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休閒」一起去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賞個花,錯過了要再等一年

“滿目金黃香百里, 一方春色醉千山。 ”陽春時節, 盛放的油菜花田是踏青友人最愛的美景之一。 殊不知, 有一群幸運的學子可以足不出校觀賞如此盛景:在東海之濱的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依海而築,

去年, 經校方建設施工, 北門邊的8500平米荒地“搖身一變”成了油菜花海。 除了具有奉賢特色的油菜花, 十餘年的海邊生活, 讓這所高校有了不一樣的美……

由學校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共同協助設計的油菜花海

讀花:從油菜花海出發漫步春色

據華理後勤、基建處的老師介紹, 油菜花海由學校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共同協助設計。 “我們考慮採用片植的油菜花來體現花海的整體美, 蜿蜒的形態則如同悅動的火舌, 象徵著華理師生互動生輝、群星閃耀。 ”

錦帶花

從北門走進學校, 右側的金黃色萬分吸睛。 沿著蜿蜒的碎石子道路, 走向花海的中心制高點, 眺望學校, 習習海風也似乎減去了一份春季的燥熱。 愛美的女生們成群結隊地與花海自拍, 更有熱愛攝影的學子帶著專業“大炮”前來捕捉這份美麗。

結香花

漫步華理, 一些並不常見的花兒點綴著學子們的求知路:結香花枝蔓優雅, 淡黃色的花簇帶著四溢芳香;倒掛金鐘(燈籠花)含露吐珠, 玫紅色的花瓣姿態可人;錦帶細長柔軟, 盛花時節猶如在玉帶上鑲滿了紅寶石, 如同仙子用風梭露機織出的綢緞……在這裡, 學子們讀懂花語, 也收到了大自然的饋贈。

讀湖:浪花四濺中百舸爭流

“我們的校園裡有一片湖, 但它直接通著東海。 ”每當華理學子介紹自己的母校時, 總能自豪地說出這句話。

俯瞰通海湖全景

在奉賢校區建設過程中, 學校在原有的河道之上進行了重新挖掘, 規劃了如今這個面積達38000多平方米、與外界自然河道連通的景觀湖——通海湖。 月牙形的湖面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湖面上木橋掩映在一片竹林中, 橋下的黑白天鵝、麻鴨等悠然自得地劃水而去, 一轉眼, 便鑽到一排龍舟間的縫隙裡去了。

通海湖上的水鳥

2007年, 華東理工大學在國內率先開設了龍舟必修課和選修課。 學校按照龍舟世界盃的比賽標準, 設計了4條200米直道競速賽航道,並先後購置了20艘200米直道競速賽22人標準中龍舟等設備、裝備。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躍介紹,如今每年都有1800余名學生參與此項課程,至今已經有近兩萬人次完成培訓。如今,這門課不但成了上海市精品課程,更讓學校成為上海龍舟運動的搖籃。每年,這裡承辦的比賽多達30余項,如全國MBA龍舟邀請賽、上海市民運動會龍舟邀請賽、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龍舟賽、上海市中學生龍舟賽等都已成為傳統賽事,湖面上激蕩著傳統文化與運動活力之美。

通海湖上承辦各類龍舟賽事,每年多達30余項

正值春夏時節,通海湖上顯得尤為熱鬧,越臨近端午,龍舟訓練與比賽便越發密集。在夕陽的映襯下,學生們劈波斬浪,劃槳的動作整齊劃一。“高考之前,就聽說這裡有龍舟課,所以一進校我就選修了。”大一的小周同學很是興奮,“和同學們一起在湖上競速,能真切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這片湖也在不斷見證著每支隊伍的努力與友情”。

讀雕塑:科技與藝術碰撞的學科之美

在華理校園內,不時能看到身著“白大褂”的學子們:他們並非醫護人員,而是經常與實驗室的瓶瓶罐罐試劑為伴,眼戴護目鏡,醉心於學術之中。作為一所以化工學科聞名的老牌高校,校園中更少不了具有獨特學科特色的雕塑,無不彰顯著化學之美。

如同足球形狀的碳60分子模型雕塑

化學實驗樓東側,佇立著一個白色鏤空的“足球”,原來,它的學名叫做碳60分子模型。碳60的分子又稱“足球烯”,具有超導、強磁性、耐高壓、抗化學腐蝕等許多優異性能,在光、電、磁等領域均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前景。雕塑基座的銘牌上,刻著1996年諾貝爾獎化學獎獲得者、碳60的發現者、華東理工大學榮譽教授羅伯特·柯爾的題詞:“一次獨具慧眼的參觀開啟了通往一個全新世界的門,我衷心祝願華東理工大學的師生們找到他們自己的門。”

在公共教學樓的空地上,座落著一個2米余高的圓柱形基座,上面有一對碩大的金屬手掌左右相對分開,中間隔以一塊透明的長方形鋼化玻璃。這又有著什麼寓意呢?

