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愛武漢,我們要留下來”大學生為“青春漢馬”代言

選手點贊。 史強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5日訊因為漢馬, 他們成為這座城市最動感的風景。 黃馬甲是武漢大學的, 藍馬甲是武漢城市學院、湖北大學的,

黑馬甲是武漢理工學院的……4月15日這一天, 他們用自己的聲音為漢馬喝彩,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武漢點贊, 他們用大學生的熱情豪氣, 告訴世界, 這裡是青春武漢, 活力武漢。 他們說:“我們愛武漢, 我們要留下來!”

南非大學生選手跑完就曬圖

“家鄉親朋好友都在下麵點贊說Nice”

武漢大學大二學生查理斯來自南非, 這是他首次參加武漢半程馬拉松的比賽。 他為參加漢馬準備了6個月, 之前剛剛參加了在東湖綠道舉行的“大學生馬拉松”熱身。 “上次跑了東湖綠道, 就對武漢最美賽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又跑了長江大橋、黃鶴樓, 我又在Facebook上曬圖了, 家鄉親朋好友都在下麵點贊說Nice!”

在半馬終點湖北省圖書館休息處,

雖然累到虛脫, 查理斯仍愉快地對記者說:“我在賽道上奔跑, 賽道兩旁熱情的武漢人高呼‘加油加油’, 身邊一起奔跑的中國朋友也在堅持, 這都給了我很大鼓勵, 讓我一定跑完半程。 ”

“武漢非常漂亮, 東湖、長江大橋、黃鶴樓……都很漂亮, 我很喜歡這裡!熱乾麵和鴨脖子我也喜歡, 跑完了要去大吃一頓。 ”查理斯說, 希望今後有越來越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跑友們相聚漢馬, 相信漢馬會越辦越好, 讓更多世界跑步愛好者來武漢實現夢想!

選手展示。 史強 攝

武大大四學生將留漢深造

“這次經歷是最珍貴的本科畢業禮物”

“今天來當漢馬志願者, 是我送給自己最珍貴的一份畢業禮物。 ”在武漢大學北二門賽道旁, 即將本科畢業的大四學生丁大雙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龍身”, 滿頭大汗, 口中還不停喊“加油加油”。

在武漢大學北二門彙集著武漢大學舞龍隊的三條長龍, 為每一位經過的選手帶來最有勁的精氣神。 “能為那些努力奔跑的選手送上最大的支持, 我非常心滿意足。 能為漢馬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丁大雙說, “我已經保研, 獲得了在武大繼續深造的機會。 我和武漢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武漢不僅是一座大學城, 也是一座適合旅遊、適宜居住的城市, 我相信那些不肯放慢腳步的選手們是因為不願辜負武漢人的熱情和武漢的美景, 我希望畢業之後能留在武漢發展, 為武漢的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屆漢馬志願者“元老”

“我在網上看到專業選手都為漢馬點贊”

“淩晨2點起床, 3點出門, 4點到達賽段。 ”4月15日下午, 漢馬賽事結束後, 志願者楊凡說起自己當天早上的行程表, 臉上看不到一絲疲倦, 反而有著依然興奮的神采。

楊凡是武昌工學院的大三學生, 從首屆漢馬開始, 已經連續三次自願擔當志願者。

當天, 他和學校90名同學一起, 睡了半場覺就趕到了放鷹台賽段。 這一次, 他擔任的職責, 是第一時間發現選手的緊急情況, 開展救助。 “漢馬是武漢的一件大事, 能夠保證所有跑者的安全, 就是我們的職責。 ”

經歷了三屆漢馬, 楊凡從“知乎”上, 看到了國內的專業選手們對“漢馬”的高度肯定, 這令他倍感自豪, 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 為武漢塑造更加美好熱情的城市印象。 “選手從起點跑到放鷹台這裡時, 已經跑了20多公里, 在這個距離遇到抽筋是比較常見的。 ”楊凡介紹, 在當天的賽事過程中, 他碰到五六位元選手出現了抽筋情況, 他立即上前, 用噴霧劑幫助選手放鬆肌肉, “看到他們重新跑回賽道, 心裡很欣慰!”

