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普陀山IPO之謎

文 | 意卿

“求能力去峨眉山拜普賢菩薩”“求考取功名去五臺山拜文殊菩薩”“求健康去九華山拜地藏菩薩”“求平安去普陀山拜觀音菩薩”

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 形似蒼龍海, 面積近13平方公里, 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 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是首批國家中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務院首批公佈的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國作為世界佛教文化傳播範圍最廣的國家, 以超3億人的信徒排世界第一。 也正因此, 四大佛教名山香客不斷, 往來遊客絡繹不絕。

在普陀山之前, 四大佛教的兩大名山, 峨眉山、九華山已經順利登入A股市場。

如今, 普陀山也要登陸A股——2018年4月2日, 中國證監會披露了普陀山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普陀山能否上市?

普陀山的神秘股東到底是誰?

普陀山能否順利過會?

這跟其股東密切相關。

上市可以造富, 因此, 誰是普陀山上市的最大受益者也就頗為關鍵。

資料顯示, 佛教名山普陀山要上市的消息之後, 這引來了佛教協會和宗教界人士的關注, 大家紛紛認為, 如果以“普陀山”名義上市, 難脫佛教商業化之嫌。

對此, 普陀山的神秘東家開始現身了——其股東舟山國資委不得不在官網做出回應:“反對利用宗教商業炒作, 如上市審核通過, 在提交股票名稱審核時,

充分考慮各方關切, 不以‘普陀山’作為股票名稱”。

原來, 根據普陀山的招股書, 普陀山的控股股東為普發集團, 其股權架構為普發集團占比58.04%, 舟山市國資公司為13.79%、浙旅集團為28.17%。

而普發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為舟山市國資委, 其通過舟山汽運控制13.79%的股份, 總共控制公司71.83%的股份, 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可以說, 舟山市國資委作為典型的地方國企, 這給普陀山以強大的政府背景, 再加上普陀山作為宗教文化的排他性資源, 普陀山的資源可謂是絕無僅有。

那麼, 究竟能不能上市呢?這需要按照證監會的審核規則來判斷:

按照《證券法》第13條第1款規定, 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符合如下四個條件, 一、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二)具有持續盈利能力,

財務狀況良好;(三)最近三年財務會計檔無虛假記載, 無其他重大違法行為;(四)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另外, 據公開資料, 關於2018年最新A股的審核標準, 據3月下旬流傳出來的最新IPO視窗指導標準為:“最近三年扣非後淨利潤不低於1億, 主機板當年不低於8000萬元, 中小創板當年不低於5000萬元。 ”

於是, 在這樣的背景下, 目前的A股市場等待排隊的企業當中, 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為擔心利潤不夠或被現場核查而主動撤回申報材料。

普陀山第一條顯然沒有問題, 股東背景及組織建構完整, 那麼, 普陀山十分具備持續盈利能力且財務狀況良好呢?

我們且看其財務表現。

普陀山:存在疑點的增長率

作為證監會頗為看中的持續盈利能力,

普陀山具備嗎?

這值得商榷。

一方面, 以獨特海島自然景觀為基礎, 天然的自然環境與佛教文化融為一體的海天佛國景觀構成普陀山風景區獨具特色的景觀特徵和獨特優勢。

再加上旅遊消費升級, 於是, 普陀山遊客不斷。

然而, 另外一方面, 從接待量指標來看, 雖然近年來普陀山景區也是逐年大幅上升, 但是,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2017年遊客接待增長率高達16.05%的情形下, 公司淨利潤增長率卻在2017年同比下降3.58%。

並不能保證盈利的持續增長。

招股書中解釋稱, 2016年出現的營業收入, 利潤總額較高是因為處置了投資性房地產所致。 那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增長率呢?其結果同樣令人疑問,

2016年遊客接待量保持14.36%的高增長率, 但是同期的扣除非經常損益淨利潤的增長率卻同樣負增長2.14%。

總體來看, 普陀山的毛利率, 淨利潤率均保持在較高水準。 公司2015年至2017年毛利率分別為70.53%、64.79%、66.83%。 銷售淨利率分別為29.25%、28.45%、30.74%, 從利率指標來看是難得可貴的優質公司, 照理來說如此高水準的毛利率, 隨著接待遊客數量的增長, 其利潤增長率也應該水漲船高才對, 但是現實有時候確實很骨感。

