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餘暉:讓世界瞭解中國颱風研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馮麗丹

她嬌小玲瓏, 舉手投足間散發著知性美, 很難讓人與兇猛而狂躁的颱風聯想在一起。 但她卻偏要“馭風而行”, 與颱風結緣。 她便是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副所長、颱風預報專家創新團隊骨幹餘暉, 同時她也是世界氣象組織(WMO)臨近預報和中尺度研究工作組成員。

自1996年5月來到上海市氣象局的那天起, 22年間, 她潛心鑽研颱風動力學理論, 不斷攀登颱風預報技術高峰, 憑藉堅韌、智慧與自信, 持續為我國颱風防災減災工作貢獻力量, 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颱風預報技術的進步。

堅定——

邁出走向國際颱風研究舞臺的第一步

2002年, 在余暉前往韓國進行研究訪問期間, 韓方研究人員就一個編號為8807的颱風的強度提出了質疑。 根據美國和日本的颱風資料分析, 這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為23米/秒;而中國的觀測資料則顯示, 在登陸前短短15個小時之內, 這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到了35米/秒。 觀測資料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令人難以置信。

韓方研究人員的質疑讓餘暉意識到, 單單告訴別人我們有什麼是遠遠不夠的。 回國後, 她馬上收集資料, 就中國、日本、美國颱風資料的異同進行比對分析, 撰寫了將我國颱風年鑒應用於颱風強度研究的第一篇國際期刊論文。

為了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和尊重,

為了讓世界更瞭解中國的颱風情況, 她和同事開展了一系列颱風資料整編工作。 2008年, 我國颱風最佳路徑資料集成功納入WMO熱帶氣旋資料共用平臺IBTrACS, 向國際氣象界展示了我國在颱風資料整編方面的優勢。 此後的每一年, 作為中國氣象局颱風和海洋氣象專家組的一員, 她都會與來自颱風預報業務一線的專家共同研討每一個颱風的相關資訊並編寫詳細資料, 盡可能為颱風年鑒和颱風氣候圖集的整編提供最優的基礎資料。 此外, 她還帶領團隊建立了中英文版的熱帶氣旋資料網站, 為國內外科研和業務人員使用資料提供便利。

堅持——

不斷攻克颱風研究難題

颱風預報需要基於歷史資料、即時觀測資料、數理模型預測資料等海量複雜資料進行分析和研判,

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2010年, 作為國際颱風諮詢專家組成員和項目聯絡人, 餘暉加入了世界氣象組織登陸颱風預報示範專案。 在這個討論交流世界主流颱風預報產品和技術的舞臺上, 她向大家展示了我國在颱風路徑、強度、風雨影響方面的監測技術和預報方法, 還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誤差估計的颱風強度集成預報方法和預報可信度預估分析思路, 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

然而, 在餘暉看來, 這些突破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 必須儘快應用到實際颱風預報業務中去。 於是, 她帶領團隊開發建設了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檢索系統和上海颱風研究所客觀預報業務系統。

當基於這些系統製作的颱風預報產品通過業務內網、颱風專報、全國預報會商等方式為全國預報員提供參考時, 餘暉笑了, “這樣的研究才有意義”。

2017年, 餘暉主持的颱風多來源資料分析及應用示範專案落地。 這次, 她和團隊一起開創性地建立了我國及亞太地區最完整、最權威的颱風多來源資料庫, 並開展了國際領先的颱風氣候深度分析和集合預報定量應用示範工作, 取得一系列成果:領銜亞太各國(地區)開展颱風氣候及其變化的研究和評估, 代表亞太颱風委員會撰寫發佈了評估報告;首次完成海峽兩岸颱風觀測資料集成, 為自主研發我國登陸颱風分析和預報關鍵技術提供了科學依據;首次開展颱風預報可信度研究,

為預報員及決策者面對多個預報結果時做出快速選擇提供科學依據;牽頭開展颱風預報評估指標研究, 建立了颱風預報性能評估體系, 該體系被WMO採納並率先在亞太地區推廣應用。

她主持的一個個既有意義又實用的項目, 不僅為提升我國颱風預報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也讓國際氣象界對中國的颱風研究能力刮目相看。

 堅守——

帶領團隊展現中國科技力量

“獨行快, 眾行遠”, 餘暉深諳這一道理。 作為上海颱風研究所的副所長, 她想要的不是一個人的創新, 而是一群人的創新。

這些年, 為了加強整個團隊的建設, 她積極帶領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同事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參與“97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 開展科研攻關。她欣喜地看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颱風所在多個領域取得創新成果:華東區域數值預報模式不斷改進,預報精細度不斷提高,為颱風預報服務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2015年,颱風所在全世界率先開展火箭探空試驗並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了海上颱風結構和強度直接探測資料;2017年追颱風“泰利”期間,追風小組首次借助無人機探測技術獲取了第一手颱風觀測資料。

餘暉是一個對颱風有“執念”的人。20多年來,她每一天都在與颱風打交道,努力和汗水也換來一項項榮譽:中國氣象局氣象科技獎成果應用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

她也是一個自信而喜歡挑戰的人。她一次次代表颱風所站在颱風研究和交流的國際舞臺上,驕傲地向世界其他國家展示我國最新的颱風研究成果,讓世界瞭解中國氣象、瞭解中國科技。

責任編輯:安焱

開展科研攻關。她欣喜地看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颱風所在多個領域取得創新成果:華東區域數值預報模式不斷改進,預報精細度不斷提高,為颱風預報服務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2015年,颱風所在全世界率先開展火箭探空試驗並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了海上颱風結構和強度直接探測資料;2017年追颱風“泰利”期間,追風小組首次借助無人機探測技術獲取了第一手颱風觀測資料。

餘暉是一個對颱風有“執念”的人。20多年來,她每一天都在與颱風打交道,努力和汗水也換來一項項榮譽:中國氣象局氣象科技獎成果應用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

她也是一個自信而喜歡挑戰的人。她一次次代表颱風所站在颱風研究和交流的國際舞臺上,驕傲地向世界其他國家展示我國最新的颱風研究成果,讓世界瞭解中國氣象、瞭解中國科技。

責任編輯:安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