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荒山變牧場,堰塘變魚塘…紫照鎮桂香村用產業鋪就脫貧路!

桂香村位於紫照鎮中部, 幅員面積達10平方公里。 長期以來, 由於地處偏僻、基礎設施薄弱, 加上缺乏產業支撐, 桂香村一直以傳統農業為主, 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 村裡只剩老人和孩子, 缺乏發展活力。 2015年, 該村在認定為市級貧困村。

“桂香村要脫貧, 就要有新突破、新變化!”桂香村黨總支書記張志中告訴記者, 以前, 由於缺乏基礎和支撐產業, 加上村民們的思想認識不夠, 該村發展十分緩慢。 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鼓勵和帶動村民發展產業, 才是關鍵。

桂香村李花綻放

近年來, 該村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根本出發, 立足山區資源優勢, 結合村情實際, 大力培植和發展黑山羊養殖業、淡水魚生態養殖業和榨菜種植業, 經過幾年來的努力, 這些產業已成為該村村民增收致富、脫貧奔小康的途徑和管道。

養殖黑山羊 荒山變牧場

桂香村平均海拔達500多米, 以山地丘陵為主, 自然資源豐富, 山區植被完好, 這為養殖黑山羊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 加上桂香村也一直有飼養山羊的傳統, 紫照鎮政府認為發展山羊養殖當是實現該村脫貧的好路子。

家住桂香村八組的村民鄒文全, 早年在外打工, 不幸失去了右手, 殘疾的他也因此回到老家, 因缺乏勞動能力而致貧。 2013年, 他在鎮、村幫助下, 積極發展黑山羊養殖業, 經過不斷發展, 現在他家已經擴大到了80多隻的規模, 這幾年每年出欄成品羊30多隻, 年收入1萬多元。 2015年, 他成功脫貧。

村民鄒文全正將山羊趕往山林

“感謝政府的幫助, 我才能成功脫貧, 生活越來越紅火。 ”鄒文全開心地說, 曾經因為失去手臂, 自己也曾消極過一段時間, 現在山羊好養、價格高, 周圍的山地也很多, 養大的羊也有商販直接上門收購, 這讓自己的生活越過越滋潤。

此外, 當地政府還積極組織人員給村民培訓養殖技能、知識, 同時免費給村民發放優質草種, 讓村民種植更加優質的牧草,

促進山羊成長。 現在, 桂香村每年黑山羊的出欄數量可達4000多隻。 按老百姓每出售一隻黑山羊收入500元計, 僅此一項, 該村老百姓每年就可實現20多萬元的增收。

“我們村山林還有很多, 在養殖黑山羊這方面我們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張志中介紹, 下一步, 該村將繼續鼓勵村民養殖黑山羊, 增加收入。

發展淡水魚 堰塘變魚塘

桂香村土地以坡地、梯田為主, 溝壑縱橫, 河水不能直接流進田地裡。 為保障農業灌溉用水, 早在上世紀50年代, 當地便修建了70多口大大小小的山坪塘(又稱堰塘), 主要用於農業灌溉。

山坪塘只有在灌溉時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如何在農閒時也能產生效益, 帶來收入?鎮裡通過仔細摸索和多方考察, 決定將山坪塘承包給村民,

鼓勵他們養殖高山生態淡水魚。

村民正在向魚塘內投食

“這就是張家垉山坪塘, 面積大約1.5畝, 這裡山青水淨, 沒有污染, 特別適合‘生態魚’養殖。 ”張志中告訴記者。

在山坪塘邊, 村民鄧傳文正在向水裡扔菜葉。 “這些魚很好養, 每天丟點兒草、葉子菜就行了。 ”老鄧向記者介紹,這口山坪塘被自己承包了三年,去年自己在塘裡投放了鯉魚、鯽魚、草魚等魚苗共計600多尾。預計今年年底就可以見到效益。

“為了保證不污染山坪塘和魚肉的品質,村民們都是用菜葉喂魚。”張志中介紹到,目前全村已經承包出去山坪塘30多口,平均每口魚塘可投放魚苗800多尾,按照現在的市場價計算,每口塘可以產生3000多元的利潤。

