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林超岱教授談健康生活怎麼來?

導讀

2016年8月19日“全國衛生健康大會”指出“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 宣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堅持中西醫並重, 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等,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健康生活呢?看看林超岱主任醫師怎麼說——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

——中醫藥必將發揮巨大作用

《大道至簡----有尊嚴地活過一百歲》(林超岱著, 2014年1月出版)第一段話就是:“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人民的健康、快樂、長壽既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 更是中國夢的終極目標”。

1“兩個重大觀念”

第一個重大觀念:誰是我的身體(生命)的第一責任人?未病時首先是我們自己要有正確的健康認識, 其次是配偶提醒照顧, 其三是子女的幫助, 其四是找醫生諮詢;已病時首先是要到正規醫院去找醫生檢查、治療, 其次還是要靠我們自己,

因為去找什麼樣的醫院和醫生是要體現我們的知識和智慧啊, 所以自己才是我的身體(生命)的第一責任人, 要自覺擔當起責任來, 不能推給別人, 甚至是名醫!

第二個重大觀念:“無疾而終”。 健康其實並不難, 只要改進我們的衣、食、住、行、娛, 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去生活, “春來花自青, 秋至葉漂零”, 一切順其自然, 當然可以無疾而終。 佛學上講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西醫經常講人吃五穀雜糧, 自然會生、老、病、死。 中醫這麼說, 人不僅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變化, 而且同樣要吃五穀雜糧, 但是中醫認為人的生長規律卻是“生、長、壯、老、已”, 請注意中醫講人的生長規律中並沒有“病”字和“死”字的概念。

在這裡要鄭重說明一下, 古人不需要將悟到的天、人、地道理和有感而發的東西發表論文去評職稱, 而且古代文字記錄是比較困難的, 甲骨文、竹簡文字等, 所以沒有水分, 傳道、受業、解惑時不會多一個字, 也不會少一個字。 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能夠按照中醫的思維和要求去生活的話是不應該發生疾病的----“無病”, “無病”狀態才是正常的。 身體最多會有不舒服的症狀, 通過中醫的方法調理完全就能很快消除。 “已”就是“了了”, “了了”就是“走了”, 就是說我們可以慢慢地老去, 最後活過百歲, 無疾而終----不是痛苦地、全身插滿管子地躺在病床上死去, 而是有尊嚴地、有品質地、微笑著坐著“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語)”。

2“六個長命百歲原則”

怎麼才能達到無疾而終?我提出來六個長命百歲原則。

第一是心態, 要有一個良好心態。 首先是要自強不息, 什麼年齡段就做好什麼年齡段的事情, 不給社會添麻煩;二是與人為善;三是知足常樂, 有感恩之心;四是心安理得, 做任何事情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恬惔虛無、真氣從之(《黃帝內經》語)”。

第二是正確睡眠。 人1/3左右是在睡眠中渡過的, 正確的睡眠一是要避風, 我們放床的位置不要挨近門和窗, 要在角落裡;二是要蓋肚;三是要睡子午覺;四是早睡早起, 現在我一般是5點鐘醒, 做林氏晨操;五是忌久臥傷氣。

第三是必須要保持每天大便。 我在臨床診療時, 首先問患友大便怎麼樣, 一定要把他的大便調理正常了, 療效沒有不好的, 他排泄可以了, 身體能不好嗎?所以我要求大家每天至少解一次大便。

第四是合理飲食, 少一點, 暖一點, 淡一點, 素一點, 早一點;要多喝粥, 要戒煙限酒;喝溫開水, 我認為世界上最好的飲料第一是溫開水, 第二是溫開水, 第三是淡淡的茶水, 沒有第四;忌飲料和牛奶。

第五是要主動活動。不要說我按摩了,按摩不算主動活動,那是被動活動。提倡快走慢跑、散步、打太極拳、舞太極劍、游泳、打門球、打高爾夫球等。建議50歲以後要慎打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籃球、排球等球類,因為膝關節受不了。我講課時經常問,那些每天爬北京香山鬼見愁的人有沒有活過90歲的?包括登山、爬樓梯,我都是不太贊成的。

第六是終身學習。晨朗誦、暮默念,日日不輟。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根本。如果不學習,你對於人生,對於自己的身體,對於社會就不夠瞭解,那麼,你可能就會對自己的心身和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可能導致不能有尊嚴地活過一百歲,所以我們需要終身學習!

