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閉門造車和單純技術引進必然悲劇 技術升級中應該兩條腿走路

要推動中國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把中國製造2025變成現實, 最好的方案是兩條腿走路, 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 國內同步自主研發。 只做技術引進, 不做自主研發, 或者關起門來自主研發, 閉門造車, 都是不合時宜的。 中國在產業升級中就可以走"技術引進+自主研發"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縮短和西方的技術差距。

技術引進曾經對中國工業發展發揮過關鍵作用

在解放前, 以四大家族為首的買辦政權在"造不如買"的指導思想下, 把中國作為帝國主義的商品傾銷地, 在工業發展上還不如晚清時期, 甚至在抗戰期間還發生過前方缺槍少炮, 後方軍工廠倒閉的奇葩情況。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接受的是一個滿目瘡痍, 重工業幾乎為零的爛攤子。 在此情形下, 選擇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從蘇聯引進先進技術,

在1953年至1957年期間, 從蘇聯獲得了156個援助專案, 也就是156工程。 在蘇聯的幫助下, 一大批企業拔地而起, 比如北京電子管廠(京東方前身)、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鞍鋼、包鋼、112廠(瀋陽飛機製造廠)、華北製藥廠等待。

通過這一輪技術引進, 是新中國在較短時間內, 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 在軍工領域這一現象尤為明顯。 比如仿製蘇聯AK47的56式衝鋒槍, 仿製蘇聯T54坦克的59式坦克, 仿製蘇聯米格17的殲5, 仿製蘇聯米格19的殲6, 仿製米格21的殲7......在朝鮮戰爭中, 志願軍還在使用萬國牌武器, 但在1959年建國10周年上的大閱兵中, 人民軍隊已經初步實現了武器裝備的國產化。 如果沒有從蘇聯大規模引進技術, 是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成裝備國產化的。

在上世紀70年代, 中西方關係有所緩解, 中國獲得了第二次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機遇, 隨後制定了"四三方案", 中國利用"四三方案"引進的設備, 結合國產設備配套, 興建了化學纖維、石化等26個大型工業專案, 總投資約200億元人民幣, 至1982年全部投產, 成為19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改革開放後技術引進屢結碩果

在改革開發之後, 技術引進也為中國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發揮過很多積極作用。 其中,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高鐵。

在2000年前後, 中國開始從國外引進高鐵技術, 先後從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引進了高鐵技術。 其實, 早期中國高鐵的幾個車型的技術都是源自國外的, 比如和諧號CRH1型技術源自加拿大龐巴迪, 和諧號CRH2型技術源自日本川崎重工, 和諧號CRH3型技術源自德國西門子, 和諧號CRH5型技術源自法國阿爾斯通。 在實現國外技術的消化吸收之後, 中車成功開發出具有中國技術標準和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復興號。

中國核電的發展也和高鐵非常類似。 上世紀建成的秦山核電站核心部件全部進口。 大亞灣核電站的法國M310機組為交鑰匙工程, 設備絕大部分都是法國人製造和採購的, 中方單位只扮演了施工隊的角色。 之後的田灣核電站用的也是全套俄羅斯的技術。

中國第三代核反應 華龍一號和CAP1400也和國外技術頗有淵源。

華龍一號由中核集團和廣核集團分別研發,中核集團以秦山二期CNP600為基礎開發CNP1000,廣核集團主要從大亞灣法國M310二代核電反應堆的基礎上改進出CPR1000。在國家引進了美國AP1000反應堆之後,中核集團和廣核集團以AP1000的技術做參考,分別開發出ACP1000和ACPR1000,ACP1000和ACPR1000經過技術融合之後形成了華龍一號。CAP1400的技術源自美國AP1000,是AP1000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結果。

無獨有偶,中國四代核反應爐 高溫氣冷堆的很多技術也是源於德國。

技術引進的成功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上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蘇27,在消化吸收後形成了殲11、殲15、殲16系列機型;從烏克蘭買回來的瓦良格號,在經過改造之後成為了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飛豹戰機的發動機渦扇9其實就是英國斯貝發動機的仿製改進版本;中國的QC280借鑒了從烏克蘭引進的燃氣輪機GT25000。太行發動機的核心機與國外CFM56發動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技術引進更加珍貴

