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該提升知名度的3座城市,都是GDP排名前30的地級市,卻異常低調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了幾十年, 形成了如今既定的經濟地理格局, 許多城市一飛沖天, 成為了國家的明珠。 不可否認, 我國數十年來湧起的經濟浪潮背後, 許多原本不太知名的城市經濟得到了迅速提升。 在其悶聲發大財的過程中, 卻一直未能提升自己應有的名氣, 低調至極。

泉州是我國福建閩南沿海的城市, 自古以來也是一座工商業發達的大港。 只不過在近代以來, 隨著廣州港和上海港的崛起, 地處偏僻的泉州港悄然沒落。 在改革開放後, 泉州以國家首批14座沿海港口的身份再次傲立於國人的視野。

通過數十年的發展, 泉州經濟是發展起來了, 去年GDP達7533億, 高居全國第21位。 然而在福建省內, 泉州的行政地位不如福州, 名氣和吸引力又遠不如廈門。 在國內, 泉州港的吞吐能力被廣深和滬甬完爆, 只得低調的在臺灣海峽沿岸當一座安靜的發達城市。

常州是江蘇省南部的經濟重鎮, 和蘇州以及無錫並稱為“蘇常錫”, 共同撐起江蘇省的經濟半邊天。 然而, 常州在這三座組合城市中實力最小, 存在感最低。 常州去年其實GDP也有6620億元, 位列全國第28位, 超過了不少內陸省會城市。

和蘇州以及無錫一樣, 常州的縣域經濟和民營製造業也很發達,

造就了大批的富豪企業家。 在國人的眼中, 同等類型的城市頂多只能記住老大和老二, 因此常州相對蘇錫偏弱的經濟自然很難被國人記起來。

南通同樣是江蘇南部一座港口城市, 毗鄰上海, 和蘇常錫一起屬於長三角的中堅經濟力量。

南通在知名度上遠不如蘇常錫, 甚至還不及蘇北的徐州市。 然而, 南通去年的GDP高達7750億, 排名全國第18位。

南通是一座經商氛圍濃厚, 造富能力極強的城市, 境內主要以外資企業和民營經濟為主, 發展速度很快。 南通商會和商人的數量在江蘇省內排在第一, 足跡遍佈國內外各地。 由於只是一座地級市, 周邊的城市經濟和行政能力又太強, 所以它自然而然被大家所遺忘。

上述三座地級城市都是位於沿海富裕省份的經濟發達城市, GDP強過一眾內陸省會城市。 然而, 由於行政級別低和地區其他城市太強, 一直出在知名度亟待提升的境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