3“林氏晨操”

“林氏晨操”照顧全面,從頭到腳8個動作環環相扣、簡便易行、安全舒服,對於上班族來說做30分鐘的“林氏晨操”,全天精神抖擻;對於老年人來說您做上1個小時,周身通泰舒坦。只要每天堅持,誰都可以做到健康長壽、無疾而終。

第一是摩腹,按摩五臟六腑,從“根上”解決問題。躺床上,先左手逆時針方向在腹部按摩99次,小圈、大圈隨意,然後右手順時針方向在腹部按摩99次,小圈、大圈隨意。小圈是指環繞肚臍周圍,大圈是指環繞上至乳房,下至恥骨聯合(毛際)。

第二是揉腰,左右各99次。襄助腎氣,疏通經絡。

第三是瞪眼,一閉一睜就完事了,不要複雜化。眼睛上下左右看和順時針、逆時針轉動,要注意到位不用力,各30次。凝聚肝氣,清肝明目。

第四是搓耳,用食指和中指夾著耳郭上下搓動99次,延遲或減輕耳鳴耳聾症狀。

第五是梳頭,用雙手當“梳子”在頭上梳理,輕輕的只要梳到了就有效果,99次。提振精神,清醒頭腦。

第六是鳴天鼓,這是孫思邈先生發明的。雙手同時捂住耳朵,通過食指彈中指形成一個彈力打在“風池”穴上,像打鼓一樣,60次。可以延緩記憶力減退、減輕耳鳴耳聾症狀等。

第七是搓湧泉,左手搓右腳,右手搓左腳,看電視就可以搓,99次。相當於“勞宮”穴搓“湧泉”穴,陰陽交接,養腎固精。

第八是提肛,至少有兩方面作用----提升陽氣,通利大便。不是說男的需要陽氣,女的也需要陽氣,所有人都需要陽氣,人活的就是一口陽氣,提肛是最好的提升陽氣的辦法之一;二是可以通利大便,延遲或減輕肛周疾病的發生。一般每天提肛200次,大便不暢時需每天提肛500次。

4不要做“三不分子”

我提出來一個概念,每個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都應該學習掌握一些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中醫藥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否則就容易成為“三不分子”----對上,你不能很好地幫助父母健康長壽是“不孝(孝道)”,對中,你不能很好地維持自己的健康是“不修(修身)”,對下,你不能很好地指導子女的健康是“不慈(慈愛)”。大家不要做“三不分子”,我們一定要做有孝、有修、有慈的人。

“上工既治已病,也治未病”

——防病治病兩手都要硬

中醫藥、民族醫藥與西醫藥一道共同為維護人民健康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中醫藥既能防病,又能治病,我們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能抓,兩手都要硬,兩手都抓好。我改動一下《黃帝內經》中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為“上工既治已病,也治未病”,只知治病不知防病者不足以成就大醫。西醫主要針對人的病,中醫不僅能治療病的人,而且特別注意預防,使人不病!這就是中醫藥之所以可以歷數千年而仍然生機勃勃的根本原因,中國人和中醫藥人無需妄自菲薄,應當樹立堅定的信念,中醫藥將永遠挺拔地屹立在世界醫藥學之林。

無痛、安全、速效、高效、便捷

——讓腹針脫穎而出

我在2005年8月“首屆腹針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所做“腹針療法之我見”專題報告中,歸納了薄智雲教授創立的腹針療法的概念和五大優勢:

腹針療法是指在中醫理論和先天經絡學說指導下,按照理、法、方、穴組方原則,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來調理人體臟腑經絡局部以達到臟腑動態平衡,從而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全新的針灸療法。

1.理論上創立了“先天經絡學說”,提出在腹部存在一個神闕調控巨系統,是全身最早的調控系統和經絡系統母系統的理論,比1997年報導的美國學者認為人有第二大腦----“腸腦”早了4年。

2.臨床上發明了具有經絡規律的“神龜圖”,對於全身相應部位的疾病有十分明確的應答關係,一般性疾病按照“神龜圖”所指均能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

3.方法上充分體現了中醫防治疾病的精髓,即臟腑、經絡、局部同時並舉,提出“先調整臟腑以產生氣血,再調整經絡以疏通氣血,然後調整局部以使用氣血”,故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治療疼痛性疾病,調好針後往往可以零點幾秒的速度緩解疼痛或使疼痛立刻消失。