融合科技與藝術之美的手性現代雕塑。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同學趙璐解釋道,“在化學世界中,許多分子具有兩種形態,這兩種形態在鏡像上彼此對稱,卻又不能完全重合,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那樣,科學家稱這樣形態的分子為‘手性分子’或‘手征性分子’。手性一詞,也用來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能重合。”2010年,因在這一領域獲得突破性成就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為華理學子如此致詞——“化學是絢麗多彩的,也是令人興奮的,更是有益人類的。”

在陽光的照耀下,手性模型散發出一種融合著科技與藝術的特有之美。趙璐說,每次下課,若路過校園內這樣的雕塑時,還總會駐足小憩,“包括像蛋白質泛素浮雕等各種雕塑,都是對微觀世界的放大,讓我感受到了肉眼不可見的奇妙,也讓我更決心要好好探索這個神秘而美麗的化學世界”。

設計了4條200米直道競速賽航道,並先後購置了20艘200米直道競速賽22人標準中龍舟等設備、裝備。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躍介紹,如今每年都有1800余名學生參與此項課程,至今已經有近兩萬人次完成培訓。如今,這門課不但成了上海市精品課程,更讓學校成為上海龍舟運動的搖籃。每年,這裡承辦的比賽多達30余項,如全國MBA龍舟邀請賽、上海市民運動會龍舟邀請賽、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龍舟賽、上海市中學生龍舟賽等都已成為傳統賽事,湖面上激蕩著傳統文化與運動活力之美。

通海湖上承辦各類龍舟賽事,每年多達30余項

正值春夏時節,通海湖上顯得尤為熱鬧,越臨近端午,龍舟訓練與比賽便越發密集。在夕陽的映襯下,學生們劈波斬浪,劃槳的動作整齊劃一。“高考之前,就聽說這裡有龍舟課,所以一進校我就選修了。”大一的小周同學很是興奮,“和同學們一起在湖上競速,能真切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這片湖也在不斷見證著每支隊伍的努力與友情”。

讀雕塑:科技與藝術碰撞的學科之美

在華理校園內,不時能看到身著“白大褂”的學子們:他們並非醫護人員,而是經常與實驗室的瓶瓶罐罐試劑為伴,眼戴護目鏡,醉心於學術之中。作為一所以化工學科聞名的老牌高校,校園中更少不了具有獨特學科特色的雕塑,無不彰顯著化學之美。

如同足球形狀的碳60分子模型雕塑

化學實驗樓東側,佇立著一個白色鏤空的“足球”,原來,它的學名叫做碳60分子模型。碳60的分子又稱“足球烯”,具有超導、強磁性、耐高壓、抗化學腐蝕等許多優異性能,在光、電、磁等領域均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前景。雕塑基座的銘牌上,刻著1996年諾貝爾獎化學獎獲得者、碳60的發現者、華東理工大學榮譽教授羅伯特·柯爾的題詞:“一次獨具慧眼的參觀開啟了通往一個全新世界的門,我衷心祝願華東理工大學的師生們找到他們自己的門。”

在公共教學樓的空地上,座落著一個2米余高的圓柱形基座,上面有一對碩大的金屬手掌左右相對分開,中間隔以一塊透明的長方形鋼化玻璃。這又有著什麼寓意呢?

融合科技與藝術之美的手性現代雕塑。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同學趙璐解釋道,“在化學世界中,許多分子具有兩種形態,這兩種形態在鏡像上彼此對稱,卻又不能完全重合,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那樣,科學家稱這樣形態的分子為‘手性分子’或‘手征性分子’。手性一詞,也用來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能重合。”2010年,因在這一領域獲得突破性成就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為華理學子如此致詞——“化學是絢麗多彩的,也是令人興奮的,更是有益人類的。”

在陽光的照耀下,手性模型散發出一種融合著科技與藝術的特有之美。趙璐說,每次下課,若路過校園內這樣的雕塑時,還總會駐足小憩,“包括像蛋白質泛素浮雕等各種雕塑,都是對微觀世界的放大,讓我感受到了肉眼不可見的奇妙,也讓我更決心要好好探索這個神秘而美麗的化學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