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美麗南昌今年要全方位“出形象”

南昌新聞網訊 “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 是南昌“興城市”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自2016年12月12日“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啟動以來, 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 迅速在南昌掀起了一股環境綜合整治的熱潮。

看南昌城市一年之變, 城更美, 路更通, 人民更幸福。 而今年美麗南昌更將從城市規劃、城市設施、城市環境、城市衛生等全方位“出形象”。

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專項規劃

“‘一年有變化’, ‘兩年出形象’。 今年是‘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由淺到深、由表到裡、由外到內持續深入推進的關鍵之年。

美麗南昌‘出形象’是全方位的。 ”在4月14日召開的2017年度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目標管理綜合考評大會上, 市綜管辦相關負責人就2018年“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兩年出形象”工作方案作出解讀。

高起點規劃, 依法加強城市規劃編制和審批管理, 南昌精心塑造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整體形象。 南昌將健全城市總體規劃, 加快推進南昌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 綜合推進城市交通規劃, 加快推進南昌市綜合交通規劃修編。 科學編制城市排汙規劃, 完善民生基礎設施等規劃, 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並編制城市雙修專項規劃, 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工作。

2019年5月軌道2號線一期全線試運營

堅持高品位建設,

可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 我市將加速實施軌道2號線一期、軌道3號線, 全面開工建設軌道4號線。 2018年年底3號線完成7座車站主體封頂, 6段區間貫通;4號線車站主體結構全面開工;力爭2019年5月實現2號線一期全線試運營, 有效提髙公交分擔率, 強化贛江兩岸新、老城區聯繫, 實現便捷的過江通行, 開啟地鐵新生活。

5月底實現昌東大道南延工程竣工通車

我市將以全面建成城市一環, 全力推進城市二環, 實現10分鐘上快速路為目標, 實施洪都大道、昌九大道改造提升二期、前湖大道快速路、前湖大道快速路立交、天祥大道南延、志敏大道、昌東大道南延、南外環高速等8項快速路網建設。

力爭今年5月底實現昌東大道南延工程竣工通車;今年7月底實現志敏大道通車;今年9月底實現前湖大道快速路、前湖快速路立交主線通車;今年12月底前完成天祥大道南延、南外環高速全線通車;2019年春節前完成洪都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線高架橋通車, 2019年底實現全線全面通車;2019年6月底前昌九大道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完工。

年底實現多條斷頭路竣工通車

啟動天香路、民營大道、市場西路南延、工業三路等斷頭路建設工程, 力爭2018年底實現天香路(昌東大道-市場路)、民營大道、市場西路南延、工業三路等斷頭路竣工通車, 2019年3月實現天香路(市場路一高新大道)段通車, 進一步優化老城區道路交通系統, 改善舊城區對外交通節點,

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和市民出行難問題。

今年重點改造57個老舊社區

按照一般、標準、精品三類檔次, 制定出臺社區改造提升標準規範。 融入城市更新理念, 注重社區環境的微更新、微改造, 加強老舊社區和開放式社區整治力度, 提升市民群眾“家門口”的環境品質。 2018年重點改造57個老舊社區, 完善社區功能, 有效改善社區綜合環境, 同時建立完善老舊社區長效管理機制。

今年計畫改造積水點31個

在對現有積水點全面摸排基礎上, 根據各積水點積水深度、積水時間嚴重程度, 實施道路排水設施專項整治。 2018年計畫改造積水點31個, 確保城市主幹道排水設施完好率達86%以上。

今年計畫新增12.2萬個停車泊位

2018年計畫新增12.2萬個停車泊位,

其中住宅配建6萬個、公建配建4萬個、公共停車泊位2.2萬個。 新建公共停車場75個, 其中機械立體停車場45個, 同時, 我市將積極籌建市級停車管理機構, 挖掘停車資源, 整合現有停車資源, 建立智慧停車誘導系統, 進一步緩解市民“停車難”問題, 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環境。

實現城區黑臭水體“長治久清”