4.使用上無痛、安全、高效、快捷,無需患者產生酸、麻、脹、痛的“得氣感”,老少咸宜,患者十分樂於接受。古雲:“腹部深如海,背部薄如紙。”腹針只針刺在腹壁上不進入腹腔,十分安全。

5.取穴操作上實現了規範化、標準化,有利於中西醫師快速學習掌握,重複驗證,保證療效。

由於這五大突出的優勢,所以腹針療法適應症廣闊:

耳鳴耳聾、過敏性體質和鼻炎、慢性咽炎、痛風、頑固性失眠、長期便秘、癲癇、自閉症、濕疹、哮喘、感冒、咳嗽、老慢支、肺氣腫、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月經不調、腺肌症、不孕、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卵巢早衰、子宮肌瘤、青春痘、黃褐斑、肥胖、腦卒中後遺症、乾燥綜合征、飛蚊症、黃斑變性、抑鬱症、頑固性口腔潰瘍、膽囊炎、胰腺炎、結腸炎、大小便失禁、肝病、腎病、腦癱等病症;

癌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癱、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膝踝關節病變、胃痛、痛經、帶狀皰疹後遺痛等疼痛性病症。

作者簡介

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編審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保健食品審評專家

中國針灸學會腹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針灸學會穴位貼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腹針傳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廣西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廣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導師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副社長

林超岱主任醫師(13901325293)利用休息時間每週出診3個單元:

1.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本部,和平里校區)2樓19診室特需,每週三晚上18:00--19:30;

2.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2樓針灸部特需,每週六下午13:30--15:30;

3.廣安門醫院門診樓4樓7診室特需,每週日上午8:30--11:00。

作者:林超岱

第五是要主動活動。不要說我按摩了,按摩不算主動活動,那是被動活動。提倡快走慢跑、散步、打太極拳、舞太極劍、游泳、打門球、打高爾夫球等。建議50歲以後要慎打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籃球、排球等球類,因為膝關節受不了。我講課時經常問,那些每天爬北京香山鬼見愁的人有沒有活過90歲的?包括登山、爬樓梯,我都是不太贊成的。

第六是終身學習。晨朗誦、暮默念,日日不輟。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根本。如果不學習,你對於人生,對於自己的身體,對於社會就不夠瞭解,那麼,你可能就會對自己的心身和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可能導致不能有尊嚴地活過一百歲,所以我們需要終身學習!

3“林氏晨操”

“林氏晨操”照顧全面,從頭到腳8個動作環環相扣、簡便易行、安全舒服,對於上班族來說做30分鐘的“林氏晨操”,全天精神抖擻;對於老年人來說您做上1個小時,周身通泰舒坦。只要每天堅持,誰都可以做到健康長壽、無疾而終。

第一是摩腹,按摩五臟六腑,從“根上”解決問題。躺床上,先左手逆時針方向在腹部按摩99次,小圈、大圈隨意,然後右手順時針方向在腹部按摩99次,小圈、大圈隨意。小圈是指環繞肚臍周圍,大圈是指環繞上至乳房,下至恥骨聯合(毛際)。

第二是揉腰,左右各99次。襄助腎氣,疏通經絡。

第三是瞪眼,一閉一睜就完事了,不要複雜化。眼睛上下左右看和順時針、逆時針轉動,要注意到位不用力,各30次。凝聚肝氣,清肝明目。

第四是搓耳,用食指和中指夾著耳郭上下搓動99次,延遲或減輕耳鳴耳聾症狀。

第五是梳頭,用雙手當“梳子”在頭上梳理,輕輕的只要梳到了就有效果,99次。提振精神,清醒頭腦。

第六是鳴天鼓,這是孫思邈先生發明的。雙手同時捂住耳朵,通過食指彈中指形成一個彈力打在“風池”穴上,像打鼓一樣,60次。可以延緩記憶力減退、減輕耳鳴耳聾症狀等。

第七是搓湧泉,左手搓右腳,右手搓左腳,看電視就可以搓,99次。相當於“勞宮”穴搓“湧泉”穴,陰陽交接,養腎固精。

第八是提肛,至少有兩方面作用----提升陽氣,通利大便。不是說男的需要陽氣,女的也需要陽氣,所有人都需要陽氣,人活的就是一口陽氣,提肛是最好的提升陽氣的辦法之一;二是可以通利大便,延遲或減輕肛周疾病的發生。一般每天提肛200次,大便不暢時需每天提肛500次。