外籍選手因病缺席比賽仍現場加油

“武漢真是一座熱情開放的城市”

“加油,加油!”來自莫爾達瓦共和國的優瑞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為賽道上揮汗的選手們加油助威,巧的是,前幾周他剛參加了“大學生馬拉松”,他還獲得了首批“東湖旅遊體驗官”的聘書。

比賽當天,儘管他身體抱恙虛弱,聲音有點嘶啞,不方便喊大聲,但還是為每位跑過的選手豎起大拇指。

“今天我的角色不再是選手,而是觀眾。我被啦啦隊的精神風貌圈粉,很幸運成為呐喊助威的志願者團隊一份子。武漢馬拉松是我參加最特別的一次,我看到很多像我一樣的外籍選手參與其中,武漢真是一座熱情開放的城市!”優瑞還不時用手機拍下現場觀眾呐喊助威的場面,以及不遠處東湖中龍舟隊加油的畫面,不願錯過任何一個有趣的鏡頭。

選手為大學生志願者點贊

他們是漢馬最美的服務者

“喔喔喔!”當漢馬選手們精疲力盡地跑過終點時,都會迎來一陣激動人心的歡呼聲。身穿藍色馬甲的賽後引導大學生志願者列隊為選手喝彩,“一對一”貼身服務帶領選手到補給站、領物資、按摩恢復等。

這群貼身服務的賽後引導員是來自武漢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我們學校來了120人當志願者,是從學校1000多名報名者中選出來的。”在歡樂穀終點站,湖北大學志願者領隊劉璿告訴記者,學生志願者早上6點半就來到歡樂穀終點,為了保證最後一名選手也能獲得最好的服務,學生們要一直堅守到下午3點半才能離開。中午就吃組委會送來的盒飯,但因為選手們集中達到終點的時間都在中午左右,許多學生都顧不上吃午飯。

大學生們對於能參與漢馬這樣的大型體育賽事非常自豪,對工作也相當負責任。當記者邀請志願者們接受採訪、合影時,許多人都拒絕,說:“我們要做好服務,不能離開半步。”

來自北京的32歲選手董蔚然第一次參加漢馬,完賽成績是2小時56分。他一邊走出終點完賽通道,一邊揮手向歡呼的人群示意。他激動地說:“我剛慢慢走過終點通道時,腦子還有點蒙,突然一陣歡呼聲迎來,武漢人真熱情!今天享受了明星待遇啊!”

軍運會志願者助力漢馬

“參與武漢盛會 是驕傲也是享受”

2018漢馬再次受到各地跑友交口稱讚,在這背後,站著許多為此默默付出的人。其中,在全程終點武漢歡樂谷引導跑友登上擺渡車,並且把跑友送到地鐵站的32名軍運會志願者,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承擔了今年漢馬“42+1”的重要一環,確保了漢馬“最後一公里”行程的圓滿。

軍運會吉祥物“兵兵”吸粉無數

在漢馬現場服務的32名軍運會志願者各有分工,來自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的邵會森與在英國讀完研究生後回到武漢創業的蔡澤文,化身軍運會吉祥物“兵兵”宣傳軍運會。而早已成為網紅的“兵兵”,這次在漢馬賽場亮相後,同樣受到了全球跑友和現場工作人員的青睞。

出現在現場的卡通人物“兵兵”,穿戴上厚厚的靴子、棉衣和沉重的頭盔,不一會兒就被捂得全身濕透,每人輪流扮演一小時“兵兵”的邵會森和蔡澤文卻樂在其中。邵會森說:“志願者分工不同,雖然很熱,我們還是很開心,很有樂趣。”蔡澤文也說:“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能為家鄉舉辦大型賽事活動出點力,感覺很棒。”

記者在現場看到,幾乎所有完成比賽的參賽者看到站在擺渡車入口歡迎他們上車的“兵兵”時都眼前一亮,爭相上前與“兵兵”握手、合影。一位26歲的山東選手更是興奮地沖上前抱著“兵兵”,與“兵兵”頭頂頭照了張照片,他說:“我知道明年武漢要舉辦世界軍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辦軍運會。這個吉祥物真是太可愛了。”