其次雖然普陀山連續兩年高達10%以上的強勁遊客量增長, 那麼對於舟山群島來說運輸業的收入肯定也會同比大幅增長, 像客運對於普陀山這樣的群島景區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剛需。 然而真實的資料卻讓GPLP君(微信號gplpcn)感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2016年客運增長都只有百分之一點多,2017年維持在6%-10%左右,但這與遊客增長量偏離的程度還是大。難道是專線和包車的結構變化導致遊客增長率與客運增長率不符合?在招股說明書中的披露看來顯然不是。

從披露資料中GPLP君可以看出專線客運量和包車客運量基本變化不大,不足以導致遊客增長率與客運增長率偏離幅度巨大。

那麼如此高的遊客接待量增長率確實讓人很疑惑。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遊客量的構成“2017年度,普陀山景區(不含朱家尖景區)接待遊客857.86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4.43%,朱家尖景區接待遊客764.14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7.93%,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合計接待遊客人數合計達162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6.05%。”

從招股書的披露可以看出高達1600多萬人次的遊客量包含了普陀山景區和鄰近的朱家尖景區。然而實際上大部分遊客只是坐船往返遊覽兩個區域的景觀,簡單的把遊客相加是否意味著重複統計?

然而,具體的財務明細和資料,以及相應科目如何處理,普陀山並未披露更進一步的資料,想必這也是發審委所關注的。

因此,普陀山能否上市存在疑點。

普陀山的門票收入都去哪兒?

眾所周知,對於一個旅遊景點來講,門票收入是其主要的營業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山的門票收入到底去哪兒了?

據其招股書顯示,本次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資產,主要包括旅遊客車、旅遊索道、旅遊水路、香品生產、旅遊商品、旅遊配套服務。而未涉及景區門票收入。

其中主要原因為:據國務院2006年出臺的《風景名勝區條例》要求,風景名勝區門票由管理機構負責出售,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職能委託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

自此條例實施以後,景區門票不能作為上市主體的收入,由於缺乏收入大頭的門票業務,對景區的盈利要求是一項挑戰。

但早在1997年上市的峨眉山A並未受此條例影響。

而九華旅遊在上市前也曾將門票收入剝離。

因此,對於九華旅遊及普陀山來講,其上億的門票收入到底去哪兒了?

從目前公開的資料,以2017年招股書披露的遊覽人數簡單計算門票收入(1622萬人,160元/人),門票收入規模高達26億元。

門票的收入在招股書中沒有說明,但是通過網路在門票預定介面發現入帳公司為“舟山市普陀山大資料發展有限公司。”

招股書中顯示舟山普陀山大資料發展有限公司為普陀山控制的企業,而兩者都同屬於舟山市國資委管轄,如此龐大的收入最終去向哪裡呢?

是支援了舟山市的地方建設了嗎?或許吧。

主營業務單一 普陀山登陸A股成謎

如果遊客下降,會對普陀山的營收有影響嗎?

答案是肯定的。

普陀山的營收以運輸服務為主,客運占了收入的82.14%,其他類別的業務貢獻度較小。

反觀峨眉山A(不考慮門票收入)和九華旅遊的收入構成酒店業務,旅行社業務均對收入貢獻了較大比例。

其營業收入單一,如果遊客減少,其運輸服務自然隨之降低,因此,這對普陀山來講並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當然,此次上市募集資金也跟主營業務密切相關,據其招股書顯示,其主營業務主要用於客運索道的升級改造項目——“索道升級改造項目建成後單向最大設計運量由改造前的1050人/小時提高至3000人/小時,運力大幅提升,能夠有效減少目前旺季高峰時段索道客運壓力。”但是最終提高的還是客運這一業務,未能在其他業務上有所表現。

資料顯示,伴隨經濟消費升級,旅遊需求的表現形式也逐漸往多樣化趨勢發展。因此在多行業、多管道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實現改革轉型跨越、推動經營轉型、打造精品旅遊項目成為突圍市場的必要手段。

如今的普陀山也正在改變,根據其招股書,“普陀山已經著手打造新型業務增長點,發展融合遊樂、休閒、運動、養生等功能的旅遊業務綜合體。”

