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考作文審題技法精講

作文審題的終極目標是準確到位、不偏不倚。 可以說, 準確審題是寫作的基礎, 是獲取作文保險分的“奠基石”。

一、命題作文的審題方法

(一)單個詞的審題方法

作文題目是一個詞語, 這種形式淺顯而醒目, 較為容易。

如:2015年福州作文題目:

生活中時常可見互讓、禮讓、謙讓、忍讓、避讓、退讓等情景。 讓, 是待人接物的素養;讓, 是寬宏大量的胸襟;讓, 是聰明睿智的取捨。

請以“讓”為題目, 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

審題時,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正確立意

寫好本文的第一步, 是準確析讀提示語中的關鍵字詞。 如,

由“互讓”這一提示語, 我們會想到, 作文的材料可以涉及多人關係, 可以寫師生、同學、親子之間的故事;看到“禮讓”這一提示語, 我們會想到, “禮”是一種秩序, 更多表現出一個人的素養;提到“謙讓”, 我們都會有一個共識, 謙讓是君子、紳士的風範與高風亮節;說到“忍讓”, 我們會想到, 忍讓是受到委屈, 吃了虧, 有割捨, 卻願意承受的寬宏大量;而提到“避讓”, 我們會不自覺地聯想到“退避三舍”這一典故;提及“退讓”, 我們都肯定會聯想到“六尺巷”的典故美談。

2.選擇文體

由於文題是觀點型話題, 因而如果寫記敘文, 就一定要寫成情感類或感悟類的作文, 即在文中寫出人物“讓”的精神品質、“讓”的思想境界, 或者“讓”的聰明睿智等, 寫法上, 必然要採用先敘後議或夾敘夾議的寫法。

如果寫議論文, 就要旗幟鮮明地表達出自己對“讓”的認識、見解與看法, 並且要圍繞自己的觀點, 靈活運用事實論證、道理論證等多種論證手法擺事實、講道理, 進行充分的論證。

3.推敲寫法

我們不妨試著給“讓”進一步組詞。 除了提示語提到的“互讓、禮讓、謙讓、忍讓、避讓、退讓”, 我們還可以組出許多與“讓”字相關的詞語, 如:讓座、禪讓、當仁不讓等等。 有了這樣的組詞過程, 我們就可以把文題化大為小, 化虛為實。 當然, 我們也可以圍繞“讓”字展開聯想。 如, 我們可以聯想與“讓”相關的故事、典故;孔融“讓梨”、王泰“讓棗”、魏武帝曹操“禮讓一寸”等, 從而憶古思今, 將與“讓”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相對照。

從中選准自己最能駕馭的“焦點”, 在“虛”“實”之間, 找到最佳的“結點”。 審這類題時, 既要弄懂題目詞語的本義, 還要明白其比喻義、引申義、象徵意義等;既要能夠化實為虛, 如2015年鎮江作文《補》;又要能夠化虛為實, 如2015年柳州作文《堅守》。 寫作時要放開思維, 多角度考慮問題, 還要力求內容形式的創新。

(二)短語的審題方法

1.偏正短語的審題

從語法的角度分析, 偏正短語的中心詞應是後面的名詞。 但從作文審題的角度分析, 中心詞只是規定作文取材的物件或者範圍。 這些詞語, 通常才是“題眼”所在。 只有抓住“題眼”來組織材料, 才能做到中心明確。

這類題目有:2015年四川綿陽作文題《勞動的顏色》, 陝西卷《我的老師》, 天門的作文題《春天的邂逅》, 衡陽的作文題《愛的力量》,

常州的作文題《溫馨的設計》, 遼陽的作文題《如花的青春》等。

2.動詞性短語的審題

作文題目中有動詞或者是動詞性的詞語, 換句話說, 就是可以充當謂語的詞語, 那麼, 這個詞往往就是“題眼”, 選材和立意, 都圍繞這個“題眼”來確定。

這類題目有:2015年南京作文題《想想別人》, 連雲港作文題《凝視生活》, 鹽城作文題《從未走遠》, 隨州的作文題《與平凡相伴》, 義烏的作文題《我長大了》等。

短語的審題舉例:2015年山東臨沂作文題《那一支春天的歌》。 這個題目是偏正短語。

這支“歌”可以是本義上的歌曲或詩歌, 也可以指人的道德心靈和行為舉動, 還可以指生活中的事物或社會中的力量。 這支歌是“春天”的, 春天代表著希望和活力。 經歷了冬的嚴寒,