身在現場卻只能通過朋友圈看漢馬

來自武漢商學院體育學院大三的軍運會骨幹志願者任玨婉,15日5時30分搭乘地鐵前往歡樂穀集結,準備參加漢馬志願服務。一進地鐵,任玨婉就發現車廂內貼滿了漢馬宣傳海報,於是用手機拍下發了個“朋友圈”。

7時30分,在全程終點服務漢馬的所有軍運會志願者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先後進行了佇列訓練、呼喊口號、才藝展示等提升士氣、活躍氛圍的準備工作。短暫的放鬆時刻,任玨婉發現“朋友圈”已經被漢馬刷了屏,一位父親推著輪椅上的女兒一起奔跑的畫面,讓她深受感動,並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為跑友服務的工作。

之後,忙著服務漢馬同時宣傳軍運會的任玨婉和夥伴們,再無暇通過“朋友圈”看漢馬。而且,擺渡車上車點距離漢馬賽道比較遠,軍運會志願者們也完全看不到比賽場面。武漢紡織大學的研究生王政說:“漢馬是一場盛大的PARTY,雖然看不到比賽,但能參與志願服務我感覺是一種享受。”

漢馬跑友也想當軍運會志願者

10時之後,漢馬全程參賽者陸續完成42.195公里的比賽,他們的最後一公里行程,就是從歡樂谷乘坐擺渡車到附近的仁和路地鐵站乘車。這段行程看似無關大局,實際上卻關乎所有參賽者對漢馬的整體印象和口碑。因此,軍運會志願者們承擔的這項任務很重。

在漢馬參賽者坐滿一輛大巴車後,來自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的軍運會志願者李暄和張冉亮,先後跟隨前兩輛大巴車把參賽者送到地鐵站。一路上,他們還向車上的各地參賽者們介紹武漢正在籌辦世界軍人運動會。張冉亮說:“很多跑友聽說我們是軍運會志願者時,還向我們打聽怎麼才能參加軍運會志願服務工作。”

天公作美,這次漢馬進行得相當順利,不少參賽者跑完全程後都不太累,仍然情緒高漲,這讓送站的軍運會志願者、中國地質大學

【編輯:李茜】

外籍選手因病缺席比賽仍現場加油

“武漢真是一座熱情開放的城市”

“加油,加油!”來自莫爾達瓦共和國的優瑞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為賽道上揮汗的選手們加油助威,巧的是,前幾周他剛參加了“大學生馬拉松”,他還獲得了首批“東湖旅遊體驗官”的聘書。

比賽當天,儘管他身體抱恙虛弱,聲音有點嘶啞,不方便喊大聲,但還是為每位跑過的選手豎起大拇指。

“今天我的角色不再是選手,而是觀眾。我被啦啦隊的精神風貌圈粉,很幸運成為呐喊助威的志願者團隊一份子。武漢馬拉松是我參加最特別的一次,我看到很多像我一樣的外籍選手參與其中,武漢真是一座熱情開放的城市!”優瑞還不時用手機拍下現場觀眾呐喊助威的場面,以及不遠處東湖中龍舟隊加油的畫面,不願錯過任何一個有趣的鏡頭。

選手為大學生志願者點贊

他們是漢馬最美的服務者

“喔喔喔!”當漢馬選手們精疲力盡地跑過終點時,都會迎來一陣激動人心的歡呼聲。身穿藍色馬甲的賽後引導大學生志願者列隊為選手喝彩,“一對一”貼身服務帶領選手到補給站、領物資、按摩恢復等。

這群貼身服務的賽後引導員是來自武漢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我們學校來了120人當志願者,是從學校1000多名報名者中選出來的。”在歡樂穀終點站,湖北大學志願者領隊劉璿告訴記者,學生志願者早上6點半就來到歡樂穀終點,為了保證最後一名選手也能獲得最好的服務,學生們要一直堅守到下午3點半才能離開。中午就吃組委會送來的盒飯,但因為選手們集中達到終點的時間都在中午左右,許多學生都顧不上吃午飯。

大學生們對於能參與漢馬這樣的大型體育賽事非常自豪,對工作也相當負責任。當記者邀請志願者們接受採訪、合影時,許多人都拒絕,說:“我們要做好服務,不能離開半步。”

來自北京的32歲選手董蔚然第一次參加漢馬,完賽成績是2小時56分。他一邊走出終點完賽通道,一邊揮手向歡呼的人群示意。他激動地說:“我剛慢慢走過終點通道時,腦子還有點蒙,突然一陣歡呼聲迎來,武漢人真熱情!今天享受了明星待遇啊!”

