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工作下沉變辦公室下沉:“迎檢”辦公室,4年竟裝3次!

社區一間2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 在短短4年內, 竟被3家不同的區級部門是西部某市主城區的一個“迎檢社區”。 當地幹部解釋說, 這是專門用來迎接領導考察或檢查的“明星社區”。

因為領導來得多, 所以各個部門的重點工作、創新工作很多都拿到這裡來落實。 社區常住人口15000多人, 有7名工作人員, 擁有一棟辦公面積達1600平方米、20多個房間和綜合辦事大廳的辦公樓。

“4年3次裝修, 每次10多萬元, 裝完了又空置, 幾乎沒發揮什麼作用, 真讓人心疼!”社區一位元幹部指著辦公樓底層一間20多平方米的臨街辦公室說。

“其實我們社區沒有特別困難的群體,

低保戶只有一戶。 ”社區幹部說, 辦公室建好後一直都空著, 貨架上啥都沒放。 只有驗收檢查的時候放些米麵油, 低保戶也從沒來這裡領過。

僅僅一年後, 區人社局為打造支援家庭服務業發展的工作亮點, 要在基層社區建“家庭服務業超市”。 經過人社局和民政局交涉, 又花了10多萬元裝修費, 把辦公室改造成家政超市, 計畫讓轄區裡所有的家政公司輪流集中到這裡“開業”。

社區幹部們統計, 這個超市開了2年多, 家政公司在這裡“開業”的時間一共是10個半天, 幾乎都是為了迎接檢查或媒體採訪。 幹部們說, 家政公司本身就有網點, 居民需求又不全集中在這個社區, 所以開門也沒人來。

社區幹部透露,

很多次媒體來採訪, 社區工作人員只好冒充家政公司員工站在櫃檯前, 還要組織幾個社區居民表演。

2017年底, 區司法局領導來考察落實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 看見這間空置的辦公室後說, 就做一個法律超市吧。 於是又花了10多萬元, 裝修成了法律超市。

“現在看來, 法律超市還比較實在, 有法律志願者坐在裡面為社區居民調解矛盾糾紛, 提供法律諮詢等服務。 ”不過社區幹部表示還是有點擔心, 不知道志願者能堅持多久, 領導力度有多大, 會不會力度一小, 熱度一過又閒置了。

落實工作變成落實辦公室

半月談記者發現, 這樣落實工作變成落實辦公室, 辦公室又閒置無用的現象在基層社區並不少見。 在一個社區半月談記者看到,

這裡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變成了工作人員午休的地方。 社區工作人員說, 這是市民政局幾年前統一打造的社區養老項目, 每個投入了10萬元建設啟動資金。 因為沒有多少養老功能, 幾年來沒有老年人到這裡休息。

社區幹部普遍反映的閒置辦公室還有:計生宣傳服務工作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室, 以及一些名目繁多而無需求的便民服務室, 甚至包括一些社區警務室。

採訪中部分幹部群眾認為, 造成“工作下沉變辦公室下沉”的原因有三。

一是各級部門落實工作作風不實, 形式主義嚴重。 有幹部說, 一些部門幹工作習慣強調“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簡單把工作覆蓋面和延伸面作為評價工作是否做實做好的最重要標準。

辦公室建在那裡一眼就看見了, 成效怎麼樣卻難以或不願較真去評價。

二是創新觀出了問題。 各種名目繁多的辦公室, 不少是一些部門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創新成果。 一些領導幹工作為秀出自己的政績, 就瞎創新、亂創新。

三是對各項工作成效缺乏有效的評估和獎懲機制, 一些部門、幹部天天都在忙工作、搞創新, 但忙的成效怎樣沒有科學評價。

基層幹群呼籲, 要宣導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對辦公室使用頻率、使用成效等, 盡可能採用量化的指標, 對基本閒置的各類辦公室進行清理整頓。 同時, 對各級單位、部門在基層下設辦公室設置嚴格的門檻。 更重要的是, 進一步建立健全落實工作的成效評估和獎懲機制,

謹防把落實工作異化為只是落實辦公室。 (陳國洲 周聞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