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零和遊戲”OUT!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上升為“國家意志”|社會科學報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國家治理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深入發展,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不再符合時代邏輯。

面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多種多樣的挑戰, 世界各國應該恪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上海大學特聘教授 江時學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 也被寫入憲法。 由此可見,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意義是不容低估的。

正如王毅外長所言,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上升為國家意志, 既是我國外交政策理念在國家法治上的最高宣示, 也是對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創新, 同時也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高度重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偉大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有利於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將實現共產主義當作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 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他還說:“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 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

由此可見, 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個致力於實現中國夢的政黨, 也是一個具有國際視野和世界關懷意識的政黨。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 就是使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 把中國人民的幸福與世界人民的幸福緊緊地連接起來,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將自身的命運和世界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的全球視野和世界胸懷, 從而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同時也有力地提升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

有利於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兩者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中國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因此, 中國夢的實現必然會有力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反之, 世界各國為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作出的努力, 同樣能為中國夢的實現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毋庸置疑, 唯有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天下和諧, 共榮均富, 方能實現協和萬邦, 長治久安, 美美與共。

遠離貧困和山清水秀是中國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宣導的。

目前,全球仍有8億多人生活在貧困之中。中國政府已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實實在在的規劃。因此,中國的脫貧必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宣導的遠離貧困作出巨大貢獻。

一方面,中國生態環境品質的提高有助於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宣導的生態文明;另一方面,世界各國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行為又能激勵中國作出更大的努力。

有利於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

任何一個大國的外交,都應該由具體的外交行為和外交理念兩大部分組成。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亦非例外。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重要飛躍,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強大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愈益成熟。國際上的許多觀察人士和分析人士認為,在國際事務中,中國的外交行為正在出現有所作為和奮發有為。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外交理念也應該出現相應的變化,使外交行為和外交理念相得益彰,不斷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兩個推動構建(即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新型國際關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終極目標。此外,“兩個構建”還回答了人類應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開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以及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外交等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因而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

有利於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

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國際上要求中國承擔更多國際義務的呼聲也在不斷高漲。當然,國際義務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資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在物資層面上,迄今為止,中國的大國擔當是無可厚非的。從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到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中國的作用舉世公認。在精神層面上,中國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符合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描繪了中國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出的願景,反映了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心聲。無怪乎這一理念被聯合國接受,也被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一理念有力地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為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有利於強化中國的軟實力

提升一國軟實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獲取國際話語權。難以否認的是,迄今為止,西方國家在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博弈中處於上風,這與其擁有強大的宣傳工具有關。此外,西方媒體的受眾常以“有色眼鏡”觀察中國,有意或無意地將中國視為“另類”。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宣導的美好未來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的追求。因此,這一理念有助於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佔領道德制高點,從而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有利於創建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

世界只有一個,國際關係理論則不計其數。而且,這些理論過去或現在大多是由西方學者提出和詮釋的。

長期以來,中國學者一直在努力創造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一種國際關係理論,但它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天下觀”、“和為貴”),完全可以成為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的思想基礎。換言之,這一理念必將為中國學者在創建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的前進道路上指明方向。

有利於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信奉“修昔底德陷阱”的人不在少數。例如,曾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的格雷厄姆·愛麗森認為,在過去的500年中,共出現了16個新興大國,其中12個最終與其挑戰的老牌強國走向戰爭。他認為,為了避免戰爭,雙方需要在姿態和行動上作出重大的、痛苦的調整,而且挑戰者和被挑戰者都要作出這樣的調整。他說,這一代人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中國和美國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基於目前的態勢,美國與中國之間在未來幾十年爆發戰爭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一“以史為鑒”的判斷當然是不正確的,完全低估了中國維和世界和平的堅強決心。中國既要以實際行動推動新興大國關係,又要在言語上打消美國的疑慮和擔憂。

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建立一種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一種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由此可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修昔底德陷阱”的推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綜上所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問世有利於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有利於實現中國夢,有利於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有利於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有利於強化中國的軟實力,有利於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有利於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今日

關注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官網

http://www.shekebao.com.cn/

目前,全球仍有8億多人生活在貧困之中。中國政府已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實實在在的規劃。因此,中國的脫貧必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宣導的遠離貧困作出巨大貢獻。

一方面,中國生態環境品質的提高有助於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宣導的生態文明;另一方面,世界各國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行為又能激勵中國作出更大的努力。

有利於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

任何一個大國的外交,都應該由具體的外交行為和外交理念兩大部分組成。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亦非例外。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重要飛躍,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強大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愈益成熟。國際上的許多觀察人士和分析人士認為,在國際事務中,中國的外交行為正在出現有所作為和奮發有為。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外交理念也應該出現相應的變化,使外交行為和外交理念相得益彰,不斷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兩個推動構建(即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新型國際關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終極目標。此外,“兩個構建”還回答了人類應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開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以及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外交等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因而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

有利於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

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國際上要求中國承擔更多國際義務的呼聲也在不斷高漲。當然,國際義務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資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在物資層面上,迄今為止,中國的大國擔當是無可厚非的。從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到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中國的作用舉世公認。在精神層面上,中國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符合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描繪了中國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出的願景,反映了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心聲。無怪乎這一理念被聯合國接受,也被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一理念有力地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為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有利於強化中國的軟實力

提升一國軟實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獲取國際話語權。難以否認的是,迄今為止,西方國家在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博弈中處於上風,這與其擁有強大的宣傳工具有關。此外,西方媒體的受眾常以“有色眼鏡”觀察中國,有意或無意地將中國視為“另類”。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宣導的美好未來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的追求。因此,這一理念有助於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佔領道德制高點,從而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有利於創建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

世界只有一個,國際關係理論則不計其數。而且,這些理論過去或現在大多是由西方學者提出和詮釋的。

長期以來,中國學者一直在努力創造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一種國際關係理論,但它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天下觀”、“和為貴”),完全可以成為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的思想基礎。換言之,這一理念必將為中國學者在創建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的前進道路上指明方向。

有利於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信奉“修昔底德陷阱”的人不在少數。例如,曾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的格雷厄姆·愛麗森認為,在過去的500年中,共出現了16個新興大國,其中12個最終與其挑戰的老牌強國走向戰爭。他認為,為了避免戰爭,雙方需要在姿態和行動上作出重大的、痛苦的調整,而且挑戰者和被挑戰者都要作出這樣的調整。他說,這一代人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中國和美國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基於目前的態勢,美國與中國之間在未來幾十年爆發戰爭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一“以史為鑒”的判斷當然是不正確的,完全低估了中國維和世界和平的堅強決心。中國既要以實際行動推動新興大國關係,又要在言語上打消美國的疑慮和擔憂。

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建立一種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一種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由此可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修昔底德陷阱”的推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綜上所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問世有利於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有利於實現中國夢,有利於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有利於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有利於強化中國的軟實力,有利於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有利於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今日

關注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官網

http://www.shekebao.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