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F1中國站裡卡多奪冠!F1在嘉定走過15年,哪些曾是你的記憶?

剛剛

2018F1中國站比賽結果出爐!

裡卡多奪取2018F1中國站第一!

這是裡卡多職業生涯首個中國大獎賽的冠軍!

博塔斯位列第二, 獲亞軍!

萊科寧拿到季軍!

漢密爾頓今年第四!

水景廣場上活動依然豐富精彩↓

主舞臺演出活動超燃

車模

漢代車馬儀仗巡遊

老師在漢服上“妙筆生花”

轉眼間,

F1中國大獎賽已在嘉定走過了15年,

這15年裡留下了哪些特別深刻的記憶?

一起來重溫↓↓

今年對於F1中國大獎賽來說, 是個非常特殊的年份, 因為TA已經走過15年的風雲激蕩。 這項1950年起源於英國的賽事來到中國、落戶上海後, 與其說是一項賽事, 不如說是一場週末體育嘉年華。 過去這些年有哪些美好的瞬間, 令你我仍常常憶起、津津樂道?

2004年

一票難求

F1的車輪第一次“軋”到上海。 那一年, 想必你們還並不怎麼瞭解TA, TA也正在熟悉著上海這座海派文化之城。 賽期恰逢國慶黃金周, TA沒有想到過,

上海會用“萬人空巷”的熱情來迎接TA的初次亮相。 “一票難求”——註定了一個愉快故事的開端。

當時, 邁克爾·舒馬赫和法拉利是F1在中國絕對的代名詞, 還記得那時候本土媒體傾巢而出, 只為捕捉“車王”的身影。

F1中國賽冠軍簿上寫下的第一個名字是舒馬赫的隊友魯本斯·巴里切羅。 儘管車王在上海的首演並不按照大家期待的劇本而來,但F1與上海的故事方才開始。

2005年

阿隆索:新王當立

第二年,作為賽季的收官戰,中國大獎賽迎來了F1世界的新王者——費爾南多·阿隆索。年輕的西班牙人意氣風發,攜新科世界冠軍之威在上海贏得了比賽的勝利,更幫助他所在的雷諾車隊同樣首次奪下年度冠軍。

這是中國車迷第一次近距離觀看世界冠軍大戰,更成為V10引擎在F1謝幕演出的見證者。

2005年舒馬赫與阿爾博斯相撞

相撞後舒馬赫自己從賽車中跑出

2006年

史詩大戰:舒馬赫最後一冠

在來到上海以前,車王舒馬赫在蒙紮宣佈賽季結束後將會退役,再加上舒馬赫與阿隆索的世界冠軍大戰,這一年的F1中國大獎賽,註定被無數人長久銘記。

2006年中國大獎賽發車瞬間

“紅藍對決”成為整個週末唯一的主題。上海地鐵裡出現 “舒馬赫專列”和“阿隆索專列”,而上海國際賽車場標誌性的“荷葉看臺”兩側被分為紅、藍陣營。

淅淅瀝瀝的秋雨中,舒馬赫不負“雨神”之名,在開局階段對阿隆索和其雷諾隊友吉安卡洛·費斯切拉做出兩次精彩的超越,最終如願登上最高領獎臺。車迷在上海,見證了7屆世界冠軍人生的第91場大獎賽勝利。

2007年

“新銀紅大戰”:萊科寧力挽狂瀾

“後舒馬赫時代”,阿隆索和萊科寧又成為世界冠軍的競爭者,但倆人身份已經不同:西班牙人轉投邁凱倫,而曾經在邁凱倫圈粉無數的芬蘭冰人則成了法拉利的“紅人”。事先沒有人想到,阿隆索的新隊友、初出茅廬的路易斯·漢密爾頓會將這場“新銀紅大戰”推向高潮。

受到颱風影響,賽道上空忽晴忽雨。比賽過半後,潮濕的賽道已經可以使用幹胎,但邁凱倫讓漢密爾頓堅持用雨胎繼續,卻鑄成大錯。當他終於進站時,過度磨損的輪胎已經無法讓賽車正常拐過維修區通道前的左彎,賽車陷入砂石區。雖然賽道消防員使出全力推車,還是無法幫助英國人避免F1生涯第一次退賽。

