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教怎麼看待積福莫損福,對美滿幸福婚姻的影響和解釋,很重要

佛教怎麼看待積福莫損福, 對美滿幸福婚姻的影響和解釋, 很重要。 婚姻的幸福和和諧, 取決於個人的福報。 也就是說幸福的婚姻, 需要福報, 需要厚德。

古語有雲,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既然我們瞭解了福報的重要性, 你可知道福報就像財富一樣, 也是需要經營的。

簡單的說, 就是要“開源節流”。 積福莫損福,

一、如何積福, 我們通過學習就知道。 福報是從行善和從利益別人的過程中產生的, 行善助人為樂。 不要為自己, 要為別人, 最終才能得到福報。 不能靠損人利己靠不正當的手段, 還要發自內心的為別人好這樣才能得到。 我們真正發自內心的行善, 就能改變命運。 即使撇開婚姻不談, 如果沒有福報, 我們在世間上生活工作都很困難。

為了我們在世間的生存, 我們也得行善, 也得有福報, 才能生活好, 工作好, 所以行善是必須的。

福報在於存心, 福報並不在於我們為別人做了什麼,

而在於我們的心。 存心不是說行善做的越多越好, 不見得, 而在於我們的心。 心真了, 心懇切的為別人做事, 福報是最大的。 當然我們不能光心懇切, 手卻不動這也不行。

是不是說我們什麼善事都做呢?也不是, 量力去做, 懇切的去做。 有能力了就發自內心真誠的去做, 沒能力可以不做, 一定要發自內心做, 去考慮, 變成我們自心本能自覺的事情。 不是有一個人去影響我們了, 我們被動的去做。 而是要發自內心, 懇切的去做, 這一點大家要明白。

另外做善事要有歡喜心, 要歡喜的去做。 因為我們只有歡喜的去做, 將來才能歡喜得到。 如果我們勉強的做, 將來得到的也勉強, 我們對眾生要幫助, 就要歡喜去幫助,

無條件的去幫助。 要積極去做, 千萬不要有條件。 如果有條件了, 將來得到的福報也是有條件的, 得到很費勁, 非常難不痛快。

行善不一定要用錢, 我們提倡日行一善, 用我們自己的身口意去行善。 什麼是善呢?為別人著想, 為別人說好話, 做好事幫助別人, 這就是善, 不一定要用錢。 我們每天心裡邊想著如何幫人好起來, 如何讓人家好, 說話都說有益的話, 看到有益於別人的事, 我們就做, 這就是善。 包括隨手撿撿垃圾, 幫人家搬個東西等等, 這都是善。 不一定說要用錢, 當然拿出一部分錢做善事, 做點扶危濟困幫助別人的事, 這也是增長福德種福田。 我們堅持做, 福德不斷積累, 將來一定會慢慢提高福報的。

二、最方便直接的行善是照顧好我們的家人, 有的人一說行善, 往往就往外跑, 恨不得天天站在河邊等著救人, 這實際上是很片面的。 希望大家能明白, 最好的行善, 首先是照顧好我們的家人。 很多人搞不清楚行善的意義, 時常弄反了。 對不熟的外人很親切很好, 但在家裡卻很霸道很任性,

捨不得給家人一點的歡喜、快樂和尊重。

看到外人可能是笑眯眯的, 很有禮貌的打招呼。 但是看到家人, 卻是一張臉拉得老長。 開口就嫌東嫌西, 嫌兒子太皮, 嫌女兒不聽話, 嫌丈夫沒本事, 嫌太太不溫柔。 一肚子不滿意, 讓全家烏煙瘴氣, 既不點頭也不笑, 更別說去用心照顧家人了。

比方說愛人建議週末去看看老人, 有的人就會說那是你爸你媽, 你自己去看好了。 再比方說, 有的人回到家就一頭紮進自己的那點事兒裡, 對家人總是愛搭不理的, 還理直氣壯的說什麼要忙正事。 不搞那些肉麻的詞語, 很懶的先給對方快樂。 不願意把歡喜帶給家人, 家裡人的問話也懶得好好回答。

