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三月三”白龍潭廟會喜迎八方遊客

白龍潭位於密雲區太師屯鎮, 是“首都新十六景”之一。 白龍潭有龍泉寺, 龍泉寺始建於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 寺前匾額為清代李鴻章所題, 寺內金剛殿與大佛殿之間有幾棵700多年的古柏, 還存有戚繼光、袁世凱等名人碑刻。

農曆三月初三, 是百姓傳統的祭祀小白龍的日子, 白龍潭將舉行三月三廟會, 南至天津、保定, 北到承德、灤平, 方圓百里的百姓都會來此處祭龍神, 慶開潭。

為確保“三月三”民俗活動期間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和森林資源安全,

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順暢。 在“三月三”前夕, 鎮黨委、鎮政府及時召開工作部署會, 由鎮黨委書記王東利、鎮長馬守新帶隊, 聯合區旅遊委、鎮消防中隊等部門工作人員, 對白龍潭景區進行不間斷的隱患排查工作, 同時, 鎮食藥所對景區內、停車場及景區周邊的各類食品經營主體進行檢查, 確保“三月三”民俗活動期間食品、交通、森林防火等工作秩序。

廟會秩序井然遊客絡繹不絕

農曆“三月三”是太師屯鎮白龍潭傳統的民間廟會活動,

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 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景區內山高林密, 氣候宜人, 皇家園林、五龍祠、萬福山、龍泉寺等8處景點, 吸引四面八方遊人前來踏青和祈福, 最高可達千人。

廟會的主題是“祈福”和“祭龍”, 佛道兩教均參與祈福活動, 這在全國罕有。 屆時, 十幾位佛教高僧和居士初二到初三白天誦經, 道教道士也從初二開始開壇布法。 “祭龍”則是三月初二夜裡12點開始, 持續初三一整天。 百姓會在白龍潭三個潭水裡投放茶葉等祭品, 一方面祈禱當地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 另一方面是感念白龍的恩澤。 祭龍活動, 折射了農業文明時代百姓對水的情感和依賴。

此外, 廟會上民間藝人登場獻藝, 百戲競陳, 雜技、舞龍、高蹺、曲藝、戲劇無奇不有。

攤棚櫛比, 土特產品、手工藝品、古玩字畫、蟲鳥花草、各種玩具、風味小吃, 應有盡有。

歷史文化悠久

白龍潭三月三廟會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 為什麼要在三月初三這天祭龍?

一種說法是, 三月初三是小白龍同黑龍搏鬥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日子, 為了慶祝勝利, 當地百姓從三月初一就到白龍潭上香,連續三天,到初三達到最高潮。為了報答小白龍戰勝惡魔、及時布雨的恩澤,這種自發的祭祀代代相傳,祭祀的儀式也越來越正規,並在白龍潭旁邊建立起祭祀小白龍的龍王廟。

另一種說法是:每年的三月初三,小白龍都從東海帶來充足的海水,以便能及時播雨,保證當地百姓一年的用水。三月初三那天,白龍潭潭口的泥沙被湧出的泉水沖走,乾涸的石潭驟然浪花四濺,漩渦迭起,潭水深不見底,此景便叫做“開潭”。從頭潭中瀉出的泉水,飛流直下,降落到下面的潭中,經過一番激蕩衝擊後又落入第三潭。清澈的泉水便沿著龍潭溝蜿蜒而下,滋潤即將春耕的田地,周邊農戶無不歡呼雀躍,繼而有了三月三廟會盛況。

當地百姓從三月初一就到白龍潭上香,連續三天,到初三達到最高潮。為了報答小白龍戰勝惡魔、及時布雨的恩澤,這種自發的祭祀代代相傳,祭祀的儀式也越來越正規,並在白龍潭旁邊建立起祭祀小白龍的龍王廟。

另一種說法是:每年的三月初三,小白龍都從東海帶來充足的海水,以便能及時播雨,保證當地百姓一年的用水。三月初三那天,白龍潭潭口的泥沙被湧出的泉水沖走,乾涸的石潭驟然浪花四濺,漩渦迭起,潭水深不見底,此景便叫做“開潭”。從頭潭中瀉出的泉水,飛流直下,降落到下面的潭中,經過一番激蕩衝擊後又落入第三潭。清澈的泉水便沿著龍潭溝蜿蜒而下,滋潤即將春耕的田地,周邊農戶無不歡呼雀躍,繼而有了三月三廟會盛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