2007年漢密爾頓陷入砂石區

漢密爾頓抱憾退出,寶馬-索伯車手羅伯特·庫比卡又遭遇液壓故障。那一年,冠軍簿上登記的姓名是:萊科寧。而這一場勝利,也為他後來在巴西站上演驚天大逆轉——以一分的微弱優勢奪得世界冠軍奠定基礎。

2008年

“四大天王”看臺

全年賽曆上,中國大獎賽最後一次在賽季尾聲階段舉行。勢在必得的漢密爾頓首次在上海獲勝,彌補了一年前的遺憾,更與世界冠軍獎盃又近了一步。而衛冕希望落空的萊科寧做出犧牲,把第二名讓給隊友馬薩,使得巴西人的奪冠希望被保留到聖保羅主場。

五周年,很多人已經完成了從普通看客到忠實擁躉的轉變。萊科寧、阿隆索、馬薩和漢密爾頓車迷專屬看臺的推出,讓“四大天王”的車迷找到了歸屬感,更標誌著中國大獎賽真正成長為一項成熟的賽事。

2009年

車迷成為“賽道裁判”

這一年,F1中國大獎賽從全年賽曆的尾聲來到了開端,第一次改期到四月舉行。“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場滂沱大雨如期而至,比賽全程充滿了混亂。發車瞬間揚起的一片水幕,是不是也曾讓你在心裡激起波瀾。

新規則下,F1格局大變,年輕的紅牛車隊異軍突起,維特爾幫助紅牛贏下了車隊歷史上第一個分站冠軍,並且與馬克·韋伯一起第一次幫助車隊包攬冠、亞軍。

暴雨如注,絲毫不能阻擋車迷來到現場。

令車迷更加興奮的是,這一年第一次向社會公開招募賽道裁判。普通車迷有機會真正參與到他們所熱愛的賽事中,為F1中國大獎賽貢獻自己的力量。

車迷擔任賽道裁判

2010年

“中國製造”

雖然萊科寧在2009賽季結束後告別F1,轉投拉力賽場,讓他的鐵杆中國車迷難掩失落。但是這一年,離開F1三年的車王舒馬赫重新出山,讓他的粉絲們激動不已。

舒馬赫和維特爾在比賽中

布埃米在比賽中輪胎脫落

不過,這場比賽的真正主角是衛冕世界冠軍簡森·巴頓。而英國人的奪冠,意味著前七年的中國大獎賽的勝利分別由七位不同車手獲得。似乎在這裡,很難獲得第二次勝利。這也是風雲變幻的F1的最好寫照。

賽道之外,觀賽體驗繼續“升級”。地鐵11號線在那一年投入運營,車迷坐地鐵就可以直達賽場,也更拉近了車迷與F1的距離。

2011年

再續“七年之約”

維特爾和紅牛車隊第一次以世界冠軍身份來到上海。但最終的比賽結果卻是漢密爾頓險勝。因為燃油系統故障,他只差35秒就錯過規定的最晚賽車出場時間,險些要被罰從維修區起步。至此,漢密爾頓成為首個打破“中國站冠軍年年不同”魔咒的車手。

這一年,中國大獎賽迎來里程碑時刻。經過前七年的合作,上海與F1開始了第二個“七年之約”。

舒馬赫與阿隆索在比賽中

2012年

舒馬赫正式告別

這年,中國站再次迎來新霸主。梅賽德斯車手羅斯伯格從杆位起步輕鬆摘得個人職業生涯的首個分站冠軍,同時也是梅賽德斯車隊自重新成立以來的首個冠軍。他與父親科克·羅斯伯格成為歷史上第三對都拿過大獎賽冠軍的父子檔。

而舒馬赫在複出三年後,再次做出退役決定。中國車迷也在家門口,表達了對於這位F1傳奇人物最高的敬意。遺憾的是和羅斯伯格一樣頭排發車的德國人,因為梅賽德斯維修區的失誤,在第13圈時提前退賽,也就此結束了他職業生涯在中國的最後一役。