春天的溫暖和生機給人以舒適和向上感。

從題目的基本義立意。 在這個題目中, “春天”和“歌”密不可分, 融為一體。 如果從題目的基本意義出發, 可以寫一篇歌頌春天的散文, 以寫景為主, 抒情為輔。 還可以把“那一支春天的歌”當作故事背景, 寫一篇關於親情、友情或師生情的記敘文。 這種立意四平八穩, 如果語言適當出彩, 是完全可以得高分的。

從題目的引申義立意。 春天的歌, 可以代指某種溫暖人心、積極向上的行為和力量。 比如, 親人間的相互扶持、同學間的互幫互助、鄰里間的相互關心、陌生人之間的義舉善行等等。 這種立意, 顯然要高於上種, 在主題方面更顯深刻。

還可以把歌者的範圍加以擴大。 那支春天的歌可以是古人唱的, 可以是自然界的動植物。如以某位古代詩人為中心,借他的詩歌描述其高貴的人格、高貴的情操,抒發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又如寫鳥鳴蛙鼓、流水清風等自然界的某種聲音變化、反映環境污染等現實問題,也是別出心裁的做法。

(三)完整句子的審題方法

一般來說,這種形式的作文題目較長,宜採用“切分法”。就是根據題目中的“範圍、題眼、數量、人稱”等來分析題目中每個詞的含義和要求。

例如:2015年上海作文題《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這個題目可切分為“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等三部分。

“嘗試”一詞是文章的題眼,指的是生活中我們盡自己努力去嘗試做的事情,一般是指人的一種行為、一種活動、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挑戰。行文中,要緊扣這一詞語來寫。“嘗試”是一個動詞,可以寫作嘗試努力學習等,如學習小提琴、學習圍棋等,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耐心去做,確定好目標,努力嘗試,最後才能接近成功。同時更不能忽視的是題中的一個短語:“不止一次”,對比一下“我努力嘗試”和“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就可以發現;這裡的“努力嘗試”是我們嘗試過做很多事情,但可能就只有一次,今年的中考作文題目的限制“不止一次”需要我們的作文當中一定要提及多次嘗試去做一件事情。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這道題目的意思便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達成某個心願,“我”鍥而不捨、想方設法地進行兩次以上的“嘗試”。那麼可以選擇的立意便不難得出:堅忍不拔、執著于信念、勇於從頭再來等。以此為寫作目的,可以從學習、生活、愛好、自然界等不同範疇選材。嘗試是成功的開始;嘗試需要勇氣、信心和堅定的信念;沒有嘗試就沒有創新;不要害怕嘗試會失敗;嘗試能增加經驗,豐富人生等等。

此類題還有:2015年,眉山作文題《有一種記憶叫溫暖》,安順作文題《我與明天的自己有個約定》,咸甯的作文題《是苦也是樂》,長沙的作文題《書,我的良師益友》,青島作文題《身邊風景也動人》等。

二、半命題作文的審題方法

寫好半命題作文,關鍵在補題。首先,反復琢磨已命好的半個題目。已命好的半個題目往往對我們作文的選材、主題、文體等有所提示或限制。讀懂了這半個命題的含義,才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寫作特長等將題目補充成一個自己有話可說且能說好的題目。其次,反復斟酌備選的半個題目。一定要選擇最能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現、自己的精彩的題目,補題時還要考慮自己最擅長寫的文體。第三,反復斟酌題目與主旨的關係。要在備選的一組詞語中,進一步提煉出更有新意的、更能體現時代要求的詞語,做到平中出新,平中出奇。第四,反復斟酌題目與文體的關係。要求中有文體限制,就必須按文體特點來補題。如果是“文體不限”,就要結合自己的寫作特長將題目補全。

例如:2015年貴陽作文題:《為________讓出一條道》。

1.補充題目,確定對象。

補充的物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是物。因為補充的物件一確定,立意也就確定了。所以一定要慎重。比如,“為螞蟻讓一條道”,就確定了關愛生命的主題。補充題目也有講究,比如為產婦讓道可以補充為“為生命讓一條道”,這是一種比喻的補充方法。