日前,美國在醫療器械、高鐵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農機裝備、工業機器人、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設備等幾個方面對中國進行制裁。雖然有網友戲稱這是"農業國對工業國的制裁",但實際上,除了高鐵設備之外,在其他幾個方面,中國對美國並沒有優勢,在資訊技術、航空設備、醫療器械、生物製藥、新材料等幾個方面,美國對中國還有較大的優勢。最典型的莫過於資訊技術產業,中國每年進口的積體電路產品已經超過石油進口金額。

在技術水準存在較大差距,如果能從美國獲取航空發動機、CPU、GPU、FPGA、記憶體等晶片的技術,則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縮短技術差距。比如業界就傳言清華紫光正試圖與英特爾公司達成協議,從英特爾公司獲取記憶體的相關技術。雖然英特爾的CPU馳名中外,但英特爾公司最初是做記憶體的,而且在該領域有非常深厚的技術底蘊,在民用市場三星成為領頭羊,主要是英特爾更看重利潤高的企業級市場,並非英特爾技術水準不行。如果紫光真的與英特爾達成協議,那麼中國存儲晶片就可以有一個非常高的起點,在崛起過程中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一旦美國將貿易戰升級,中國無法從美國買到這些高科技產品,中國也可以通過消化吸收引進的技術實行自給自足。至於專利費、山寨侵權什麼滴,還請特朗普總統先解除貿易制裁了我們再談。

另外,中國持有海量美元外匯,在如今美國這個不賣,那個不賣的情況下,中國只能買一些美國的影視公司、房地產、農產品了。如果通過一些運作手段規避美國的法律和政府干涉,把每天都在貶值的綠紙變成先進技術引回國內(是主動爭取的先進技術,而非被動獲得的淘汰技術),無論是從財產保值增值的角度,還是從技術升級的角度看,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單純技術引進和閉門造車都不合時宜

誠然,技術引進結出了諸多碩果,但只做技術引進,而放棄技術的消化吸收,並且放棄自主研發,這種做法也是頗為值得商榷的。

最近中國的大飛機頻頻在媒體上亮相,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也是有自己的大飛機的夭折的大飛機。在中國已經擁有了運10的情況下,因為要與麥道合資,就把運10的研發團隊解散了,使中國國產大飛機迎來了失去的20年。

汽車產業也是類似,當年國外幾大車企在中國合資設廠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求中國解散國內汽車研發團隊,在生產合資車可以躺著賺錢的情況下,國內不少車企也就缺乏研發自主汽車的動力了。

積體電路是政府報告中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但是在過去,我們過分注重技術引進,輕視了消化吸收,比如新岸線曾經獲得6億政府資金,在開發了國內首款雙核Cortex A9處理器之後,沒有進行消化吸收,以至今日新岸線已然銷聲匿跡。作為對比,蘋果公司就對ARM的技術進行了消化吸收,開發出了自己的處理器。

手機晶片也有類似的問題。國內少數手機晶片設計公司在近10年時間裡,歷代產品用的都是ARM的內核,所有的CPU源碼都是從ARM手裡買的,可謂"引進一代、落後一代、反復引進",並沒有做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始終是買買買。

因此,如果只是引進技術,但放棄消耗吸收和自主研發,重則一個產業受到毀滅性打擊,輕則只能當整機組裝廠,並導致技術和利潤受制於人。在引進技術之後,必須重視消化吸收,成功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僅僅是國內企業技術升級的第一步。

只做引進技術,放棄消耗吸收和自主研發的做法不妥當,同理,關起門來自主研發,閉門造車也是不合時宜的。這方面的反面例子有很多,比如國內自主研發的東風113戰機,這款戰機的紙面資料達到"雙二五",已經超越了後來的殲8戰機,追平蘇聯的米格25,但東風113的實際怎麼樣就是另一回事了。又比如在60年代研發的一些武器裝備,普遍存在紙面資料放衛星,實際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相對於吃一塹長一智的中國,印度在這方面的反面教訓更多。比如印度阿瓊坦克的火炮,為了追求國產化,使用國產的火炮和炮彈,2000米穿深只有300毫米,作為對比,中國新銳主戰坦克2000米穿深在800毫米以上。印度研發超過30年的阿卡什導彈,這款導彈是蘇聯薩姆6的仿製版本(薩姆6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研製,六十年代裝備蘇聯部隊),但因為印度為了追求"國產化",結果研發進度被大幅拖延。而且印度國產的阿卡什導彈還存在嚴重的品質問題,在2014年的一次檢測中,共檢測了20枚導彈,有6枚導彈發射後的速度非常慢,根本無法追上靶機;有2枚導彈因為衝壓發動機故障,根本沒能發射出去。

