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黑陶文化紮根邊城

四月的邊城大地, 春意盎然, 在天鎮縣國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館裡, 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只見大大小小的黑色陶器擺滿了展館, 這些黑如漆, 聲如罄, 薄如紙, 亮如鏡, 硬如瓷的“寶貝”造型各異, 做工精緻, 人們欣賞著, 議論著, 讚不絕口。

這些寶貝, 就是誕生於我國新石器時代, 距今已有6000多年歷史的“黑陶”。 黑陶雖然歷史悠久, 但在天鎮縣能生產出這一土生土長的“老古董”還是頭一次聽說。 展館裡散發著幽幽黑光的黑陶作品、高達2.18米的“福祿雙至葫蘆”, 設計靈感源於天鎮縣李家莊村福祿山, 做到了手工拉坯的極限,

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據悉, 天鎮縣境內紅黏土資源豐富, 而且含沙量極低, 礦物質元素豐富, 存世久長, 是發展黑陶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 為了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把滿山的紅黏土變成具有實用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的黑陶產品, 該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將陶瓷企業引入當地, 積極打造晉北高端純手工黑陶生產基地, 大力發展工業經濟。 2017年5月, 首家制陶企業天鎮縣洋河陶藝有限公司落戶當地, 目前, 已先後建起了國陶傳習館扶貧基地、陳泥間、培訓基地、非遺傳習館等, 企業已培訓學員300多人次, 生產車間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為發展黑陶大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該縣還將黑陶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

組織偏遠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至工業園區附近, 貧困戶被吸納進企業務工, 預計項目投產後, 將直接帶動當地1000餘人就業, 陶瓷產業將成為拉動天鎮縣經濟增長、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又一支柱產業。

漫山遍野的紅黏土搖身一變成為溫潤剔透的工藝品, 企業負責人趙寶慶告訴記者, “雖然目前天鎮生產的黑陶知名度還不高, 但黑陶的應用領域和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而且陶瓷製作技藝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我們製作的惠慶八角塔、天成養生壺等器皿, 不但具有很高的實用養生價值, 而且將天鎮的文化元素融入黑陶工藝, 陶情裡留下了鄉愁。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