2.精准審題,立意高遠。

“讓道”即讓開道路,以免阻擋別人。也有行個方便,給人騰出路的意思。“讓道”的方式有停下來,讓別人先過;有讓出一邊,讓別人與自己能同時通過;有此道讓給別人,自己走別的道;有停下自己的道,開通別人的道。“紅燈”停,“綠燈”行,你停我行,暢通無阻,也是“讓道”的方式。本文的寫作物件由橫線上所補充的內容決定。為弱小者讓道,為急需要幫助的人讓道。那是關愛,是美德;為自己的對手、仇敵讓路,那是寬容,是氣度;因某種權益為別人讓道,那是智慧,是韜略。

三、話題作文(也適用于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

話題作文一般要求學生自擬標題,而所給的話題又具有很大的寬泛性、抽象性,千萬不要把話題當作文的標題。寫話題作文時要遵循“小角度,具體化,易表達”的原則,從以下幾點入手。

(1)仔細審題。

話題作文的審題,要做到三審:審材料或提示語,審話題,審題目要求。研讀提示語,正確理解“話題”的內涵,明確話題作文的要求,根據話題,進行發散性思維。然後從中抓住一點,進行寫作。

(2)找准入口點。

要選取最佳、最小的切入口,確立文章的主題。話題作文不受文體限制,因而變得廣闊無邊,在寫作時要注意將話題加以限制,把題目變小,“以小見大”,將寬題變窄。

(3)精心擬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題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考生要匠心獨具,精心擬題,並根據文體、內容和中心反復推敲,做到簡潔、明確、生動、新穎、獨到。

(4)注意點題。

一般話題作文容易偏題、離題,結尾一定要適當點題,將之與所給話題聯繫在一起。

例如:2015年杭州作文題。

著名學者金克木,年輕時曾是大學圖書管理員。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學者的一份借書單,心想,大學者都要閱讀的書,一定很有價值。於是,他一有時間就找來書單上的書閱讀。漸漸地,他讀的書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開闊,學問越來越深厚。只有小學學歷的他,最後成為在文學、史學、翻譯等諸多領域卓有成效的學者。

請根據上述材料的含義,寫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這是材料作文,審題時應注意:

1.抓取關鍵資訊,確定立意方向。材料中多處提到“借書單”“閱讀”“讀書”等關鍵字。金克木通過閱讀,改變了自身知識的不足,成為屈指可數的北大外語系教授。這說明,閱讀的重要性是立意的基本要素。由此,可以把文章確定為“閱讀改變人生”“閱讀使人成功”“閱讀使人認知飛躍”“求知改變命運”等立意點。再從金克木向別人學習借鑒的角度立意,可以確定“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看方向”等立意點。

2.寫好標題,新穎亮眼。有的考生擬《讓墨香浸染你的靈魂》顯得詩意無窮,含蓄蘊藏;有的考生擬《讀書,令人受益匪淺》一目了然,也不失為可取;有的擬《書籍,我的良師益友》雖然稚拙,但恰切,也打眼。

3.靈活表達,旨在情意。寫議論文,表達對閱讀的認識或看法,比如有的考生談“讀書正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讀的書越多越廣,收穫的就越多越好”;有的考生談“書籍好像循循善誘的導師,以無形之理,教人生命真諦”;有的乾脆從心靈出發,從認知立場,道德素養等多個立場去寫,抒發胸中感慨,揭示人生哲理。“閱讀”這個話題人人都能說出點門道,不必拘泥於形式。

(2015,濟南)請以“那聲音常在我心田”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不少於600字。

1.析題目。

“那聲音常在我心田”,這個題目可拆分成四個關鍵字:“那聲音”“心田”“我”“常”。

其中,“那聲音”是寫作物件,是寫作圍繞的中心;“心田”是寫作重心,突出“那聲音”帶來的深刻感悟與獨特體驗;“我”是寫作的主體,“那聲音”可以不是自己發出的,但聲音帶來的感悟卻是自己的;“常”突出了“那聲音”迴響在耳邊的經常性、長久性。

由此可知,寫作本題的關鍵是立足生活,寫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真實、深刻的感悟,突出“那聲音”之於自我生命及心靈的意義與價值。

