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關於腎虛,你應該知道的事

說到“腎虛”這個詞兒, 您肯定不陌生, 也許您還會有下面幾個問題:

我是不是腎虛了?

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會腎虛, 那麼小孩和老人腎虛會什麼表現呢?

我想補腎, 有什麼好方法嗎?

問:我是不是腎虛了?出現了什麼症狀能“確診”呢?

答:隨著各種媒體對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宣傳的增多, 大家對中醫知識也有了或多或少的瞭解, 現在中醫醫生診病時常常會被患者問到“我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等問題。

其實人們的先天體質本來就有差別, 再加上後天的環境、飲食、起居等多種因素, 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個體差異。 中醫辨證正是將這種個體差異歸類, 以利於診斷治療。 腎虛分型有腎陽虛、腎陰虛、腎氣虛、腎精虧虛等, 腎陽虛和腎陰虛是其中最常見的兩種。 中醫認為: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 因此辨別陽虛或陰虛最簡捷的方法是:手足涼、畏寒是否存在, 如有上二證則為陽虛;反之,

手足熱、手足心汗出、身熱則為陰虛內熱的典型表現。

問:男女老少都可能會腎虛, 那麼小孩和老人的腎虛有什麼表現呢?

答: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以為只有男性才會有腎虛的情況。 其實, 腎虛疾病是不限性別、不限年齡的, 不只是青年人、老年人會患該病, 就連小孩也可能會患腎虛疾病。

小兒:以腎氣虛類型最常見

小孩腎氣虛常有如下具體表現:

1.孩子睡覺時愛出汗, 尤其是剛剛睡著時;在玩耍時也明顯比別的孩子出汗多。

2.孩子愛尿床, 即便是白天也比別的孩子尿多, 尤其是一緊張、一害怕時就要尿尿。

3.比較膽小, 很愛哭, 有的很容易受驚嚇, 一點小事就嚇一跳, 性子還特別急。

4.個子比同齡孩子明顯矮半頭。

5.比別的孩子更容易腿軟, 好像是沒勁兒, 經常摔跟頭。

老年人:腎虛常見四大症狀

對很多老人來說, 因為生活當中並沒有重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從而導致腎虛的情況越來越多。 就筆者的臨床經驗來看, 老人腎虛最常見以下四大症狀。

1.畏寒肢冷

老年人腎陽虛的情況比年輕人要多, 因此更容易表現出畏寒肢冷。 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有怕風吹的感覺;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 甚至冷至肘、膝關節的症狀。 畏寒肢冷往往伴隨腰膝酸痛、神疲倦怠、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等腎虛病症。

2.頭暈耳鳴

很多人經歷過頭暈的感覺, 那種眼花、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的滋味並不好受, 而且頭暈患者常伴有耳鳴, 妨礙聽覺, 長久下去, 甚至會導致耳聾。 造成頭暈耳鳴的原因多與肝腎相關。 中醫上講腎藏精生髓、髓聚而為腦, 所以腎虛可致髓海不足, 腦失所養, 出現頭暈、耳鳴。 (編者注:今年我刊第9期有“耳鳴耳聾”專題, 讀者可自行借鑒。 )

3.性功能障礙

中醫認為腎藏精。 腎精化生出腎陰和腎陽,

對五臟六腑起到滋養和溫煦的作用。 腎陰和腎陽在人體內相互依存、相互制約, 維持人體的生理平衡。 如果這一平衡遭到破壞或者某一方衰退就會發生病變, 像老年男性就容易出現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病症。

4.氣短喘息

腎臟有納氣的功能。 因腎虛不能納氣, 就會引起喘息氣短、呼多吸少, 使你感到難以暢快呼吸。 嚴重的時候, 伴隨氣喘還可能出現喘氣加重、冷汗直冒等症狀。

對於老人來說, 如果出現了腎虛的症狀, 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因為老人年齡較大, 身體機能正在不斷地老化, 導致身體抵抗力也在逐漸降低, 只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才能讓身體保持一種健康狀態。

問:想補腎,有什麼好辦法嗎?

答:中醫養生防病,一向主張調養為主。養腎的辦法有不少,筆者為您總結了如下幾法。

飲食補腎

能夠補腎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養腎外,核桃、韭菜、蝦、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不要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於腎精的養護。

房事有度

體力勞動過重會傷氣、腦力勞動過重會傷血、房勞過度會傷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勞作有度,房事有節。這樣才有助於養腎護精。

定時飲水

人們總有個誤區認為多喝水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實際上腎臟是需要水的。因此,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飲水的最佳時間是:早晨起床後、上午10時左右、下午3時左右、就寢前。時間上不必固定,原則上口渴時即可喝。飲水量有個體化差異,不能教條地遵循“一天八杯水”的說法。身體健康的人只要把握口不渴、喝水後不會胃脹難受這個原則。如果口渴想喝水,又能喝得下,就放心喝吧。對於腎臟健康的普通人,每天適宜的飲水量大概為2000毫升~3000毫升,不少於1500毫升。

新鮮的白開水是最佳選擇,它清淡無味,極其普通,但對人體的生理具有很重要的調理作用。飲料和飲用水在功能上並不能等同,不僅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甚至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損害。至於磁化水、離子水有所謂保健作用,更是騙人的商家所為,不可相信。

護好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注意保暖,如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時間行走。

大便暢通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噁心嘔吐。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症狀。

有尿不忍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乾淨。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及時排尿也是養腎的方法之一。

警惕藥物

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藥物常服會傷腎。所以在用藥時要提高警惕,認真閱讀說明書,需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更要諮詢相關專家。