然而,通過景區改革打破現有業務模式,普陀山依舊需要時間。

因此,普陀山能否順利IPO,讓我們等待時間的答案。

2016年客運增長都只有百分之一點多,2017年維持在6%-10%左右,但這與遊客增長量偏離的程度還是大。難道是專線和包車的結構變化導致遊客增長率與客運增長率不符合?在招股說明書中的披露看來顯然不是。

從披露資料中GPLP君可以看出專線客運量和包車客運量基本變化不大,不足以導致遊客增長率與客運增長率偏離幅度巨大。

那麼如此高的遊客接待量增長率確實讓人很疑惑。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遊客量的構成“2017年度,普陀山景區(不含朱家尖景區)接待遊客857.86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4.43%,朱家尖景區接待遊客764.14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7.93%,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合計接待遊客人數合計達162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6.05%。”

從招股書的披露可以看出高達1600多萬人次的遊客量包含了普陀山景區和鄰近的朱家尖景區。然而實際上大部分遊客只是坐船往返遊覽兩個區域的景觀,簡單的把遊客相加是否意味著重複統計?

然而,具體的財務明細和資料,以及相應科目如何處理,普陀山並未披露更進一步的資料,想必這也是發審委所關注的。

因此,普陀山能否上市存在疑點。

普陀山的門票收入都去哪兒?

眾所周知,對於一個旅遊景點來講,門票收入是其主要的營業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山的門票收入到底去哪兒了?

據其招股書顯示,本次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資產,主要包括旅遊客車、旅遊索道、旅遊水路、香品生產、旅遊商品、旅遊配套服務。而未涉及景區門票收入。

其中主要原因為:據國務院2006年出臺的《風景名勝區條例》要求,風景名勝區門票由管理機構負責出售,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職能委託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

自此條例實施以後,景區門票不能作為上市主體的收入,由於缺乏收入大頭的門票業務,對景區的盈利要求是一項挑戰。

但早在1997年上市的峨眉山A並未受此條例影響。

而九華旅遊在上市前也曾將門票收入剝離。

因此,對於九華旅遊及普陀山來講,其上億的門票收入到底去哪兒了?

從目前公開的資料,以2017年招股書披露的遊覽人數簡單計算門票收入(1622萬人,160元/人),門票收入規模高達26億元。

門票的收入在招股書中沒有說明,但是通過網路在門票預定介面發現入帳公司為“舟山市普陀山大資料發展有限公司。”

招股書中顯示舟山普陀山大資料發展有限公司為普陀山控制的企業,而兩者都同屬於舟山市國資委管轄,如此龐大的收入最終去向哪裡呢?

是支援了舟山市的地方建設了嗎?或許吧。

主營業務單一 普陀山登陸A股成謎

如果遊客下降,會對普陀山的營收有影響嗎?

答案是肯定的。

普陀山的營收以運輸服務為主,客運占了收入的82.14%,其他類別的業務貢獻度較小。

反觀峨眉山A(不考慮門票收入)和九華旅遊的收入構成酒店業務,旅行社業務均對收入貢獻了較大比例。

其營業收入單一,如果遊客減少,其運輸服務自然隨之降低,因此,這對普陀山來講並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當然,此次上市募集資金也跟主營業務密切相關,據其招股書顯示,其主營業務主要用於客運索道的升級改造項目——“索道升級改造項目建成後單向最大設計運量由改造前的1050人/小時提高至3000人/小時,運力大幅提升,能夠有效減少目前旺季高峰時段索道客運壓力。”但是最終提高的還是客運這一業務,未能在其他業務上有所表現。

資料顯示,伴隨經濟消費升級,旅遊需求的表現形式也逐漸往多樣化趨勢發展。因此在多行業、多管道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實現改革轉型跨越、推動經營轉型、打造精品旅遊項目成為突圍市場的必要手段。

如今的普陀山也正在改變,根據其招股書,“普陀山已經著手打造新型業務增長點,發展融合遊樂、休閒、運動、養生等功能的旅遊業務綜合體。”

然而,通過景區改革打破現有業務模式,普陀山依舊需要時間。

因此,普陀山能否順利IPO,讓我們等待時間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