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應城“醫共體來了”!家門口也能上大醫院啦!

和生病就跑大醫院say bye

“醫共體”讓你在家門口看好病

昨天(4月13日)下午

應城市中醫醫院在楊河鎮中心衛生院舉行“醫共體”醫院掛牌成立

應城網4月14日訊(特約記者黃海威):4月13日上午, 應城市中醫醫院在楊河鎮中心衛生院舉行“醫共體”醫院掛牌成立, 成為應城市首個“醫共體”醫院, 這標誌著兩家醫院在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醫共體”是指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四位元一體”的區域醫療共同體。

該“醫共體”醫院成立後, 作為“醫共體”的主體醫院, 應城市中醫醫既暨定期委派骨幹醫生到楊河鎮中心衛生院坐診, 還積極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 重點通過開展管理幫扶、技術合作、人才交流、專家門診、設備支援等多種形式, 充分發揮現有醫療資源的最大效能, 讓更多患者選擇在家門口看病, 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應城市楊河鎮中心衛生院負責人表示, 該院將以此為契機, 強化內部管理, 創新服務理念, 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美好的健康需要。 市中醫醫院負責人表示, 將為醫共體醫院提供臨床醫療、科研學術等方面的技術支援,

定期指派專家坐診、會診、學術講座和業務指導, 開通轉診綠色通道, 優先安排醫共體醫院醫務人員進修, 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分享。

掛牌儀式結束後, 應城市中醫醫院4名專家在楊河中心衛生院分別就神經內科有關方面知識進行了專場授課交流。

醫共體? 啥意思?

“醫共體”, 是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的簡稱, 以縣級醫院為龍頭, 整合縣鄉醫療衛生資源, 實施集團化運行, 形成一個緊密型的醫療管理組織。 它是努力實現醫療資源分享, 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開展雙向轉診、分級診療, 在醫共體內部實現醫療救治的快速通道。

學渣表示……聽不懂……

打個比方, 一個醫共體相當於一家醫院, 對老百姓來說, 去鄉鎮衛生院看病, 好比是在縣級醫院內的一個科室看病。

“醫共體”具有哪些優勢

群眾能夠實現就近就醫, 在家門口享受到與大醫院一樣優質的診療和檢查檢驗等服務。

實現便捷就醫, 在醫共體內享受轉診綠色通道、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多項便民惠民政策。

節省醫療費用, 使居民在醫共體內就能夠看好病, 減少跨區域的無序流動, 增強群眾獲得感。

可以更加精准對接和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醫共體”可以做到

聯合門診, 專家下沉, 雙向轉診

共用電子處方、電子病歷、檢查報告、健康檔案、遠端會診

統一人員培訓

統一醫療品質管制

統一物資採購

統一醫保結算

……

“醫共體”將實現

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流向基層, 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率提升”。

在醫療機構之間建立統籌協調和分工合作機制, 著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準,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新格局。

總結一下

醫共體內實現醫療資源和資訊共用, 實現醫療服務同質化。 老百姓在鄉鎮衛生院看病, 縣級醫院同樣能獲取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資料, 醫共體內門診掛號、入院出院、床位使用、手術檢查安排等情況互聯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 在現有醫聯體的模式下, 老百姓在基層衛生院看病配藥, 有些藥物基層是配不到的, 醫保政策是享受不到的。 但成立醫共體後,醫保支付實現統籌,實施多元複合醫保支付方式。

但成立醫共體後,醫保支付實現統籌,實施多元複合醫保支付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