2.定對象。

這道作文題目的題眼為“聲音”,而“那”字表明“聲音”要有所指。“那聲音”可以是實指:如大自然中的風雨聲、校園中的讀書聲、歌聲,生活中的掌聲、叮囑聲等;也可以是虛指,如從心底發出的“我一定能行”的聲音、偶像名人對自己的激勵聲、社會輿論的批評點贊聲等。同時,“那聲音”可以是中聽的,也可以是不中聽的;可以是悠揚的,也可以是沉鬱的……

3.吐心聲。

“聲音”是抽象、縹緲、難以捉摸的。寫作本題,我們不僅要用耳朵去傾聽,還要用心靈去感悟,要悟出“聲”外之“音”。如我們可以寫聲音相關的故事而引發的聯想,從聲音中領悟到哲理等。

4.選文體。

考生應選擇最有利於講故事、發感悟的記敘文為佳。可以敘述自己聆聽某種聲音的經歷,細緻地描寫這種聲音,然後寫出聆聽之後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也可以邊敘述描寫邊抒情,感情要真實。

5.情動人。

(1)天籟之聲很動聽。

燕子呢喃、蜜蜂嗡嗡、小草發芽,這是春之聲,它告訴我們:要珍惜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季節;黃河波濤滾滾,撞擊兩岸的氣壯山河之聲,讓人感受到拼搏的壯美。

(2)父母之聲很動情。

父母的叮嚀聲綿延著厚重如山的關懷;父母的激勵聲引領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父母的歎息聲鞭笞著我永不停息地進取。

(3)校園之聲很動人。

老師神采飛揚的講解聲,班主任循循善誘的批評教導聲,同桌之間的討論聲、鼓勵聲……立足於師生情、同學之間深厚的友誼,描寫自己對老師、同學的深深懷念。

(4)自然之聲很心酸。

不知何時,“沙塵暴”呼嘯而來,人們避之不及;不知何故,網路上一時謠言遍佈;不知為何,黑熊在呻吟,長江鱘在哀鳴,屠刀下的狗狗在痛叫……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5)消失之“聲”要留住。

曾經這裡蛙聲一片,曾經這裡雞鳴狗吠,曾經這裡馬嘶牛哞,曾經這裡村頭集市的吆喝聲……童年熟悉的鄉音,如今漸行漸遠,留在心田的是珍惜與回憶。

【滿分作文】

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三年時光匆匆,我深深眷戀著我的校園,因為這裡有百聽不厭的讀書聲。

每一次走進校園,朗朗的讀書聲都像一縷縷清新的風,吹向我的耳畔。那聲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樂章,承載著我們的夢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每一聲都回蕩在我的心間。

當讀書聲響起時,其中,有的聲音渾厚,有的聲音清脆;有的如鏗鏘擊鼓,有的如綿綿細雨,都在微微潤濕的晨風中醞釀,令清晨的空氣也帶著絲絲甜味。

讀書聲誦讀著經典:宋濂不畏艱難求學,令我們深深讚歎;呂蒙終於醒悟讀書,令我們刮目相看;花木蘭勇於替父從軍,令我們傳唱不衰;口技人獨自精彩的表演,令我們歎為觀止。每一次朗讀都令我受益匪淺。湖心亭上,張岱繪“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聲聲吟詠,展現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淵明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聲聲吟詠,唱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岳陽樓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聲聲吟詠,責任填滿我們的胸膛。

朗朗的讀書聲,帶著我在知識的殿堂裡自由穿梭。走過趙縣的趙州橋,那飽經滄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蘇州的園林,那獨具匠心的軒榭池沼,令我心馳神往;登上泰山的絕頂“一覽眾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飛躍咆哮的黃河,看洶湧的浪花,令我心頭激蕩。

每一次踏進校園,聽到此起彼伏的讀書聲,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種無形的力量推著我,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每一次踏進校園,聽到傳遞快樂的讀書聲,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為,這聲音裡有我對知識的渴望,有我們純真美好的友誼,還有老師的諄諄教導,家長的殷殷期盼。每一聲,都在我的心田綻開美麗的花朵,採擷雨露,迎接朝霞。

畢業前夕,我們再次齊讀經典,然而,在嘹亮的誦讀聲中,我聽出了“惜別”,聽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來到校園,校園裡寂靜無聲。我竟情不能已,仿佛曾經的讀書聲依然迴響在我耳畔。