種植榨菜 荒地變綠地

2014年,重慶市紫青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紫照鎮,該企業主要從事榨菜的生產加工。種植榨菜,賣給家門口的企業,又成為了桂香村村民增收的好管道管道。

“當時我們組織村民開院壩會,給他們算細帳。”張志中介紹,在桂香村,榨菜的一般是9月份播種,2月份就能收穫,生長週期短,見效快,並且並不影響村民種植小麥、玉米。

“以前,莊稼收割了,地就閑著,任其生長雜草,一直到第二年開春才翻地,繼續耕種。”桂香村三組村民柏厚權介紹,現在不一樣了,收完玉米就開始播種榨菜,家門口就是收購商,根本愁銷路。並且榨菜種植的技術也簡單,產量高,價格穩定,現在每年都會種植2畝榨菜,能帶來1600多元收入。

村民正在給合作社的土地除草

“人勤地不懶,榨菜種植也賺錢。”張志中介紹,小小的榨菜現在也已經成為了該村的一大產業,目前榨菜種植面積已經突破1000畝,帶動了該村900多戶村民增收。

“黨的十九大提到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給我們脫貧致富和建設美麗鄉村鼓了勁!”張志中說,桂香村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我們還成立了扮蠻匠李子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村民通過資金和土地的方式入股,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管道。”張志中介紹道,目前已有40多戶村民入股,預計在今年就會產生效益,為農戶帶來新的收入。

如今,一張美麗鄉村的“桂香藍圖”正徐徐展開。立足農業資源優勢,逐漸走上一條“荒山變牧場、山坪塘變魚塘、荒地變菜地”的產業發展新路,讓荒山變綠、產業變大、農民變富,農民脫貧的信心和底氣更足。

文/圖 記者 張耀

責編 彭雪麗 審核 張望

值班副總 高小華

”老鄧向記者介紹,這口山坪塘被自己承包了三年,去年自己在塘裡投放了鯉魚、鯽魚、草魚等魚苗共計600多尾。預計今年年底就可以見到效益。

“為了保證不污染山坪塘和魚肉的品質,村民們都是用菜葉喂魚。”張志中介紹到,目前全村已經承包出去山坪塘30多口,平均每口魚塘可投放魚苗800多尾,按照現在的市場價計算,每口塘可以產生3000多元的利潤。

種植榨菜 荒地變綠地

2014年,重慶市紫青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紫照鎮,該企業主要從事榨菜的生產加工。種植榨菜,賣給家門口的企業,又成為了桂香村村民增收的好管道管道。

“當時我們組織村民開院壩會,給他們算細帳。”張志中介紹,在桂香村,榨菜的一般是9月份播種,2月份就能收穫,生長週期短,見效快,並且並不影響村民種植小麥、玉米。

“以前,莊稼收割了,地就閑著,任其生長雜草,一直到第二年開春才翻地,繼續耕種。”桂香村三組村民柏厚權介紹,現在不一樣了,收完玉米就開始播種榨菜,家門口就是收購商,根本愁銷路。並且榨菜種植的技術也簡單,產量高,價格穩定,現在每年都會種植2畝榨菜,能帶來1600多元收入。

村民正在給合作社的土地除草

“人勤地不懶,榨菜種植也賺錢。”張志中介紹,小小的榨菜現在也已經成為了該村的一大產業,目前榨菜種植面積已經突破1000畝,帶動了該村900多戶村民增收。

“黨的十九大提到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給我們脫貧致富和建設美麗鄉村鼓了勁!”張志中說,桂香村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我們還成立了扮蠻匠李子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村民通過資金和土地的方式入股,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管道。”張志中介紹道,目前已有40多戶村民入股,預計在今年就會產生效益,為農戶帶來新的收入。

如今,一張美麗鄉村的“桂香藍圖”正徐徐展開。立足農業資源優勢,逐漸走上一條“荒山變牧場、山坪塘變魚塘、荒地變菜地”的產業發展新路,讓荒山變綠、產業變大、農民變富,農民脫貧的信心和底氣更足。

文/圖 記者 張耀

責編 彭雪麗 審核 張望

值班副總 高小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