講話口氣都很硬, 很令人難受, 說實在的,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肯行善。對其他人的善,哪裡會是真的呢?我們再怎麼做啊,這個福報也修不圓滿。所以大家真行善,必須注意把這些修正過來。讓自己發起給予眾生快樂的心,首先就要給自己的家人愛人帶來歡喜和快樂,先把自己的家人照顧好。

都是在無意間把自己的福報給漏出去了,這些還都是我們容易觀察到的,還不是漏福最快的。什麼樣的行為最損福報呢?以下經常被忽略的心念及行為,尤其需要注意,殺生、邪淫、抵觸頂撞父母上司和長輩,說品德高尚的人的壞話,發脾氣,怨天尤人,搬弄是非,宣揚別人的過錯,極度諷刺挖苦別人,髒話罵人等等。你果做了這些,那福報就嘩嘩的流走了。

總之,一切讓別人煩惱不安的言行,最損福報。比如曾經有一位媳婦兒向我說,她在家庭中很盡力付出,又去學廚藝,三頓飯都很認真做。但是不知道怎麼她的婆婆總是不喜歡她,有一次和她們一起吃飯時,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這位媳婦確實很會烹飪,每一道菜都煮的有色香味俱全。現在的媳婦像她這樣認真照顧家庭的,實在也很少見很難得。但是她的婆婆吃的皺眉頭,因為媳婦都是照著年輕人的口味做的,她愛吃辣的就煮的很辣,也不管婆婆吃了會舌頭破皮流眼淚。

她愛吃鹹的就煮的很鹹,也不管醫生囑咐說婆婆的血壓高,不能吃的太鹹。像這樣每頓飯她的確都很辛苦的去做,卻沒有一樣是為體諒婆婆的需要而做的,沒有一道菜是高血壓的老人可以安心受用的。當然婆婆吃的很苦,就歡喜不起來了,所以說這個媳婦即使參加烹飪比賽得冠軍,她的婆婆也會搖頭,不能肯定她。

因為她所煮的菜只是表現,她自己煮菜的技術而已。並不是真正在恭敬孝順她的婆婆,這個故事中的媳婦兒雖然很賣力,但是做的菜卻讓老人皺眉。這樣令對方不安的話,關係自然無法達到和諧,婆婆怎麼可能認可她呢?所以行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需要,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體諒對方的處境,才能真正滿足對方的需求。

讓對方心安,就會生出歡喜心,家庭關係自然和諧美滿。否則我們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事情,往往會讓對方感到不安,以為在行善積福,實則是消福損福。怎麼可能改變得了我們的處境呢?

四,怎麼惜福?再說惜福,生活中到底如何惜福呢?惜福重要的是約束欲望知足。其次是生活有度勤儉,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論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都應該有一顆惜福的心。要知道福不能享盡,如果福享盡了,後果就會十分可怕。有一首詩中寫道,“處世持家年複年,總須慮後更思前”,這並不是要人們斤斤計較;而是提醒人們,生活之路無常而多變。

幸福很可能在明天就消失殆盡,所以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千萬要記得珍惜,我們一旦放縱欲望,把幸福享用殆盡。那麼幸福快樂的源泉就會枯竭,惜福一方面要愛惜自身,無度的放縱,必然會使身體過早衰老,染上疾病。另一方面是要惜物,古人說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為惜福,半碗剩飯能值多少錢呢?

但想到其中有多少農民的勞動與汗水,我們就不能不珍惜。這半碗剩飯,一張紙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想到這張紙所耗費的自然資源,我們就不能不愛惜這一張紙,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每一件物品的生產都是需要投入精力和財力的,不愛惜這些東西,就是不愛惜自己。

如果有這樣的觀念,自然就知道惜福了。假如我們用心惜福的心對待友情,那麼我們會擁有很多朋友。每個人都會帶給我們快樂,我們永遠不會孤寂。假如我們用惜福的心對待親人,對待家庭,我們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從這個角度講,惜福其實也是一種權衡。總之一方面我們要惜福,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注意不要鋪張浪費。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心存感激,積極行善,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將心量擴大,多幫助別人,讓周圍的人們都安心。

這樣我們就在不斷的積累福報,讓自己的福報積蓄的滿滿的,幸福婚姻、幸福生活自然會不求自來。有句話說的好,且行且珍惜,積福和惜福很重要,謹記莫損福。

說實在的,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肯行善。對其他人的善,哪裡會是真的呢?我們再怎麼做啊,這個福報也修不圓滿。所以大家真行善,必須注意把這些修正過來。讓自己發起給予眾生快樂的心,首先就要給自己的家人愛人帶來歡喜和快樂,先把自己的家人照顧好。