4不要做“三不分子”

我提出來一個概念,每個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都應該學習掌握一些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中醫藥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否則就容易成為“三不分子”----對上,你不能很好地幫助父母健康長壽是“不孝(孝道)”,對中,你不能很好地維持自己的健康是“不修(修身)”,對下,你不能很好地指導子女的健康是“不慈(慈愛)”。大家不要做“三不分子”,我們一定要做有孝、有修、有慈的人。

“上工既治已病,也治未病”

——防病治病兩手都要硬

中醫藥、民族醫藥與西醫藥一道共同為維護人民健康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中醫藥既能防病,又能治病,我們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能抓,兩手都要硬,兩手都抓好。我改動一下《黃帝內經》中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為“上工既治已病,也治未病”,只知治病不知防病者不足以成就大醫。西醫主要針對人的病,中醫不僅能治療病的人,而且特別注意預防,使人不病!這就是中醫藥之所以可以歷數千年而仍然生機勃勃的根本原因,中國人和中醫藥人無需妄自菲薄,應當樹立堅定的信念,中醫藥將永遠挺拔地屹立在世界醫藥學之林。

無痛、安全、速效、高效、便捷

——讓腹針脫穎而出

我在2005年8月“首屆腹針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所做“腹針療法之我見”專題報告中,歸納了薄智雲教授創立的腹針療法的概念和五大優勢:

腹針療法是指在中醫理論和先天經絡學說指導下,按照理、法、方、穴組方原則,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來調理人體臟腑經絡局部以達到臟腑動態平衡,從而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全新的針灸療法。

1.理論上創立了“先天經絡學說”,提出在腹部存在一個神闕調控巨系統,是全身最早的調控系統和經絡系統母系統的理論,比1997年報導的美國學者認為人有第二大腦----“腸腦”早了4年。

2.臨床上發明了具有經絡規律的“神龜圖”,對於全身相應部位的疾病有十分明確的應答關係,一般性疾病按照“神龜圖”所指均能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

3.方法上充分體現了中醫防治疾病的精髓,即臟腑、經絡、局部同時並舉,提出“先調整臟腑以產生氣血,再調整經絡以疏通氣血,然後調整局部以使用氣血”,故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治療疼痛性疾病,調好針後往往可以零點幾秒的速度緩解疼痛或使疼痛立刻消失。

4.使用上無痛、安全、高效、快捷,無需患者產生酸、麻、脹、痛的“得氣感”,老少咸宜,患者十分樂於接受。古雲:“腹部深如海,背部薄如紙。”腹針只針刺在腹壁上不進入腹腔,十分安全。

5.取穴操作上實現了規範化、標準化,有利於中西醫師快速學習掌握,重複驗證,保證療效。

由於這五大突出的優勢,所以腹針療法適應症廣闊:

耳鳴耳聾、過敏性體質和鼻炎、慢性咽炎、痛風、頑固性失眠、長期便秘、癲癇、自閉症、濕疹、哮喘、感冒、咳嗽、老慢支、肺氣腫、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月經不調、腺肌症、不孕、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卵巢早衰、子宮肌瘤、青春痘、黃褐斑、肥胖、腦卒中後遺症、乾燥綜合征、飛蚊症、黃斑變性、抑鬱症、頑固性口腔潰瘍、膽囊炎、胰腺炎、結腸炎、大小便失禁、肝病、腎病、腦癱等病症;

癌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癱、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膝踝關節病變、胃痛、痛經、帶狀皰疹後遺痛等疼痛性病症。

作者簡介

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編審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保健食品審評專家

中國針灸學會腹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針灸學會穴位貼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腹針傳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廣西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廣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導師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副社長

林超岱主任醫師(13901325293)利用休息時間每週出診3個單元:

1.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本部,和平里校區)2樓19診室特需,每週三晚上18:00--19:30;

2.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2樓針灸部特需,每週六下午13:30--15:30;

3.廣安門醫院門診樓4樓7診室特需,每週日上午8:30--11:00。

作者:林超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