漢密爾頓參賽頭盔——Shanghai Kid

2013年

十周年里程碑

中國大獎賽迎來十周年里程碑。

為回饋車迷,比賽前夕F1中國大獎賽10周年“萬人攜手同行上賽場”活動舉行,上賽場首次向公眾開放全賽道,邀請車迷共同為中國站慶生。

在引擎規則改革前的最後一個賽季,阿隆索力壓漢密爾頓,迎來了個人第200場大獎賽勝利。

2014年

“銀箭內戰”

這一年,法拉利重新簽下萊科寧,他與阿隆索組成的豪華陣在上海人氣爆棚。漢密爾頓與羅斯伯格瓜分了前三場比賽的勝利,車手世界冠軍之爭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銀箭內戰”。

最終漢密爾頓在上海統治了排位賽,勢不可擋地拿到杆位,並在比賽開始後就一騎絕塵,輕鬆領跑後獲勝。這是他第三次在上海贏得比賽,並且在積分榜上縮小了同羅斯伯格的差距,為一場白熱化的世界冠軍爭奪戰埋下鋪墊。

2015年

巨幅國旗

這一年的開幕式,應該會讓很多親歷者念念不忘。在照理奏響國歌、全場高唱國歌的時刻,直升機懸掛一面巨幅國旗飛越賽場上空,引起全場觀眾行注目禮。

開幕式上的 I❤SH

賽道上,這一年還是梅賽德斯的天下,漢密爾頓的統治地位牢不可破,又一次輕鬆領跑後獲勝。

2016年

最戲劇性發車

淘汰制排位元賽規則在那個賽季的開端引起軒然大波,並在巴林大獎賽後被擯棄,意味著中國大獎賽恢復標準模式,卻為一場充滿波折的比賽埋下伏筆。

杆位出發的羅斯伯格被裡卡多超越,而“魚雷”科維亞特引發了維特爾與隊友萊科寧相撞,衛冕冠軍漢密爾頓也厄運纏身,捲入事故。中國大獎賽史上最激烈的發車之爭就此誕生。不過,憑藉梅賽德斯賽車的綜合性能優勢,羅斯伯格還是後來居上獲得比賽勝利。而賽季開局三連勝,為他在年底捧起世界冠軍打下扎實的基礎。

2017年

“上海灘之王”

羅斯伯格在2016年贏得世界冠軍後“閃電”退役,讓原計劃這一年繼續在上海見他的車迷措手不及。

周日比賽開始前,一張乒乓桌率先點燃了戰火。在乒乓球世界冠軍王勵勤的助陣下,維斯塔潘、裡卡多、阿隆索、馬薩紛紛一展各自的臺上功夫。

在最受矚目的“銀紅大戰”中,漢密爾頓沒有給維特爾任何機會,更是在職業生涯裡第三次實現杆位、勝利、最快單圈時間和領跑每一圈的“大滿貫”。而五次贏下中國大獎賽,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灘之王”。

編輯:陳玉珍、陳曦)

覺得不錯,請給小嘉點贊↓↓↓

儘管車王在上海的首演並不按照大家期待的劇本而來,但F1與上海的故事方才開始。

2005年

阿隆索:新王當立

第二年,作為賽季的收官戰,中國大獎賽迎來了F1世界的新王者——費爾南多·阿隆索。年輕的西班牙人意氣風發,攜新科世界冠軍之威在上海贏得了比賽的勝利,更幫助他所在的雷諾車隊同樣首次奪下年度冠軍。

這是中國車迷第一次近距離觀看世界冠軍大戰,更成為V10引擎在F1謝幕演出的見證者。

2005年舒馬赫與阿爾博斯相撞

相撞後舒馬赫自己從賽車中跑出

2006年

史詩大戰:舒馬赫最後一冠

在來到上海以前,車王舒馬赫在蒙紮宣佈賽季結束後將會退役,再加上舒馬赫與阿隆索的世界冠軍大戰,這一年的F1中國大獎賽,註定被無數人長久銘記。

2006年中國大獎賽發車瞬間

“紅藍對決”成為整個週末唯一的主題。上海地鐵裡出現 “舒馬赫專列”和“阿隆索專列”,而上海國際賽車場標誌性的“荷葉看臺”兩側被分為紅、藍陣營。

淅淅瀝瀝的秋雨中,舒馬赫不負“雨神”之名,在開局階段對阿隆索和其雷諾隊友吉安卡洛·費斯切拉做出兩次精彩的超越,最終如願登上最高領獎臺。車迷在上海,見證了7屆世界冠軍人生的第91場大獎賽勝利。