運動養腎

通過運動養腎是值得提倡的積極措施。這裡向您介紹幾種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

1.腰部按摩法

方法甲: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至後腰部脊柱兩旁,手掌貼著腰部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度。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方法乙:兩手握拳,手臂往後用兩拇指的掌關節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內做環形旋轉按摩,逐漸用力,以出現酸脹感為好,持續按摩10分鐘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為腎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腎虧所致的腰肌勞損、腰酸背痛等症。

2.腳心按摩法

中醫認為,湧泉穴直通腎經,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防止早衰,並能疏肝明目、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咯血、鼻塞、頭痛等有一定的療效。腳心按摩的方法是:每日臨睡前用溫水泡腳,再用手互相搓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再用右手心按摩左腳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熱雙腳為宜。此法有強腎滋陰降火之功效,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虛熱症效果甚佳。

3.強腎健身按摩

方法甲:端坐,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向上,與兩耳平。然後雙手上舉,以兩肋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後復原。可連續做3次~5次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遍~5遍。做動作前,全身宜放鬆。雙手上舉時吸氣,復原時呼氣,力度不宜過大、過猛。這種動作可活動筋骨、暢達經脈,同時使氣歸於丹田,對年老、體弱、氣短者有緩解作用。

方法乙:端坐,兩腿自然下垂,先緩緩左右轉動身體3次~5次。然後,兩腳向前擺動10餘次,可根據個人體力,酌情增減。做動作時全身放鬆,動作要自然、緩和,轉動身體時,軀幹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此動作可活動腰膝,益腎強腰,常練此動作,腰、膝得以鍛煉,對腎有益。

方法丙:端坐,寬衣,將雙手搓熱,置於後腰部,上下搓摩,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此法可溫腎健腰,因腰部有督脈之命門穴,以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等穴位,搓後感覺全身發熱,具有溫腎強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方法丁:雙腳併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默念“吹”,但不發出聲音。如此,可連續做10餘遍。

常做上述按摩,有補腎、固精、壯腰膝、通經絡的作用。大家有時間不妨做做,好處多多。

特別提醒:

望聞問切微課堂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醫生

問:想補腎,有什麼好辦法嗎?

答:中醫養生防病,一向主張調養為主。養腎的辦法有不少,筆者為您總結了如下幾法。

飲食補腎

能夠補腎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養腎外,核桃、韭菜、蝦、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不要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於腎精的養護。

房事有度

體力勞動過重會傷氣、腦力勞動過重會傷血、房勞過度會傷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勞作有度,房事有節。這樣才有助於養腎護精。

定時飲水

人們總有個誤區認為多喝水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實際上腎臟是需要水的。因此,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飲水的最佳時間是:早晨起床後、上午10時左右、下午3時左右、就寢前。時間上不必固定,原則上口渴時即可喝。飲水量有個體化差異,不能教條地遵循“一天八杯水”的說法。身體健康的人只要把握口不渴、喝水後不會胃脹難受這個原則。如果口渴想喝水,又能喝得下,就放心喝吧。對於腎臟健康的普通人,每天適宜的飲水量大概為2000毫升~3000毫升,不少於1500毫升。

新鮮的白開水是最佳選擇,它清淡無味,極其普通,但對人體的生理具有很重要的調理作用。飲料和飲用水在功能上並不能等同,不僅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甚至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損害。至於磁化水、離子水有所謂保健作用,更是騙人的商家所為,不可相信。

護好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注意保暖,如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時間行走。

大便暢通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噁心嘔吐。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症狀。

有尿不忍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乾淨。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及時排尿也是養腎的方法之一。

警惕藥物

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藥物常服會傷腎。所以在用藥時要提高警惕,認真閱讀說明書,需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更要諮詢相關專家。

運動養腎

通過運動養腎是值得提倡的積極措施。這裡向您介紹幾種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

1.腰部按摩法

方法甲: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至後腰部脊柱兩旁,手掌貼著腰部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度。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方法乙:兩手握拳,手臂往後用兩拇指的掌關節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內做環形旋轉按摩,逐漸用力,以出現酸脹感為好,持續按摩10分鐘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為腎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腎虧所致的腰肌勞損、腰酸背痛等症。

2.腳心按摩法

中醫認為,湧泉穴直通腎經,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防止早衰,並能疏肝明目、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咯血、鼻塞、頭痛等有一定的療效。腳心按摩的方法是:每日臨睡前用溫水泡腳,再用手互相搓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再用右手心按摩左腳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熱雙腳為宜。此法有強腎滋陰降火之功效,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虛熱症效果甚佳。

3.強腎健身按摩

方法甲:端坐,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向上,與兩耳平。然後雙手上舉,以兩肋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後復原。可連續做3次~5次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遍~5遍。做動作前,全身宜放鬆。雙手上舉時吸氣,復原時呼氣,力度不宜過大、過猛。這種動作可活動筋骨、暢達經脈,同時使氣歸於丹田,對年老、體弱、氣短者有緩解作用。

方法乙:端坐,兩腿自然下垂,先緩緩左右轉動身體3次~5次。然後,兩腳向前擺動10餘次,可根據個人體力,酌情增減。做動作時全身放鬆,動作要自然、緩和,轉動身體時,軀幹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此動作可活動腰膝,益腎強腰,常練此動作,腰、膝得以鍛煉,對腎有益。

方法丙:端坐,寬衣,將雙手搓熱,置於後腰部,上下搓摩,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此法可溫腎健腰,因腰部有督脈之命門穴,以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等穴位,搓後感覺全身發熱,具有溫腎強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方法丁:雙腳併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默念“吹”,但不發出聲音。如此,可連續做10餘遍。

常做上述按摩,有補腎、固精、壯腰膝、通經絡的作用。大家有時間不妨做做,好處多多。

特別提醒:

望聞問切微課堂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醫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