考場上,回首三年時光,有很多話想說,卻最終匯成隻言片語:別了,敬愛的老師;別了,親愛的同學。在以後的讀書聲裡,我將帶著新的夢想揚帆起航,駛向心靈更廣闊的領域。

【名師點評】在考場作文中,一說到離別,很多考生會著重刻畫離別的場景,而這篇作文獨闢蹊徑,將“讀書聲”和“離別”自然結合,在百聽不厭的讀書聲中,道出了“離別即帶著新的夢想起航”,賦予離別新的內涵。

可以是自然界的動植物。如以某位古代詩人為中心,借他的詩歌描述其高貴的人格、高貴的情操,抒發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又如寫鳥鳴蛙鼓、流水清風等自然界的某種聲音變化、反映環境污染等現實問題,也是別出心裁的做法。

(三)完整句子的審題方法

一般來說,這種形式的作文題目較長,宜採用“切分法”。就是根據題目中的“範圍、題眼、數量、人稱”等來分析題目中每個詞的含義和要求。

例如:2015年上海作文題《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這個題目可切分為“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等三部分。

“嘗試”一詞是文章的題眼,指的是生活中我們盡自己努力去嘗試做的事情,一般是指人的一種行為、一種活動、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挑戰。行文中,要緊扣這一詞語來寫。“嘗試”是一個動詞,可以寫作嘗試努力學習等,如學習小提琴、學習圍棋等,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耐心去做,確定好目標,努力嘗試,最後才能接近成功。同時更不能忽視的是題中的一個短語:“不止一次”,對比一下“我努力嘗試”和“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就可以發現;這裡的“努力嘗試”是我們嘗試過做很多事情,但可能就只有一次,今年的中考作文題目的限制“不止一次”需要我們的作文當中一定要提及多次嘗試去做一件事情。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這道題目的意思便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達成某個心願,“我”鍥而不捨、想方設法地進行兩次以上的“嘗試”。那麼可以選擇的立意便不難得出:堅忍不拔、執著于信念、勇於從頭再來等。以此為寫作目的,可以從學習、生活、愛好、自然界等不同範疇選材。嘗試是成功的開始;嘗試需要勇氣、信心和堅定的信念;沒有嘗試就沒有創新;不要害怕嘗試會失敗;嘗試能增加經驗,豐富人生等等。

此類題還有:2015年,眉山作文題《有一種記憶叫溫暖》,安順作文題《我與明天的自己有個約定》,咸甯的作文題《是苦也是樂》,長沙的作文題《書,我的良師益友》,青島作文題《身邊風景也動人》等。

二、半命題作文的審題方法

寫好半命題作文,關鍵在補題。首先,反復琢磨已命好的半個題目。已命好的半個題目往往對我們作文的選材、主題、文體等有所提示或限制。讀懂了這半個命題的含義,才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寫作特長等將題目補充成一個自己有話可說且能說好的題目。其次,反復斟酌備選的半個題目。一定要選擇最能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現、自己的精彩的題目,補題時還要考慮自己最擅長寫的文體。第三,反復斟酌題目與主旨的關係。要在備選的一組詞語中,進一步提煉出更有新意的、更能體現時代要求的詞語,做到平中出新,平中出奇。第四,反復斟酌題目與文體的關係。要求中有文體限制,就必須按文體特點來補題。如果是“文體不限”,就要結合自己的寫作特長將題目補全。

例如:2015年貴陽作文題:《為________讓出一條道》。

1.補充題目,確定對象。

補充的物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是物。因為補充的物件一確定,立意也就確定了。所以一定要慎重。比如,“為螞蟻讓一條道”,就確定了關愛生命的主題。補充題目也有講究,比如為產婦讓道可以補充為“為生命讓一條道”,這是一種比喻的補充方法。

2.精准審題,立意高遠。

“讓道”即讓開道路,以免阻擋別人。也有行個方便,給人騰出路的意思。“讓道”的方式有停下來,讓別人先過;有讓出一邊,讓別人與自己能同時通過;有此道讓給別人,自己走別的道;有停下自己的道,開通別人的道。“紅燈”停,“綠燈”行,你停我行,暢通無阻,也是“讓道”的方式。本文的寫作物件由橫線上所補充的內容決定。為弱小者讓道,為急需要幫助的人讓道。那是關愛,是美德;為自己的對手、仇敵讓路,那是寬容,是氣度;因某種權益為別人讓道,那是智慧,是韜略。