2007年

“新銀紅大戰”:萊科寧力挽狂瀾

“後舒馬赫時代”,阿隆索和萊科寧又成為世界冠軍的競爭者,但倆人身份已經不同:西班牙人轉投邁凱倫,而曾經在邁凱倫圈粉無數的芬蘭冰人則成了法拉利的“紅人”。事先沒有人想到,阿隆索的新隊友、初出茅廬的路易斯·漢密爾頓會將這場“新銀紅大戰”推向高潮。

受到颱風影響,賽道上空忽晴忽雨。比賽過半後,潮濕的賽道已經可以使用幹胎,但邁凱倫讓漢密爾頓堅持用雨胎繼續,卻鑄成大錯。當他終於進站時,過度磨損的輪胎已經無法讓賽車正常拐過維修區通道前的左彎,賽車陷入砂石區。雖然賽道消防員使出全力推車,還是無法幫助英國人避免F1生涯第一次退賽。

2007年漢密爾頓陷入砂石區

漢密爾頓抱憾退出,寶馬-索伯車手羅伯特·庫比卡又遭遇液壓故障。那一年,冠軍簿上登記的姓名是:萊科寧。而這一場勝利,也為他後來在巴西站上演驚天大逆轉——以一分的微弱優勢奪得世界冠軍奠定基礎。

2008年

“四大天王”看臺

全年賽曆上,中國大獎賽最後一次在賽季尾聲階段舉行。勢在必得的漢密爾頓首次在上海獲勝,彌補了一年前的遺憾,更與世界冠軍獎盃又近了一步。而衛冕希望落空的萊科寧做出犧牲,把第二名讓給隊友馬薩,使得巴西人的奪冠希望被保留到聖保羅主場。

五周年,很多人已經完成了從普通看客到忠實擁躉的轉變。萊科寧、阿隆索、馬薩和漢密爾頓車迷專屬看臺的推出,讓“四大天王”的車迷找到了歸屬感,更標誌著中國大獎賽真正成長為一項成熟的賽事。

2009年

車迷成為“賽道裁判”

這一年,F1中國大獎賽從全年賽曆的尾聲來到了開端,第一次改期到四月舉行。“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場滂沱大雨如期而至,比賽全程充滿了混亂。發車瞬間揚起的一片水幕,是不是也曾讓你在心裡激起波瀾。

新規則下,F1格局大變,年輕的紅牛車隊異軍突起,維特爾幫助紅牛贏下了車隊歷史上第一個分站冠軍,並且與馬克·韋伯一起第一次幫助車隊包攬冠、亞軍。

暴雨如注,絲毫不能阻擋車迷來到現場。

令車迷更加興奮的是,這一年第一次向社會公開招募賽道裁判。普通車迷有機會真正參與到他們所熱愛的賽事中,為F1中國大獎賽貢獻自己的力量。

車迷擔任賽道裁判

2010年

“中國製造”

雖然萊科寧在2009賽季結束後告別F1,轉投拉力賽場,讓他的鐵杆中國車迷難掩失落。但是這一年,離開F1三年的車王舒馬赫重新出山,讓他的粉絲們激動不已。

舒馬赫和維特爾在比賽中

布埃米在比賽中輪胎脫落

不過,這場比賽的真正主角是衛冕世界冠軍簡森·巴頓。而英國人的奪冠,意味著前七年的中國大獎賽的勝利分別由七位不同車手獲得。似乎在這裡,很難獲得第二次勝利。這也是風雲變幻的F1的最好寫照。

賽道之外,觀賽體驗繼續“升級”。地鐵11號線在那一年投入運營,車迷坐地鐵就可以直達賽場,也更拉近了車迷與F1的距離。

2011年

再續“七年之約”

