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寒陰濕區羊肚菌日光溫室種植技術要點

高寒陰濕區羊肚菌日光溫室種植技術要點

1 藥用成分

羊肚菌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一, 價格昂貴, 乾貨2 000元/kg。 羊肚菌稀少, 且生長在高海拔的原始森林中, 對環境條件要求苛刻。 據相關權威機構測定, 其營養豐富, 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鉀、磷、鋅、鐵、鈉、鈣、鎂、鐵、鋅和銅的含量遠超香菇、平菇[1], 且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23種)和礦物質, 每100 g羊肚菌約含粗蛋白質30 g、粗脂肪5 g[2]。

2 功效

據《本草綱目》記載,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無毒, 具有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益腸胃、助消化、化痰理氣等功效。 現代醫學證明, 羊肚菌具有多種功能,

尤其在提高人體免疫力、恢復體質、治療慢性疾病等方面有特殊功效。 因此, 現代人們將其當作滋補佳品和饋贈禮品, 傳其為包治百病的“神藥”。

3 生物學環境

3.1 溫度、濕度

羊肚菌耐低溫、喜高濕, 極端溫度低於-100 ℃還能存活, 溫度高於30 ℃停止生長, 高於35 ℃時菌絲體死亡, 菌絲體最適的生長環境溫度為22 ℃左右, 子實體的發生生長要有一定的溫差變化, 一般在10 ℃左右, 空氣濕度70%~80%, 土壤墒情達到黑墒指標, 土壤有機質10以上(羊肚菌屬於土壤腐生菌), 羊肚菌絲體適合在改良馬丁培養基上培養。 因菌絲體的生長期較長, 一般需150 d左右, 故甘南州日光溫室羊肚菌在10月15日至11月15日栽培, 來年4—5月採收[吉山花瑤]。

3.2 其他環境條件

羊肚菌菌絲體的生長對光的需求不強,

在形成子實體期間需要光照和溫度的刺激, 但強光直射, 可殺死子實體。 一般羊肚菌適合在弱酸性的土壤中生長, 腐殖土是最理想的栽培土壤。 生長期間。 土壤的通透性和環境中氧氣的足夠含量, 都有利於羊肚菌的生長;土壤通透性不好, 栽培環境換氣條件不好, 氧氣含量不足, 都不利於羊肚菌的生長發育。

4 日光溫室壟面露地栽培

1瓶菌種約播種1 m2(每667 m2地約500瓶, 菌種由甘南青藏源生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邊播撒邊將溝兩側的土壤輕薄的覆蓋在廂面的菌種上(菌種不能外露地面);播種時需進行水分管理, 要噴透水一次並要確保棚內每天通風2~3 h;播種後廂面不能直接噴水, 地膜下的溫度需控制在12~15 ℃, 確保菌絲持續健康生長;根據播種後菌絲生長情況要觸合接種一次,

有利於羊肚菌最佳生長發育;一般營養袋擺放時間為播種後的7~20 d內, 在菌絲基本佈滿廂面時擺放在廂面上。 加放營養袋20 d左右, 觀察營養袋下面是否長有黃色菌核;待地面的菌絲和分生孢子全部消失之後, 平均氣溫達8 ℃以上, 即可形成羊肚菌原積並長出羊肚菌子實體;羊肚菌出菇後, 為避免強烈光線照射, 需在棚內高2 m處加蓋3針遮陰網。

5 栽後管理

在早春使羊肚菌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是栽培成功的關鍵。 羊肚菌生長到5~7 cm時即可採收, 採摘時用竹制刀具、不銹鋼刀具從菌柄基部與土壤交接處整齊切斷, 小心放置在采菇筐內。 切勿不能用手直接從地上將成熟的羊肚菌拔起,

以免損傷周邊幼小的原基和未成熟的子實體。 將採摘完的羊肚菌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

6 病蟲害防治

蛞蝓形似沒有殼的蝸牛, 夜間出沒。 喜歡吃羊肚菌, 發現後應用青藏源公司配發或指導使用的滅蟲藥及時噴灑除蟲。

爛菇的原因為菌種不同品種耐高溫的差異性、高溫補水、光線較強、土地營養不夠或土地自身帶菌等導致, 需通過種植管理措施減少爛菇。 在種植期間發現綠黴與高溫高濕有關, 應立即剷除綠黴感染地塊。

表1 高寒陰濕區日光溫室羊肚菌生產測產登記表

注:大棚產量和667 m2產量按60%有效利用面積計算。

7 採收加工儲存

7.1 採收

羊肚菌子實體出菇後, 顏色由黑色變成淺灰色至深褐色, 菌帽表面蜂窩狀深褐色充分延展。

達到5~7 cm時即可採收, 按照品質、規格分等級進行銷售或置於陰涼通風處儲藏。

7.2 加工

採收後也可及時晾曬或烘乾, 切勿潮濕、擠壓, 保持菌形飽滿, 置於通風陰涼處儲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