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韓國張伯淳裝置藝術展”開幕 感受“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

嘉賓合影

壹號收藏網訊 2018年4月18日下午, “浮游——韓國張伯淳裝置藝術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集中呈現韓國雕塑家張伯淳《夢想的鳥兒系列》和《物系列》的30件作品。

其中, 《夢想的鳥兒系列》以大理石為視覺媒介, 作品中融入了對生命的謳歌和對生命價值的有力詮釋;《物系列》以“麻”為物質媒介轉換, 在視覺上將所表達的物象在重量和品質進了雙向轉換。 石和麻一重一輕,讓作品呈現出來的圖像符號達到了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的視覺敘事效果。

開幕式現場

張伯淳(韓國), 1993年畢業于弘益大學雕塑系, 1999年畢業于韓南大學大學院。 歷任韓國教員大學、清州教育大學、忠北大學、忠南大學外部教授。 同時, 他也是吉林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

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致辭

在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看來, 張伯淳的作品本身溢出了雕塑本體語言創作的評價範疇, 由雕塑走向裝置, 同時又並不止於視覺上的愉悅感, 反而更多的是一種思辨式的哲學追問。

雕塑家張伯淳致辭

館長助理宋文翔認為張伯淳用麻製作的床、沙發、椅子等脫離了日常用品的使用功能, 與他用大理石雕刻的《夢想的鳥兒系列》作品中採用純粹符號化造型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 即以視覺圖像的形式再造“真實”, 但這種“真實”並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 從而影射我們生活在一個能讓我們真實感受真實存在裡不存在的圖像世界裡的虛幻。 同時他亦表示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只是藝術家的一種智慧方式, “它僅僅是藝術家引領我們觀看世間物象的一個由頭, 目的在於讓我們保持一種清晰的頭腦, 不為物象的表面形態所蒙蔽, 正如他用麻或石所塑造出來的視覺圖像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東西一樣,

這種藝術方式是智慧的。 ”

武漢市文聯副主席王開學(右)向雕塑家張伯淳(左)頒發收藏證書

武漢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漢橋宣佈展覽開幕

自2008年開館以來,武漢美術館就一直注重推動與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除了致力於將中國本土優秀的藝術作品推介出去的同時,既要引進國外優秀的展覽項目,也要自主策劃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外優秀藝術家創作個案。張伯淳先生不僅是韓國當代藝術符號的代表,也是韓國清州文化發展的參與者與記錄者,本次展覽無疑搭建起了武漢與清州兩座城市友好的橋樑。

嘉賓觀展

雕塑家張伯淳和嘉賓在展覽現場

嘉賓觀展

嘉賓觀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在武漢美術掛3號展廳展出,展期將一直持續到5月13日。

更多作品展示: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0347》 麻 170×85×40cm 2017年

《物系列0327》 麻 41×41×122cm 2016年

《夢想的鳥兒系列》 大理石 23×16×65cm 2017年

《夢想的鳥兒》 大理石 76×27×45cm 2017年

武漢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漢橋宣佈展覽開幕

自2008年開館以來,武漢美術館就一直注重推動與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除了致力於將中國本土優秀的藝術作品推介出去的同時,既要引進國外優秀的展覽項目,也要自主策劃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外優秀藝術家創作個案。張伯淳先生不僅是韓國當代藝術符號的代表,也是韓國清州文化發展的參與者與記錄者,本次展覽無疑搭建起了武漢與清州兩座城市友好的橋樑。

嘉賓觀展

雕塑家張伯淳和嘉賓在展覽現場

嘉賓觀展

嘉賓觀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在武漢美術掛3號展廳展出,展期將一直持續到5月13日。

更多作品展示: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 麻 2017年

《物系列0347》 麻 170×85×40cm 2017年

《物系列0327》 麻 41×41×122cm 2016年

《夢想的鳥兒系列》 大理石 23×16×65cm 2017年

《夢想的鳥兒》 大理石 76×27×45cm 2017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