在2017年度全市完成的幸福渠幸福二支河、龍潭水渠、烏沙河(北段)、西湖孺子亭公園景觀水體、玉帶河北支等水系黑臭水體整治基礎上, 我市將結合“河長制”工作, 加強日常管理, 確保已消除的黑臭水體水質不再反彈惡化, 實現城區黑臭水體“長治久清”。

年底縣城汙水處理率不低於75%

我市將積極推進青山湖汙水處理廠、紅穀灘汙水處理廠、象湖汙水處理廠、瑤湖汙水處理廠和航空城汙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 加快工程前期工作進度,力爭2018年底全面開工。

同時,將積極推進縣城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標改造工作,加大縣城污水管網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髙污水收集率,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穩定,到2018年年底,實現縣城汙水處理率不低於75%,縣區級汙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標準。

關停排放不達標、產生油煙污染餐飲店

將積極推進油煙淨化設施安裝,提升餐飲店環評備案登記率,逐步達到全面治理;開展全市油煙污染專項治理,持續開展露天燒烤整治,強化餐飲油煙源頭治理,嚴控無煙道場所新增餐飲店,對排放不達標、產生油煙污染的餐飲店予以關停。

同時,將進一步提升市民對“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支持度,強力查處違法燃放、違法銷售案件,不斷鞏固工作成果,固化和完善禁燃工作制度,逐步邁上常態長效管理軌道。

公共機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工作,制定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導(指南)等相關技術規範,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公共機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在全市62個居民示範社區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促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此外,將以“三線六邊”(公路沿線、鐵路沿線、江河沿線,城市周邊、城中村周邊、院校周邊、開發區周邊、景區周邊、礦區周邊)區域為重點,開展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店招牌匾和亂貼亂畫、亂披亂掛、亂搭亂建,以及學校周邊環境、道路秩序等方面的整治力度,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重點整治248條嚴控區道路

將重點整治嚴控區出店經營、占道攤點,不定期對主要路段、重點區域、大型廣場、學校和景點周邊等區域開展階段性集中整治,加大處罰力度,對出店占道經營等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同時,結合城市傢俱的改造,加強流動攤點疏導,規範城市街面秩序。繼續開展戶外廣告和門店招牌專項整治,重點對248條嚴控區道路進行整治,做到“一店一招”、規範有序。

同時,將強化屬地管理,堅持問題導向,查處一批影響城市規劃、市容觀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負面影響大的違法建設,全市2018年累計查處存量違法建設比例不低於85%,控制新增違法建設做到“零增長”。

對查扣的“五車”實行 “移案不移車”

我市將充分利用全市已建成的40個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固定學習點,對電動自行車違法當事人責令參加學習。持續推進非機動車交通違法電子抓拍機制,釆取視頻抓拍、違法曝光、依法處罰、通報社區的方式,強化治理效果。

此外,將綜合治理“五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非法營運的殘疾人專用車、三輪四輪電瓶車、人力三輪車)違法。全面摸排清理居民社區內停放的違法違規非法改裝殘疾車、電動三輪、四輪車、二輪摩托車、正三輪摩托車。將探索建立打擊“五車”違法的聯合執法制度,對查扣的車輛實行“移案不移車”,依法嚴厲處罰;嚴厲查處各類非法營運黑車。

建設道路交通領域信用體系

將整合部門資料,完善交通違法抄告平臺,健全交通違法分級通報機制,落實行業主體責任,加強行業監管,督促交通違法車輛和駕駛員所屬單位和屬地政府,加強宣摶告知和教育管理。建設道路交通領域信用體系,設置嚴重交通違法、交通責任事故“黑名單”,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

同時,將在2017年交通堵點整治的基礎上,繼續按照“一點一策”標準,實行定點施策、微創改造,推動擁堵結點滾動摸排和工程性“小改小革”綜合治理,力爭2018年年底前完成45個交通堵點治理工作,進一步暢通城市交通通行秩序。

