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在5平米地裡一干就15年!有人穿越半個浦陽城只為找他看一眼

這位師傅在實驗中學旁邊開著一間修車鋪, 2003年開始擺攤, 一直堅持到今天, 一做就是15年(其中換過攤位)。 憑藉熟練的手藝和熱心的服務,

修車鋪在周邊已是小有名氣。 顧師傅靠著這個只有五平米的修車鋪, 養活了一家人, 讓周邊人羡慕的同時, 也贏得了這個城市的尊重。

老人姓顧, 今年66歲。 改革開放後不久, 顧師傅發現路邊修自行車的攤點生意不錯, 便埋頭學起了修車的行當。

他認真的向中餘鄉的一個老師傅學習, 不到幾個月, 從補車胎到換零件、正車圈、修支架等修理活兒樣樣熟練。

幾十年來, 經他手修理的自行車從28英寸的鳳凰、解放變成了精巧的折疊車或山地車, 從“塑膠輪”到山地車。 不同年代的代步工具都不一樣,

自行車的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千篇一律的老樣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車代替。

顧師傅說, 自己做生意關鍵是要誠實, 不能亂敲顧客的錢, 只要自己不虧本, 絕不賺昧心錢。 修車的人都知道, 取一兩個螺帽, 掰個車簍、緊下鏈條, 這只值一兩元錢的小事, 通常是不收費的。 憑著顧師傅骨子裡的樸實和厚道, 在那一帶留下了較好的口碑。

守攤幾十年來, 顧師傅特別關照老人, 他們來修車一律只收零件費不收工錢, 許多人因修車成了他的忘年交。 很多時候, 早上還未開張, 就有急著上學的學生、上班的人來求助。 這樣的突發情況不知道遇到多少次...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私家車、電動車,乃至這兩年共用單車的出現,修自行車的生意一落千丈。補車胎5元、換發條10元...按顧師傅每天修理5輛自行車計算,每天收入50元不到,但這裡面一大半都是成本,加上顧師傅修車多是半賣半送,收益可想而知。

現在,街頭的自行車修車攤正在飛快消失,浦江城內的修車鋪也所剩無幾了,曾經跟著顧師傅學修車的徒弟也早已另謀出路,顧師傅卻選擇了繼續堅持。家裡人開始好說歹說叫他把攤收了,回家享享福,顧師傅說自己就是個執拗的性格,現在身體還硬朗著,只要修得動,會一直修下去。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身邊很普通的人,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沒有一鳴驚人的成績。但是和我們有一樣的淚水和笑容,柴米油鹽,喜怒哀樂,簡簡單單。有人說“匠人”精神已經在中國消失,這個詞也快被用爛了,其實還有一些人在苦苦堅守。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顧師傅選擇了慢下腳步。這些工具和這輛板車都跟隨他10多年了多年了。學生時代的我們都騎過自行車,風吹起頭髮,騎著騎著,我們長大離家告別了少年,各自散落在天涯。你還記得你的自行車後座上又載過誰嗎?

圖文:鄭定志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圖說》用圖片記錄浦江,歡迎投稿,投稿發出都有稿費。投稿郵箱:xiaopu@pujiang.cn (請注明收款的支付寶或微信)

~~~打造浦江本地生活~~~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私家車、電動車,乃至這兩年共用單車的出現,修自行車的生意一落千丈。補車胎5元、換發條10元...按顧師傅每天修理5輛自行車計算,每天收入50元不到,但這裡面一大半都是成本,加上顧師傅修車多是半賣半送,收益可想而知。

現在,街頭的自行車修車攤正在飛快消失,浦江城內的修車鋪也所剩無幾了,曾經跟著顧師傅學修車的徒弟也早已另謀出路,顧師傅卻選擇了繼續堅持。家裡人開始好說歹說叫他把攤收了,回家享享福,顧師傅說自己就是個執拗的性格,現在身體還硬朗著,只要修得動,會一直修下去。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身邊很普通的人,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沒有一鳴驚人的成績。但是和我們有一樣的淚水和笑容,柴米油鹽,喜怒哀樂,簡簡單單。有人說“匠人”精神已經在中國消失,這個詞也快被用爛了,其實還有一些人在苦苦堅守。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顧師傅選擇了慢下腳步。這些工具和這輛板車都跟隨他10多年了多年了。學生時代的我們都騎過自行車,風吹起頭髮,騎著騎著,我們長大離家告別了少年,各自散落在天涯。你還記得你的自行車後座上又載過誰嗎?

圖文:鄭定志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圖說》用圖片記錄浦江,歡迎投稿,投稿發出都有稿費。投稿郵箱:xiaopu@pujiang.cn (請注明收款的支付寶或微信)

~~~打造浦江本地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