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鹿城錨定鄉村振興大抓基層基礎

127個鹿城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項目, 前天舉行了集中開竣工儀式。 隨著這些項目建成運營, 一幅環境美、產業興、人心齊的鄉村振興圖景將在甌越大地次第展開。

去年以來, 鹿城區把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大建大美”的主抓手, 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 在建強核心、抓實隊伍、“消薄”攻堅上持續發力、一抓到底, 實現村級組織堅強有力、村級幹部擔當有為、村級經濟發展壯大的同頻共振。 截至去年底, 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09億元, 經營性收入2.37億元, 同比分別增加12.68%和15.46%。 其中, 44個省定薄弱村全部實現總收入20萬元、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

此次127個項目集中開竣工, 就是該區持續大抓基層基礎帶來的實際成效之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而打造一批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 是實現上述振興最有力的保障。 ”鹿城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 他們緊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幾個關鍵環節, 進一步完善制度、細化流程、嚴格執行, 力促“紀律帶電”“規矩生威”“程式入軌”“考核發力”。 如嚴格實施“除村委會之外的大小會議, 一律由書記主持”“村級各重大事項一律由黨支部領導、集體研究、會議決定”兩項規定, 確保村級事務“支部當家”;同時, 堅持實施“五議兩公開”和村級重大事項審簽單制度,

實現“村民作主”。

農村工作本就千頭萬緒, 鄉村振興尤需一大批村幹部勇挑重擔、衝鋒在前。 為此, 鹿城區一方面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 選樹村幹部“示範引領”工作標準, 重塑基層政治生態。 另一方面, 以農村作風巡查為抓手, 出臺6項28條《村級幹部行為規範白皮書》, 開展劍指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村級組織“三為”整治, 全面查擺整改問題, 全線提升作風形象。 同時, 通過制定村幹部“三張清單”並按季核查排名、明確村主職幹部績效獎金與年度任務完成情況掛鉤等舉措, 嚴格職責督查和日常監管, 切實抓緊抓嚴村級幹部隊伍建設。

鹿城區山福鎮有3個鄰近的山地村, 地形零碎, 經濟基礎薄弱。

由於權屬問題未解決, 互相接壤的閒置山地難以綜合開發利用, 它們長期“靠山”不能“吃山”。 去年, 在上級黨委支持下, 三村黨支部聯合成立集體經濟發展協商理事會, 隨即牽頭進行土地確權和規模流轉, 在最短時間內將土地連塊成片, 可利用面積超過1000畝, 很快就吸引了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投資開發。 目前, 當地千畝白茶基地專案已經落地, 僅土地租金每年就超過15萬元。

去年以來, 鹿城區進一步強化“村級集體經濟是黨在農村的執政經濟”的認識, 把“消薄”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 將其與“大建大美”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 有力保障村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記者 秀慧

通訊員 徐慧子

編輯 吳翼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