維特爾和紅牛車隊第一次以世界冠軍身份來到上海。但最終的比賽結果卻是漢密爾頓險勝。因為燃油系統故障,他只差35秒就錯過規定的最晚賽車出場時間,險些要被罰從維修區起步。至此,漢密爾頓成為首個打破“中國站冠軍年年不同”魔咒的車手。

這一年,中國大獎賽迎來里程碑時刻。經過前七年的合作,上海與F1開始了第二個“七年之約”。

舒馬赫與阿隆索在比賽中

2012年

舒馬赫正式告別

這年,中國站再次迎來新霸主。梅賽德斯車手羅斯伯格從杆位起步輕鬆摘得個人職業生涯的首個分站冠軍,同時也是梅賽德斯車隊自重新成立以來的首個冠軍。他與父親科克·羅斯伯格成為歷史上第三對都拿過大獎賽冠軍的父子檔。

而舒馬赫在複出三年後,再次做出退役決定。中國車迷也在家門口,表達了對於這位F1傳奇人物最高的敬意。遺憾的是和羅斯伯格一樣頭排發車的德國人,因為梅賽德斯維修區的失誤,在第13圈時提前退賽,也就此結束了他職業生涯在中國的最後一役。

漢密爾頓參賽頭盔——Shanghai Kid

2013年

十周年里程碑

中國大獎賽迎來十周年里程碑。

為回饋車迷,比賽前夕F1中國大獎賽10周年“萬人攜手同行上賽場”活動舉行,上賽場首次向公眾開放全賽道,邀請車迷共同為中國站慶生。

在引擎規則改革前的最後一個賽季,阿隆索力壓漢密爾頓,迎來了個人第200場大獎賽勝利。

2014年

“銀箭內戰”

這一年,法拉利重新簽下萊科寧,他與阿隆索組成的豪華陣在上海人氣爆棚。漢密爾頓與羅斯伯格瓜分了前三場比賽的勝利,車手世界冠軍之爭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銀箭內戰”。

最終漢密爾頓在上海統治了排位賽,勢不可擋地拿到杆位,並在比賽開始後就一騎絕塵,輕鬆領跑後獲勝。這是他第三次在上海贏得比賽,並且在積分榜上縮小了同羅斯伯格的差距,為一場白熱化的世界冠軍爭奪戰埋下鋪墊。

2015年

巨幅國旗

這一年的開幕式,應該會讓很多親歷者念念不忘。在照理奏響國歌、全場高唱國歌的時刻,直升機懸掛一面巨幅國旗飛越賽場上空,引起全場觀眾行注目禮。

開幕式上的 I❤SH

賽道上,這一年還是梅賽德斯的天下,漢密爾頓的統治地位牢不可破,又一次輕鬆領跑後獲勝。

2016年

最戲劇性發車

淘汰制排位元賽規則在那個賽季的開端引起軒然大波,並在巴林大獎賽後被擯棄,意味著中國大獎賽恢復標準模式,卻為一場充滿波折的比賽埋下伏筆。

杆位出發的羅斯伯格被裡卡多超越,而“魚雷”科維亞特引發了維特爾與隊友萊科寧相撞,衛冕冠軍漢密爾頓也厄運纏身,捲入事故。中國大獎賽史上最激烈的發車之爭就此誕生。不過,憑藉梅賽德斯賽車的綜合性能優勢,羅斯伯格還是後來居上獲得比賽勝利。而賽季開局三連勝,為他在年底捧起世界冠軍打下扎實的基礎。

2017年

“上海灘之王”

羅斯伯格在2016年贏得世界冠軍後“閃電”退役,讓原計劃這一年繼續在上海見他的車迷措手不及。

周日比賽開始前,一張乒乓桌率先點燃了戰火。在乒乓球世界冠軍王勵勤的助陣下,維斯塔潘、裡卡多、阿隆索、馬薩紛紛一展各自的臺上功夫。

在最受矚目的“銀紅大戰”中,漢密爾頓沒有給維特爾任何機會,更是在職業生涯裡第三次實現杆位、勝利、最快單圈時間和領跑每一圈的“大滿貫”。而五次贏下中國大獎賽,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灘之王”。

編輯:陳玉珍、陳曦)

覺得不錯,請給小嘉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