“茶園”變“公園”,“園區”變“景區”。2017年共計接待遊客99.5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883.79萬元。

金井鎮黨委書記 石爭:2018年,金井鎮將以“清和金井、茶鄉小鎮”為目標定位和特色鎮創建的統領,堅持城鄉統籌建設和全域旅遊發展的工作思路,全力塑造綠茶之鄉的優質品牌形象,著力建設“富北”工程中全域旅遊的先行片、支撐點和示範區,朝著打造茶鄉金井、富饒金井、和諧金井、幸福金井的目標努力邁進。

2018年,金井鎮將結合“茶”元素,重點對觀家集鎮區域進行節點打造、立面改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配套文化旅遊專案,建設“茶”文化主題公園,加快實現產業經濟的“三產融合”;同時,加速鋪排新一批民生立縣專案建設,助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打造茶鄉金井的民生標杆形象。

長沙綠茶傳統的加工製作,在金井鎮已經相傳千年。2016年,金井茶廠綠茶加工工藝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井茶廠雖然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但這最頂級的茶,還是要由王仲清這些制茶老師傅,一手一手地炒出來。

金井茶廠廠長、手工制茶非遺傳承人王仲清:第一步是採茶。到廠裡了就攤青。第二步就是殺青。再揉撚,再炒二青,炒三青,再提毫,走火。

金井鎮茶業發展之初,也不過百餘畝茶園,上世紀90年代時通過企業改制才開始逐漸走上發展軌道。也正是從這裡起步,金井鎮的兩家龍頭茶葉企業——金井茶業、湘豐茶業,逐漸從原始茶廠變為現代化企業。

時間回到1998年。那時企業改制進入關鍵期,但大環境下茶葉滯銷,企業生存生死攸關。

金井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范天明:農殘超標,我們的茶葉也受到了影響,1998年以後,到2000年,茶葉都賣不出去,年年虧損。

湘豐茶業也是“熱鍋上的螞蟻”。茶園裡的茶葉在採摘、加工後,被堆放在倉庫裡,無人問津。兩家企業是如何渡過險關?范天明說,很大程度要歸功於政府的支持。

金井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范天明:省、市、縣,包括金井鎮政府都起到了引導作用,我們改良品種、控制農殘、向有機方向發展。

在當時,改良每畝茶田,政府在政策上給予2000元的補助;技術上,協助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湖南農大等對接,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土地流轉時,積極與村民溝通協調,處理好與村民相關的每一件事。除了這些之外,金井鎮還把所有的招待用茶、客商禮品等,都用上本地企業出產的茶葉;在各類活動中,幫助企業推廣品牌,塑造形象。

如今,金井鎮已經有茶葉基地2.78萬畝,茶葉種植、生產、銷售帶動從業農戶達到25萬人。鎮域內的兩家茶業龍頭企業“金井”“湘豐”先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17年總產值達到11億元,銷往歐、俄、中亞、東亞等國際市場。

2018年4月14日,第四屆長沙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在金井鎮湘豐茶博園開幕。活動期間,市民朋友通過茶文化演藝、茶園遊玩、體驗採茶、制茶、茶藝等多種形式,體驗傳統茶文化的魅力。

學生家長:看到他們很快樂、開心,我好像都年輕了。

老師:讓小朋友們來感受茶藝文化。

遊客:一進來有心曠神怡的感覺,接下來就是歡呼雀躍,一下子不知道是該拿手機還是該拿相機。

金井鎮還設計了“茶文化”展示、藝術創作及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鄉村生態旅遊項目,建設了“百里茶廊”、茶葉博物館、山地自行車賽道等景點,讓“茶園”變“公園”,“園區”變“景區”。2017年共計接待遊客99.5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883.79萬元。

金井鎮黨委書記 石爭:2018年,金井鎮將以“清和金井、茶鄉小鎮”為目標定位和特色鎮創建的統領,堅持城鄉統籌建設和全域旅遊發展的工作思路,全力塑造綠茶之鄉的優質品牌形象,著力建設“富北”工程中全域旅遊的先行片、支撐點和示範區,朝著打造茶鄉金井、富饒金井、和諧金井、幸福金井的目標努力邁進。

2018年,金井鎮將結合“茶”元素,重點對觀家集鎮區域進行節點打造、立面改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配套文化旅遊專案,建設“茶”文化主題公園,加快實現產業經濟的“三產融合”;同時,加速鋪排新一批民生立縣專案建設,助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打造茶鄉金井的民生標杆形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