三、話題作文(也適用于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

話題作文一般要求學生自擬標題,而所給的話題又具有很大的寬泛性、抽象性,千萬不要把話題當作文的標題。寫話題作文時要遵循“小角度,具體化,易表達”的原則,從以下幾點入手。

(1)仔細審題。

話題作文的審題,要做到三審:審材料或提示語,審話題,審題目要求。研讀提示語,正確理解“話題”的內涵,明確話題作文的要求,根據話題,進行發散性思維。然後從中抓住一點,進行寫作。

(2)找准入口點。

要選取最佳、最小的切入口,確立文章的主題。話題作文不受文體限制,因而變得廣闊無邊,在寫作時要注意將話題加以限制,把題目變小,“以小見大”,將寬題變窄。

(3)精心擬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題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考生要匠心獨具,精心擬題,並根據文體、內容和中心反復推敲,做到簡潔、明確、生動、新穎、獨到。

(4)注意點題。

一般話題作文容易偏題、離題,結尾一定要適當點題,將之與所給話題聯繫在一起。

例如:2015年杭州作文題。

著名學者金克木,年輕時曾是大學圖書管理員。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學者的一份借書單,心想,大學者都要閱讀的書,一定很有價值。於是,他一有時間就找來書單上的書閱讀。漸漸地,他讀的書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開闊,學問越來越深厚。只有小學學歷的他,最後成為在文學、史學、翻譯等諸多領域卓有成效的學者。

請根據上述材料的含義,寫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這是材料作文,審題時應注意:

1.抓取關鍵資訊,確定立意方向。材料中多處提到“借書單”“閱讀”“讀書”等關鍵字。金克木通過閱讀,改變了自身知識的不足,成為屈指可數的北大外語系教授。這說明,閱讀的重要性是立意的基本要素。由此,可以把文章確定為“閱讀改變人生”“閱讀使人成功”“閱讀使人認知飛躍”“求知改變命運”等立意點。再從金克木向別人學習借鑒的角度立意,可以確定“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看方向”等立意點。

2.寫好標題,新穎亮眼。有的考生擬《讓墨香浸染你的靈魂》顯得詩意無窮,含蓄蘊藏;有的考生擬《讀書,令人受益匪淺》一目了然,也不失為可取;有的擬《書籍,我的良師益友》雖然稚拙,但恰切,也打眼。

3.靈活表達,旨在情意。寫議論文,表達對閱讀的認識或看法,比如有的考生談“讀書正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讀的書越多越廣,收穫的就越多越好”;有的考生談“書籍好像循循善誘的導師,以無形之理,教人生命真諦”;有的乾脆從心靈出發,從認知立場,道德素養等多個立場去寫,抒發胸中感慨,揭示人生哲理。“閱讀”這個話題人人都能說出點門道,不必拘泥於形式。

(2015,濟南)請以“那聲音常在我心田”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不少於600字。

1.析題目。

“那聲音常在我心田”,這個題目可拆分成四個關鍵字:“那聲音”“心田”“我”“常”。

其中,“那聲音”是寫作物件,是寫作圍繞的中心;“心田”是寫作重心,突出“那聲音”帶來的深刻感悟與獨特體驗;“我”是寫作的主體,“那聲音”可以不是自己發出的,但聲音帶來的感悟卻是自己的;“常”突出了“那聲音”迴響在耳邊的經常性、長久性。

由此可知,寫作本題的關鍵是立足生活,寫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真實、深刻的感悟,突出“那聲音”之於自我生命及心靈的意義與價值。

2.定對象。

這道作文題目的題眼為“聲音”,而“那”字表明“聲音”要有所指。“那聲音”可以是實指:如大自然中的風雨聲、校園中的讀書聲、歌聲,生活中的掌聲、叮囑聲等;也可以是虛指,如從心底發出的“我一定能行”的聲音、偶像名人對自己的激勵聲、社會輿論的批評點贊聲等。同時,“那聲音”可以是中聽的,也可以是不中聽的;可以是悠揚的,也可以是沉鬱的……