應當兩條腿走路

從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技術引進能夠對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同時,無論是關起門來閉門造車,還是只做引進技術,放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都也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對於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一方面,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我們不拒絕任何新技術,新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只要有利於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有利於改善人民生活,我們都不拒絕。問題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進但必須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別人合作開發的,哪些是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的根源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中國技術升級的過程中,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五大領域,除了5G通訊這項與國外同步發展的技術之外,在其餘幾個方面,完全可以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重點扶持國內團隊自主研發,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類似于90年代沈飛引進蘇27的同時,成飛可以自主研發殲10,實現互相促進,殊途同歸。

從過去十多年核高基專項的實踐上看,也證明了兩條腿走路的必要性。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中國成功構建了一系列高端技術平臺,核心電子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得到緩解,核心電子器件與國外差距由15年以上縮短到5年,在重大工程和裝備中應用取得顯著成效,支撐裝備核心電子器件自主保障率從不足30%提升到85%以上。

以桌面CPU為例,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兩條腿走路,國內CPU的單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龍芯CPU成功應用於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飛騰的伺服器CPU在多核性能上追平國際主流水準,在特殊領域得到應有。兆芯X86通用處理器成功自主研發和量產,並在保密專用電腦研製成功並得到應用。申威的眾核CPU應有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CPU的峰值運算速度達到3萬億次,比2006年提升600倍,CPU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可以說,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就像人的兩條腿,不可偏廢。相對于單腳跳,兩條腿走路,可以走的更快,走的更穩。

中國第三代核反應 華龍一號和CAP1400也和國外技術頗有淵源。

華龍一號由中核集團和廣核集團分別研發,中核集團以秦山二期CNP600為基礎開發CNP1000,廣核集團主要從大亞灣法國M310二代核電反應堆的基礎上改進出CPR1000。在國家引進了美國AP1000反應堆之後,中核集團和廣核集團以AP1000的技術做參考,分別開發出ACP1000和ACPR1000,ACP1000和ACPR1000經過技術融合之後形成了華龍一號。CAP1400的技術源自美國AP1000,是AP1000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結果。

無獨有偶,中國四代核反應爐 高溫氣冷堆的很多技術也是源於德國。

技術引進的成功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上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蘇27,在消化吸收後形成了殲11、殲15、殲16系列機型;從烏克蘭買回來的瓦良格號,在經過改造之後成為了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飛豹戰機的發動機渦扇9其實就是英國斯貝發動機的仿製改進版本;中國的QC280借鑒了從烏克蘭引進的燃氣輪機GT25000。太行發動機的核心機與國外CFM56發動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技術引進更加珍貴

日前,美國在醫療器械、高鐵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農機裝備、工業機器人、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設備等幾個方面對中國進行制裁。雖然有網友戲稱這是"農業國對工業國的制裁",但實際上,除了高鐵設備之外,在其他幾個方面,中國對美國並沒有優勢,在資訊技術、航空設備、醫療器械、生物製藥、新材料等幾個方面,美國對中國還有較大的優勢。最典型的莫過於資訊技術產業,中國每年進口的積體電路產品已經超過石油進口金額。

在技術水準存在較大差距,如果能從美國獲取航空發動機、CPU、GPU、FPGA、記憶體等晶片的技術,則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縮短技術差距。比如業界就傳言清華紫光正試圖與英特爾公司達成協議,從英特爾公司獲取記憶體的相關技術。雖然英特爾的CPU馳名中外,但英特爾公司最初是做記憶體的,而且在該領域有非常深厚的技術底蘊,在民用市場三星成為領頭羊,主要是英特爾更看重利潤高的企業級市場,並非英特爾技術水準不行。如果紫光真的與英特爾達成協議,那麼中國存儲晶片就可以有一個非常高的起點,在崛起過程中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一旦美國將貿易戰升級,中國無法從美國買到這些高科技產品,中國也可以通過消化吸收引進的技術實行自給自足。至於專利費、山寨侵權什麼滴,還請特朗普總統先解除貿易制裁了我們再談。

另外,中國持有海量美元外匯,在如今美國這個不賣,那個不賣的情況下,中國只能買一些美國的影視公司、房地產、農產品了。如果通過一些運作手段規避美國的法律和政府干涉,把每天都在貶值的綠紙變成先進技術引回國內(是主動爭取的先進技術,而非被動獲得的淘汰技術),無論是從財產保值增值的角度,還是從技術升級的角度看,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單純技術引進和閉門造車都不合時宜

