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采一捧烏泡子 品一下童年味

朋友家後山的野生烏泡子熟了, 大家相邀去採摘。 4月12日一大早, 記者與朋友來到她家屋後的山上。 這片山就在益陽大道西延線旁, 位於赫山區會龍山溪穀社區內, 有條小路直通山上。

上山后, 就能看到漫山的泡子樹, 結滿紅色的漿果, “今年的泡子樹結果比去年多了很多啊!”朋友興奮地說。 泡子樹多長在山路邊, 樹不高, 但樹枝上佈滿小尖刺, 旁邊還有許多帶刺的野草和樹。 成熟的烏泡子呈鮮紅色, 輕輕一扯就摘了下來, 形狀酷似濃縮版的草莓, 故有野草莓之稱, 未熟的則偏橘黃色, 果實較硬。 大家兵分兩路, 一人拿木棍開路, 一人傾身摘果, 剛摘下的烏泡子酸甜可口, 鮮嫩多汁, 令人垂涎欲滴, 甚至等不及清洗, 用手輕輕擦拭下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來,

仿佛回到童年。

烏泡子學名有刺萢、山莓、樹莓等,在益陽分佈非常廣泛, 多生在向陽山坡、山谷、荒地、溪邊和疏密灌叢中潮濕處, 果期在4至6月, 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據悉, 烏泡子在我市桃江、安化及赫山區生長較多, 市區的幾座山上也有分佈, 如佳寧娜公園環湖棧道旁、會龍山公園、鄧石橋加油站後山、益陽大道西延線旁的山上等。 不過, 摘烏泡子時, 要留意是否生長在路邊、農田或附近有人工栽培等環境, 這些地方可能土壤施用過農藥。 相比下, 山區的更安全些。 此外, 烏泡子果實上大多有細小昆蟲粘附, 最好用鹽水或清水泡過淨後食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