3.吐心聲。

“聲音”是抽象、縹緲、難以捉摸的。寫作本題,我們不僅要用耳朵去傾聽,還要用心靈去感悟,要悟出“聲”外之“音”。如我們可以寫聲音相關的故事而引發的聯想,從聲音中領悟到哲理等。

4.選文體。

考生應選擇最有利於講故事、發感悟的記敘文為佳。可以敘述自己聆聽某種聲音的經歷,細緻地描寫這種聲音,然後寫出聆聽之後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也可以邊敘述描寫邊抒情,感情要真實。

5.情動人。

(1)天籟之聲很動聽。

燕子呢喃、蜜蜂嗡嗡、小草發芽,這是春之聲,它告訴我們:要珍惜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季節;黃河波濤滾滾,撞擊兩岸的氣壯山河之聲,讓人感受到拼搏的壯美。

(2)父母之聲很動情。

父母的叮嚀聲綿延著厚重如山的關懷;父母的激勵聲引領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父母的歎息聲鞭笞著我永不停息地進取。

(3)校園之聲很動人。

老師神采飛揚的講解聲,班主任循循善誘的批評教導聲,同桌之間的討論聲、鼓勵聲……立足於師生情、同學之間深厚的友誼,描寫自己對老師、同學的深深懷念。

(4)自然之聲很心酸。

不知何時,“沙塵暴”呼嘯而來,人們避之不及;不知何故,網路上一時謠言遍佈;不知為何,黑熊在呻吟,長江鱘在哀鳴,屠刀下的狗狗在痛叫……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5)消失之“聲”要留住。

曾經這裡蛙聲一片,曾經這裡雞鳴狗吠,曾經這裡馬嘶牛哞,曾經這裡村頭集市的吆喝聲……童年熟悉的鄉音,如今漸行漸遠,留在心田的是珍惜與回憶。

【滿分作文】

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三年時光匆匆,我深深眷戀著我的校園,因為這裡有百聽不厭的讀書聲。

每一次走進校園,朗朗的讀書聲都像一縷縷清新的風,吹向我的耳畔。那聲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樂章,承載著我們的夢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每一聲都回蕩在我的心間。

當讀書聲響起時,其中,有的聲音渾厚,有的聲音清脆;有的如鏗鏘擊鼓,有的如綿綿細雨,都在微微潤濕的晨風中醞釀,令清晨的空氣也帶著絲絲甜味。

讀書聲誦讀著經典:宋濂不畏艱難求學,令我們深深讚歎;呂蒙終於醒悟讀書,令我們刮目相看;花木蘭勇於替父從軍,令我們傳唱不衰;口技人獨自精彩的表演,令我們歎為觀止。每一次朗讀都令我受益匪淺。湖心亭上,張岱繪“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聲聲吟詠,展現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淵明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聲聲吟詠,唱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岳陽樓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聲聲吟詠,責任填滿我們的胸膛。

朗朗的讀書聲,帶著我在知識的殿堂裡自由穿梭。走過趙縣的趙州橋,那飽經滄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蘇州的園林,那獨具匠心的軒榭池沼,令我心馳神往;登上泰山的絕頂“一覽眾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飛躍咆哮的黃河,看洶湧的浪花,令我心頭激蕩。

每一次踏進校園,聽到此起彼伏的讀書聲,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種無形的力量推著我,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每一次踏進校園,聽到傳遞快樂的讀書聲,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為,這聲音裡有我對知識的渴望,有我們純真美好的友誼,還有老師的諄諄教導,家長的殷殷期盼。每一聲,都在我的心田綻開美麗的花朵,採擷雨露,迎接朝霞。

畢業前夕,我們再次齊讀經典,然而,在嘹亮的誦讀聲中,我聽出了“惜別”,聽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來到校園,校園裡寂靜無聲。我竟情不能已,仿佛曾經的讀書聲依然迴響在我耳畔。

考場上,回首三年時光,有很多話想說,卻最終匯成隻言片語:別了,敬愛的老師;別了,親愛的同學。在以後的讀書聲裡,我將帶著新的夢想揚帆起航,駛向心靈更廣闊的領域。

【名師點評】在考場作文中,一說到離別,很多考生會著重刻畫離別的場景,而這篇作文獨闢蹊徑,將“讀書聲”和“離別”自然結合,在百聽不厭的讀書聲中,道出了“離別即帶著新的夢想起航”,賦予離別新的內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