都是在無意間把自己的福報給漏出去了,這些還都是我們容易觀察到的,還不是漏福最快的。什麼樣的行為最損福報呢?以下經常被忽略的心念及行為,尤其需要注意,殺生、邪淫、抵觸頂撞父母上司和長輩,說品德高尚的人的壞話,發脾氣,怨天尤人,搬弄是非,宣揚別人的過錯,極度諷刺挖苦別人,髒話罵人等等。你果做了這些,那福報就嘩嘩的流走了。

總之,一切讓別人煩惱不安的言行,最損福報。比如曾經有一位媳婦兒向我說,她在家庭中很盡力付出,又去學廚藝,三頓飯都很認真做。但是不知道怎麼她的婆婆總是不喜歡她,有一次和她們一起吃飯時,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這位媳婦確實很會烹飪,每一道菜都煮的有色香味俱全。現在的媳婦像她這樣認真照顧家庭的,實在也很少見很難得。但是她的婆婆吃的皺眉頭,因為媳婦都是照著年輕人的口味做的,她愛吃辣的就煮的很辣,也不管婆婆吃了會舌頭破皮流眼淚。

她愛吃鹹的就煮的很鹹,也不管醫生囑咐說婆婆的血壓高,不能吃的太鹹。像這樣每頓飯她的確都很辛苦的去做,卻沒有一樣是為體諒婆婆的需要而做的,沒有一道菜是高血壓的老人可以安心受用的。當然婆婆吃的很苦,就歡喜不起來了,所以說這個媳婦即使參加烹飪比賽得冠軍,她的婆婆也會搖頭,不能肯定她。

因為她所煮的菜只是表現,她自己煮菜的技術而已。並不是真正在恭敬孝順她的婆婆,這個故事中的媳婦兒雖然很賣力,但是做的菜卻讓老人皺眉。這樣令對方不安的話,關係自然無法達到和諧,婆婆怎麼可能認可她呢?所以行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需要,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體諒對方的處境,才能真正滿足對方的需求。

讓對方心安,就會生出歡喜心,家庭關係自然和諧美滿。否則我們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事情,往往會讓對方感到不安,以為在行善積福,實則是消福損福。怎麼可能改變得了我們的處境呢?

四,怎麼惜福?再說惜福,生活中到底如何惜福呢?惜福重要的是約束欲望知足。其次是生活有度勤儉,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論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都應該有一顆惜福的心。要知道福不能享盡,如果福享盡了,後果就會十分可怕。有一首詩中寫道,“處世持家年複年,總須慮後更思前”,這並不是要人們斤斤計較;而是提醒人們,生活之路無常而多變。

幸福很可能在明天就消失殆盡,所以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千萬要記得珍惜,我們一旦放縱欲望,把幸福享用殆盡。那麼幸福快樂的源泉就會枯竭,惜福一方面要愛惜自身,無度的放縱,必然會使身體過早衰老,染上疾病。另一方面是要惜物,古人說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為惜福,半碗剩飯能值多少錢呢?

但想到其中有多少農民的勞動與汗水,我們就不能不珍惜。這半碗剩飯,一張紙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想到這張紙所耗費的自然資源,我們就不能不愛惜這一張紙,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每一件物品的生產都是需要投入精力和財力的,不愛惜這些東西,就是不愛惜自己。

如果有這樣的觀念,自然就知道惜福了。假如我們用心惜福的心對待友情,那麼我們會擁有很多朋友。每個人都會帶給我們快樂,我們永遠不會孤寂。假如我們用惜福的心對待親人,對待家庭,我們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從這個角度講,惜福其實也是一種權衡。總之一方面我們要惜福,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注意不要鋪張浪費。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心存感激,積極行善,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將心量擴大,多幫助別人,讓周圍的人們都安心。

這樣我們就在不斷的積累福報,讓自己的福報積蓄的滿滿的,幸福婚姻、幸福生活自然會不求自來。有句話說的好,且行且珍惜,積福和惜福很重要,謹記莫損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