軍運會志願者助力漢馬

“參與武漢盛會 是驕傲也是享受”

2018漢馬再次受到各地跑友交口稱讚,在這背後,站著許多為此默默付出的人。其中,在全程終點武漢歡樂谷引導跑友登上擺渡車,並且把跑友送到地鐵站的32名軍運會志願者,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承擔了今年漢馬“42+1”的重要一環,確保了漢馬“最後一公里”行程的圓滿。

軍運會吉祥物“兵兵”吸粉無數

在漢馬現場服務的32名軍運會志願者各有分工,來自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的邵會森與在英國讀完研究生後回到武漢創業的蔡澤文,化身軍運會吉祥物“兵兵”宣傳軍運會。而早已成為網紅的“兵兵”,這次在漢馬賽場亮相後,同樣受到了全球跑友和現場工作人員的青睞。

出現在現場的卡通人物“兵兵”,穿戴上厚厚的靴子、棉衣和沉重的頭盔,不一會兒就被捂得全身濕透,每人輪流扮演一小時“兵兵”的邵會森和蔡澤文卻樂在其中。邵會森說:“志願者分工不同,雖然很熱,我們還是很開心,很有樂趣。”蔡澤文也說:“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能為家鄉舉辦大型賽事活動出點力,感覺很棒。”

記者在現場看到,幾乎所有完成比賽的參賽者看到站在擺渡車入口歡迎他們上車的“兵兵”時都眼前一亮,爭相上前與“兵兵”握手、合影。一位26歲的山東選手更是興奮地沖上前抱著“兵兵”,與“兵兵”頭頂頭照了張照片,他說:“我知道明年武漢要舉辦世界軍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辦軍運會。這個吉祥物真是太可愛了。”

身在現場卻只能通過朋友圈看漢馬

來自武漢商學院體育學院大三的軍運會骨幹志願者任玨婉,15日5時30分搭乘地鐵前往歡樂穀集結,準備參加漢馬志願服務。一進地鐵,任玨婉就發現車廂內貼滿了漢馬宣傳海報,於是用手機拍下發了個“朋友圈”。

7時30分,在全程終點服務漢馬的所有軍運會志願者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先後進行了佇列訓練、呼喊口號、才藝展示等提升士氣、活躍氛圍的準備工作。短暫的放鬆時刻,任玨婉發現“朋友圈”已經被漢馬刷了屏,一位父親推著輪椅上的女兒一起奔跑的畫面,讓她深受感動,並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為跑友服務的工作。

之後,忙著服務漢馬同時宣傳軍運會的任玨婉和夥伴們,再無暇通過“朋友圈”看漢馬。而且,擺渡車上車點距離漢馬賽道比較遠,軍運會志願者們也完全看不到比賽場面。武漢紡織大學的研究生王政說:“漢馬是一場盛大的PARTY,雖然看不到比賽,但能參與志願服務我感覺是一種享受。”

漢馬跑友也想當軍運會志願者

10時之後,漢馬全程參賽者陸續完成42.195公里的比賽,他們的最後一公里行程,就是從歡樂谷乘坐擺渡車到附近的仁和路地鐵站乘車。這段行程看似無關大局,實際上卻關乎所有參賽者對漢馬的整體印象和口碑。因此,軍運會志願者們承擔的這項任務很重。

在漢馬參賽者坐滿一輛大巴車後,來自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的軍運會志願者李暄和張冉亮,先後跟隨前兩輛大巴車把參賽者送到地鐵站。一路上,他們還向車上的各地參賽者們介紹武漢正在籌辦世界軍人運動會。張冉亮說:“很多跑友聽說我們是軍運會志願者時,還向我們打聽怎麼才能參加軍運會志願服務工作。”

天公作美,這次漢馬進行得相當順利,不少參賽者跑完全程後都不太累,仍然情緒高漲,這讓送站的軍運會志願者、中國地質大學

【編輯:李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