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牛牛!彭水這個村發展經果林,一棵樹一年就能產生1000元的經濟價值

正是人間四月天

春意盎然的大地

泥土翻出新意

嫩芽等到繁花

4月

11日

大埡鄉木蠟村百歲果示範園裡的果樹發出了新芽、開滿了花朵,

示範園負責人孫東用手機對這一情況趕緊拍照, 將照片發給專案支援單位雲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農業大學的專家觀察是否需要人工授粉, 以此保證果子產量。

實現

技術品種模式“三新”

木蠟村土地資源貧瘠, 大多是斜坡, 很少有平地, 依靠傳統的種植技術很難豐收碩果。

孫東說

“經過查找資料發現, 大埡鄉內一年的氣候變化、海拔高度都非常適合發展油料高檔乾果種植。 ”

高檔乾果的種植需要新技術

大埡鄉引入“苗木根部手術法”、“營養袋育苗”等方法, 解決苗木成活率低的難題, 將成活率提高至90%以上;

同時, 通過“胚芽嫁接技術”解決掛果時間久的難題, 現在3—4年可掛果。

有了先進的技術, 就需要選取產量高、營養價值高、銷售市場好的乾果品種。

孫東告訴朋朋哥,

百歲果, 又名美國薄殼山核桃、長壽果、碧根果, 原產美國和墨西哥, 是世界著名的油料高檔乾果樹種和長壽樹種, 其果子和樹幹都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去年

大埡鄉組織去雲南考察, 一次性引入百歲果1000餘棵。

孫東說

“目前, 成活率達100%, 全面投產後, 每棵產量在20斤左右, 按照市場價50元/斤計算, 一棵一年的收入就有1000元。 ”

僅僅依靠果子的收入模式太單一, 林下的土地資源也會浪費。

孫東經過反復思考, 決定採用“林果兼用、林藥間作”複合型產業模式, 栽植優質百歲果種苗後, 林下種植萬壽菊及其他適宜中藥材, “以短養長、長短結合”, 形成林下經濟、幹鮮果加工、木材加工等產業鏈條,

實現技術品種模式都有創新。

促進

資源資產農民“三變”

“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將大埡鄉的集體土地、森林、荒山、水域等自然資源變資產, 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把資產變股份, 農民不僅是在基地做工的工人, 還是百歲果示範園的股東。

公司負責推薦品種、技術服務、引入林下經濟、產品收購30年, 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生產, 農戶負責投入勞力, 林下種植, 按標準規範生產, 構建起公司與專業合作社聯建共管, 村民積極參與的合作模式。

孫東說

“農戶土地入股, 占股比例為40%, 村集體占股比例為9%, 公司占股比例為51%。 但是為了讓農民利益最大化, 林下種植除去成本後, 利潤歸土地承包戶所有, 並且每畝土地總利潤不低於1500元,

公司不參與分紅。 ”

百歲果產業示範園促進了“三變”, 但土地性質沒有變、周邊的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全面奔小康的目標不變, 真正讓老百姓受益, 把百歲果產業建設成為村民的“綠色銀行”。

(作者 李紹標 編輯 楊靜)

↓↓↓ 點擊"閱讀原文" 下載【苗鄉彭水APP】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