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人自行設計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建成3個月為防日寇曾炸毀

在浙江杭州錢塘江上, 有好幾座橋樑, 它們連通兩岸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不過, 在這些橋樑中, 最出名的還是一座修建於80多年前的老橋。

它就是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錢塘江大橋。 2016年9月, 錢塘江大橋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錢塘江大橋於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 1937年9月26日建成, 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 總投資540萬銀元。 大橋橫貫錢塘江南北,

是連接滬杭甬鐵路、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 該橋為上下雙層鋼結構桁梁橋, 全長1453米, 寬9.1米, 高7.1米。

大橋由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 江蘇鎮江人。 他是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工程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37年9月26日, 錢塘江大橋的下層單線鐵路橋率先通車。 然而, 持續了3個月的淞滬會戰終以上海陷落結束, 杭州也危在旦夕。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點, 茅以升終於接到命令:炸橋。 下午5點, 日軍先頭部隊已隱約可見, 人群被強行攔阻, 所有的引線都點燃了。 隨著一聲巨響, 錢塘江大橋的兩座橋墩被毀壞, 五孔鋼樑折斷落入江中。 總長1453米、歷經925個日日夜夜辛苦建造的錢塘江大橋, 最終在通車的第89天癱瘓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

面對重傷的大橋, 茅以升曾悲憤地作詩:“鬥地風雲突變色, 炸橋揮淚斷通途。 五行缺火真來火, 不復原橋不丈夫。 ”他的願望直到1946年才得以實現。 抗戰勝利之後, 錢塘江大橋被修復, 成為浙贛線上的關鍵性工程之一。 如今, 見證了風雨滄桑的錢大江大橋, 相比其他新橋已經顯得老舊而狹窄, 但是依然承載著很大的車流量, 這座80餘歲的老橋仍然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圖文:三日/路邊新鮮事)

這座80餘歲的老橋仍然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圖文:三日/路邊新鮮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