誠然,技術引進結出了諸多碩果,但只做技術引進,而放棄技術的消化吸收,並且放棄自主研發,這種做法也是頗為值得商榷的。

最近中國的大飛機頻頻在媒體上亮相,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也是有自己的大飛機的夭折的大飛機。在中國已經擁有了運10的情況下,因為要與麥道合資,就把運10的研發團隊解散了,使中國國產大飛機迎來了失去的20年。

汽車產業也是類似,當年國外幾大車企在中國合資設廠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求中國解散國內汽車研發團隊,在生產合資車可以躺著賺錢的情況下,國內不少車企也就缺乏研發自主汽車的動力了。

積體電路是政府報告中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但是在過去,我們過分注重技術引進,輕視了消化吸收,比如新岸線曾經獲得6億政府資金,在開發了國內首款雙核Cortex A9處理器之後,沒有進行消化吸收,以至今日新岸線已然銷聲匿跡。作為對比,蘋果公司就對ARM的技術進行了消化吸收,開發出了自己的處理器。

手機晶片也有類似的問題。國內少數手機晶片設計公司在近10年時間裡,歷代產品用的都是ARM的內核,所有的CPU源碼都是從ARM手裡買的,可謂"引進一代、落後一代、反復引進",並沒有做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始終是買買買。

因此,如果只是引進技術,但放棄消耗吸收和自主研發,重則一個產業受到毀滅性打擊,輕則只能當整機組裝廠,並導致技術和利潤受制於人。在引進技術之後,必須重視消化吸收,成功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僅僅是國內企業技術升級的第一步。

只做引進技術,放棄消耗吸收和自主研發的做法不妥當,同理,關起門來自主研發,閉門造車也是不合時宜的。這方面的反面例子有很多,比如國內自主研發的東風113戰機,這款戰機的紙面資料達到"雙二五",已經超越了後來的殲8戰機,追平蘇聯的米格25,但東風113的實際怎麼樣就是另一回事了。又比如在60年代研發的一些武器裝備,普遍存在紙面資料放衛星,實際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相對於吃一塹長一智的中國,印度在這方面的反面教訓更多。比如印度阿瓊坦克的火炮,為了追求國產化,使用國產的火炮和炮彈,2000米穿深只有300毫米,作為對比,中國新銳主戰坦克2000米穿深在800毫米以上。印度研發超過30年的阿卡什導彈,這款導彈是蘇聯薩姆6的仿製版本(薩姆6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研製,六十年代裝備蘇聯部隊),但因為印度為了追求"國產化",結果研發進度被大幅拖延。而且印度國產的阿卡什導彈還存在嚴重的品質問題,在2014年的一次檢測中,共檢測了20枚導彈,有6枚導彈發射後的速度非常慢,根本無法追上靶機;有2枚導彈因為衝壓發動機故障,根本沒能發射出去。

應當兩條腿走路

從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技術引進能夠對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同時,無論是關起門來閉門造車,還是只做引進技術,放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都也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對於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一方面,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我們不拒絕任何新技術,新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只要有利於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有利於改善人民生活,我們都不拒絕。問題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進但必須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別人合作開發的,哪些是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的根源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中國技術升級的過程中,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五大領域,除了5G通訊這項與國外同步發展的技術之外,在其餘幾個方面,完全可以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重點扶持國內團隊自主研發,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類似于90年代沈飛引進蘇27的同時,成飛可以自主研發殲10,實現互相促進,殊途同歸。

從過去十多年核高基專項的實踐上看,也證明了兩條腿走路的必要性。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中國成功構建了一系列高端技術平臺,核心電子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得到緩解,核心電子器件與國外差距由15年以上縮短到5年,在重大工程和裝備中應用取得顯著成效,支撐裝備核心電子器件自主保障率從不足30%提升到85%以上。

以桌面CPU為例,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兩條腿走路,國內CPU的單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龍芯CPU成功應用於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飛騰的伺服器CPU在多核性能上追平國際主流水準,在特殊領域得到應有。兆芯X86通用處理器成功自主研發和量產,並在保密專用電腦研製成功並得到應用。申威的眾核CPU應有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CPU的峰值運算速度達到3萬億次,比2006年提升600倍,CPU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可以說,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就像人的兩條腿,不可偏廢。相對于單腳跳,兩條腿走路,可以走的更快,走的更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