此外,將開展“超限超載”專項整治。逬一步規範“超限超載”認定標準,加強貨運源頭監管;充分利用固定治超點和流動治超點,加強路面巡邏管控,聯合打擊和遏制貨車“超限超載”行為,淨化路面交通環境,提升路面交通安全。

實現“山水城相融”

南昌將加快生態修復,拓展城市主要山水廊道,修復城市主要生態脈絡;同時,加強城市街道風貌管控,對城市街道的風貌、空間、色彩、家俱和相關服務設施進行控制。我市還將開展城市綠地景觀增補,實施“建綠透綠”。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修復工程,豐富南昌歷史文化名城的紅色文化內涵。

我市將對重要的山體、植被進行修復,拓展城市主要山水廊道,修復城市主要生態脈絡,實現“山水城相融”。完成《南昌市梅嶺周邊地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快梅嶺受損山體修復和複綠,全面禁止開山採石,嚴查違規建設和過度開發現象,通過採取消除山城之間的交通屏障、優化區域功能和空間佈局、構建環梅嶺的生態安全格局等措施,做好山城相融文章。

將工業遺產納入城市規劃

將結合舊城更新,開展“增綠”“透綠”“複綠”計畫,增補社區公園綠地、街旁綠地,加強小型公園綠地的建設力度,加大“拆違拆臨”力度,實施“建綠透綠”,將拆違拆臨騰出來的“邊角料”用地用於街頭綠地建設;恢復現狀綠地的公共屬性,對恢復後的用地進行景觀綠化,退綠於城,還綠於民。

此外,將重點保護萬壽宮、繩金塔和進賢倉三個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肌理和傳統風貌,實施建築分類保護整治與更新引導。將洪都和江紡兩個建國後的工業遺產作為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納入城市新一輪規劃方案,在豐富南昌歷史文化名城的紅色文化內涵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老城區的城巿環境。

實現全市主次幹道“路長制”全覆蓋

據瞭解,我市在鞏固提升2017年“路長制”工作成效基礎上,完善涵蓋道路路面、市政設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綠化管理、環境衛生、文明創建等內容的各級領導“路長制”負責制,進一步構建市、區、街道三級路長負責制,實現全市主次幹道“路長制”全覆蓋。同時,將嚴格落實各級路長定期巡查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協調解決難題,打造南昌特色的“路長制”品牌。(記者 萬曉霞 宋文博/文)

加快工程前期工作進度,力爭2018年底全面開工。

同時,將積極推進縣城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標改造工作,加大縣城污水管網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髙污水收集率,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穩定,到2018年年底,實現縣城汙水處理率不低於75%,縣區級汙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標準。

關停排放不達標、產生油煙污染餐飲店

將積極推進油煙淨化設施安裝,提升餐飲店環評備案登記率,逐步達到全面治理;開展全市油煙污染專項治理,持續開展露天燒烤整治,強化餐飲油煙源頭治理,嚴控無煙道場所新增餐飲店,對排放不達標、產生油煙污染的餐飲店予以關停。

同時,將進一步提升市民對“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支持度,強力查處違法燃放、違法銷售案件,不斷鞏固工作成果,固化和完善禁燃工作制度,逐步邁上常態長效管理軌道。

公共機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工作,制定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導(指南)等相關技術規範,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公共機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在全市62個居民示範社區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促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此外,將以“三線六邊”(公路沿線、鐵路沿線、江河沿線,城市周邊、城中村周邊、院校周邊、開發區周邊、景區周邊、礦區周邊)區域為重點,開展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店招牌匾和亂貼亂畫、亂披亂掛、亂搭亂建,以及學校周邊環境、道路秩序等方面的整治力度,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重點整治248條嚴控區道路

將重點整治嚴控區出店經營、占道攤點,不定期對主要路段、重點區域、大型廣場、學校和景點周邊等區域開展階段性集中整治,加大處罰力度,對出店占道經營等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同時,結合城市傢俱的改造,加強流動攤點疏導,規範城市街面秩序。繼續開展戶外廣告和門店招牌專項整治,重點對248條嚴控區道路進行整治,做到“一店一招”、規範有序。

