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印開展海上科技合作助力“一帶一路”

青島財經日報訊日前, 記者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 印尼科學研究院新任院長蘇比顏多等人訪問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就中國—印尼海上合作基金專案實施及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開展調研。 雙方就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海洋科技合作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雙方還共同簽署了《中國科學院和印尼科學研究院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積極開展海洋領域國際合作, 構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海洋科技合作網路體系。 在深化與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研究所、亥姆霍茲聯合會海岸帶研究所等發達國家海洋研究機構的戰略合作的同時,

與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葡萄牙、智利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海洋科技合作機制, 並深化在極地科學考察和極區科學研究方面的國際合作。 此外, 海洋研究所在加強海洋技術標準體系對接、培育聯合實驗室(中心)、提升海洋產業合作水準、培養高層次海洋科技人才等方面也積極行動。

開展海洋環境觀測聯合航次

據悉, 印尼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科學院十分重視與印尼的科技合作。 目前,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同印尼科學院海洋研究中心、印尼技術評價與應用局、中蘇拉威西省相關大學和企業等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關係。

自2013年以來, 雙方互訪多次, 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已經在聯合實施航次、共同海洋觀測、共用科學設施和資料資料、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印尼海聯合航次調查方面, 2013——2016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與印尼科學院海洋研究中心利用印尼科考船在印尼周邊海域順利開展了三次海洋環境觀測聯合考察航次, 在印尼海進行了迄今為止國際最大規模的綜合調查, 獲得了近三年的海洋環境觀測資料, 並建設完成印尼海最大規模潛標觀測陣列, 加上海洋所在印尼海源區和西太平洋主流系的潛標網, 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了該海域歷史上最大的潛標觀測陣列,

這些潛標的觀測資料對於理解西太平洋環流變異以及厄爾尼諾等氣候異常事件的預報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計畫共建熱帶海藻研發中心

在海洋生物資源調查和高值化利用方面,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其合作夥伴多次到訪印尼, 調研印尼產膠海藻的養殖、收穫、儲藏和半成品加工狀況, 就海藻優良種質選育、海藻養殖病害防治、海藻收穫晾曬以及海藻養殖和加工規範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員還與印尼的公司及大學在熱帶海藻種質篩選與保存、海藻種苗培育與繁育、養殖、病害防治、卡拉膠、瓊膠提取及混合、精深加工與利用等方面達成合作協定, 計畫建立熱帶海藻研發中心,

作為技術指導單位在蘇拉威西省建立海藻養殖、加工基地, 並為印尼培養研究生。

據介紹, “印尼海洋生態牧場”項目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與印尼科學院海洋研究中心共同提出和實施。 專案以“海洋生態牧場”重大示範工程為切入點, 結合印尼“建設全球海洋支點國家”需求, 將在印尼海關鍵海峽通道海域生態環境觀測、近海生態系統研究、海洋生物資源調查、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利用和高端海洋科技人才等方面開展一體化合作, 在獲得大量寶貴資料服務國家海洋環境安全的同時, 該專案的實施將顯著提升印尼海洋基礎科研、海洋生態養殖和資源高值化利用的能力, 有力支撐“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服務於國家“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實施和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戰略”的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