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浞水逸人”閻濤:就是畫給老百姓看

閻濤,山東濰坊人,濰坊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濰坊同志畫社副秘書長,著有《濰坊核雕》、《浞水漫畫》三輯。

除夕。

鬼故事。

肉火燒。

3月2日,央視《新聞聯播》在對民間春節文化活動的報導中,出現了一段不到10秒鐘的十笏園美術館《浞水漫畫展》鏡頭。 今年春節,該畫展開展15天,觀展人數超過10萬人,畫作生動傳神,旁白簡練詼諧,勾起了無數人的童年記憶。 作者“浞水逸人”閻濤,憑著對濰坊民俗文化的癡迷,已在微信公眾號累計發佈77期主題漫畫,收穫粉絲10106人。

畫遍鄉音民俗鄰里情

44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歲數,閻濤精明幹練,漫畫中的“皮勁兒”在他身上並不明顯。

他的《浞水漫畫》印刷版已出了第三輯,整本書均圍繞濰坊故事、歷史典故、世態萬象、鄉風民俗、童年遊戲等題材創作而成。

看過這些漫畫的人,尤其上世紀60至80年代的人,均能從這些市井鄉村的人物形象裡找到原型。 這些人物眉眼動作活靈活現,再配上詼諧幽默的老濰縣方言旁白,有味,逗趣,對於濰坊人來說,這無疑是一記“回憶殺”。

閻濤的作品對鄰里之間的情感刻畫占了很大比重。 大抱雞、建軍、蘭芬,這些調皮可愛的兒童形象,“都有小時候朋友們的影子”。 在他看來,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通過漫畫呼籲人們重拾鄰里情,是他創作的一大宗旨。 用濰坊“土話”替人物寫對話,老濰坊人一看就明白。

閻濤說,鄉音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想用濃濃的“濰坊味兒”,讓年經一代直觀地瞭解過去的濰坊。

年初一開幕的“三無”畫展

今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城區十笏園美術館內,一場特別的漫畫展讓市民憶起了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不論是熟悉的老街、鄰里,迎著朝霞趕去學校的孩童,傍晚朝天鍋鋪子升騰而起的香氣,還是過節坐在爸爸自行車上晃蕩的小腳丫……無不讓觀展者駐足回味。 開展不到9天,觀展人數就超過10萬人。 這些“接地氣”的畫作,均出自“浞水逸人”——閻濤之手。 3月2日,央視《新聞聯播》在對民間春節文化活動的報導中,出現了一段十笏園美術館《浞水漫畫展》的鏡頭。

畫展期間,一位美籍華僑帶著女兒、兒媳從美國趕回濰坊觀展,不僅現場買了閻濤的《浞水漫畫》畫集第二輯、第三輯20餘本,還堅持候在展廳等待閻濤。

聊了一番閻濤才瞭解到,老人是濰坊人,從網上看到閻濤的漫畫後,勾起了兒時的種種回憶,這次是專程回來看畫展,並打算把《浞水漫畫》帶回去送給美國的親朋好友。

畫展“火了”,閻濤直呼“意外”。 把畫展定在狗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一度讓他有些猶豫。 “正月初一開幕就意味著沒有開幕式。 ”閻濤說,大年初一都外出拜年,是否有人來看,他心裡沒底。 最終,在家人及濰坊同志畫社前輩們的支持下,他才下定決心,也給畫展定下了一個無開幕、無研討、無招待的“三無”畫展基調。 “我的畫,就是給老百姓看的。 ”

滿牆亂畫,父母從不制止

閻濤是個“70後”,童年是在浞河水畔度過,因此自稱“浞水逸人”。 他的畫長於捕捉人物特點,寥寥幾筆,人物就活了。 不論古人今人,各行各業,只要進入閻濤的視野,他很快就會通過誇張變形的手法,處理得生動傳神,讓人讚歎“太像了”“好玩”。

閻濤自小喜歡畫畫,那時各家的牆都是幾年才粉刷一次的粉土牆,別人家都怕弄髒不讓碰,而他的爸媽卻任由他拿鉛筆在上面畫畫,因此看過的電影、小人書上的故事都被他搬上了牆,這鍛煉了他速寫的能力。 閻濤說:“如果當時我父母制止一次的話,可能就沒有現在的‘浞水漫畫’了。 ”

時至今日,閻濤的作品受到了書畫界很多前輩、知名畫家的認可和讚賞,可實際上,他卻從未接受過專業培訓,畫畫基本憑自學。

有前輩曾說他的畫純屬“野路子”,倘若接受正規學院教育的話,反而受了束縛,壓制了這信馬由韁的筆。

為了走得遠,再難也得轉型

2016年12月,閻濤創立了“浞水漫畫”公眾號,每週更新主題漫畫,一期5—8幅畫,配以打油詩或濰坊話的旁白。 截至到目前,該公眾號已發佈主題漫畫77期,粉絲數量突破萬人。 轉發率也很高,一到週五,後臺“催更”便有三四十條。 朋友圈裡,閻濤似乎成為濰坊本土文化的代言人。 可進入3月份以來,不少細心的粉絲注意到,畫風未變,可濰坊話旁白卻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雖保留了生動簡練的風格,卻讓不少喜歡“濰坊味兒”的粉絲有些不解。

其實,閻濤正在嘗試轉型。 今年畫展上,一位來自濱州的朋友翻拍了每一幅畫,回家後逐幅配詩一首。“後來我們在微信上聊天,這位朋友說,漫畫雖然一目了然,但濰坊話的旁白他只看懂了70%。”閻濤說,因此,自己下定決心要讓濰坊以外的人看懂作品。

弱化濰坊方言,給他的創作帶來難度:如何在保持幽默感的同時讓更多人看懂?“第一我不願借鑒網上的那些段子,第二我不想重複以前的作品,所以這樣的轉型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新的開始。”閻濤說,雖然轉型異常痛苦,但勢在必行,因為將濰坊民俗文化推向全省乃至全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是他的夢想。

閻濤說,自己的創作靈感沒有絲毫消減,至今仍保持著每天作畫的習慣,為了創作,晚上的應酬一律婉拒。說起今年的創作計畫,閻濤說,目前他正在創作以“嫦娥奔月”為代表的一系列濰坊題材的神話故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與市民朋友們見面。 文/圖 本報記者 張身率

今年畫展上,一位來自濱州的朋友翻拍了每一幅畫,回家後逐幅配詩一首。“後來我們在微信上聊天,這位朋友說,漫畫雖然一目了然,但濰坊話的旁白他只看懂了70%。”閻濤說,因此,自己下定決心要讓濰坊以外的人看懂作品。

弱化濰坊方言,給他的創作帶來難度:如何在保持幽默感的同時讓更多人看懂?“第一我不願借鑒網上的那些段子,第二我不想重複以前的作品,所以這樣的轉型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新的開始。”閻濤說,雖然轉型異常痛苦,但勢在必行,因為將濰坊民俗文化推向全省乃至全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是他的夢想。

閻濤說,自己的創作靈感沒有絲毫消減,至今仍保持著每天作畫的習慣,為了創作,晚上的應酬一律婉拒。說起今年的創作計畫,閻濤說,目前他正在創作以“嫦娥奔月”為代表的一系列濰坊題材的神話故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與市民朋友們見面。 文/圖 本報記者 張身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