同時,將強化屬地管理,堅持問題導向,查處一批影響城市規劃、市容觀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負面影響大的違法建設,全市2018年累計查處存量違法建設比例不低於85%,控制新增違法建設做到“零增長”。

對查扣的“五車”實行 “移案不移車”

我市將充分利用全市已建成的40個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固定學習點,對電動自行車違法當事人責令參加學習。持續推進非機動車交通違法電子抓拍機制,釆取視頻抓拍、違法曝光、依法處罰、通報社區的方式,強化治理效果。

此外,將綜合治理“五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非法營運的殘疾人專用車、三輪四輪電瓶車、人力三輪車)違法。全面摸排清理居民社區內停放的違法違規非法改裝殘疾車、電動三輪、四輪車、二輪摩托車、正三輪摩托車。將探索建立打擊“五車”違法的聯合執法制度,對查扣的車輛實行“移案不移車”,依法嚴厲處罰;嚴厲查處各類非法營運黑車。

建設道路交通領域信用體系

將整合部門資料,完善交通違法抄告平臺,健全交通違法分級通報機制,落實行業主體責任,加強行業監管,督促交通違法車輛和駕駛員所屬單位和屬地政府,加強宣摶告知和教育管理。建設道路交通領域信用體系,設置嚴重交通違法、交通責任事故“黑名單”,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

同時,將在2017年交通堵點整治的基礎上,繼續按照“一點一策”標準,實行定點施策、微創改造,推動擁堵結點滾動摸排和工程性“小改小革”綜合治理,力爭2018年年底前完成45個交通堵點治理工作,進一步暢通城市交通通行秩序。

此外,將開展“超限超載”專項整治。逬一步規範“超限超載”認定標準,加強貨運源頭監管;充分利用固定治超點和流動治超點,加強路面巡邏管控,聯合打擊和遏制貨車“超限超載”行為,淨化路面交通環境,提升路面交通安全。

實現“山水城相融”

南昌將加快生態修復,拓展城市主要山水廊道,修復城市主要生態脈絡;同時,加強城市街道風貌管控,對城市街道的風貌、空間、色彩、家俱和相關服務設施進行控制。我市還將開展城市綠地景觀增補,實施“建綠透綠”。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修復工程,豐富南昌歷史文化名城的紅色文化內涵。

我市將對重要的山體、植被進行修復,拓展城市主要山水廊道,修復城市主要生態脈絡,實現“山水城相融”。完成《南昌市梅嶺周邊地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快梅嶺受損山體修復和複綠,全面禁止開山採石,嚴查違規建設和過度開發現象,通過採取消除山城之間的交通屏障、優化區域功能和空間佈局、構建環梅嶺的生態安全格局等措施,做好山城相融文章。

將工業遺產納入城市規劃

將結合舊城更新,開展“增綠”“透綠”“複綠”計畫,增補社區公園綠地、街旁綠地,加強小型公園綠地的建設力度,加大“拆違拆臨”力度,實施“建綠透綠”,將拆違拆臨騰出來的“邊角料”用地用於街頭綠地建設;恢復現狀綠地的公共屬性,對恢復後的用地進行景觀綠化,退綠於城,還綠於民。

此外,將重點保護萬壽宮、繩金塔和進賢倉三個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肌理和傳統風貌,實施建築分類保護整治與更新引導。將洪都和江紡兩個建國後的工業遺產作為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納入城市新一輪規劃方案,在豐富南昌歷史文化名城的紅色文化內涵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老城區的城巿環境。

實現全市主次幹道“路長制”全覆蓋

據瞭解,我市在鞏固提升2017年“路長制”工作成效基礎上,完善涵蓋道路路面、市政設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綠化管理、環境衛生、文明創建等內容的各級領導“路長制”負責制,進一步構建市、區、街道三級路長負責制,實現全市主次幹道“路長制”全覆蓋。同時,將嚴格落實各級路長定期巡查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協調解決難題,打造南昌特色的“路長制”品牌。(記者 萬曉霞 宋文博/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