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企人如何加入民企?一個知名Loser的幾點忠告

2016年中, 我靠著一篇評論樂視的文章(《留外企還是去民企, 關鍵的是你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陰差陽錯的過了一把“網紅”癮, 在外企/民企間成功的掀起了一場撕逼大戰, 並最終導致自己做出了離開職場, 開啟一段自由職業者之路的決定, 這不能不說命運對我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如今在做了一年半“靠出賣色相和思想謀生的”自由職業者之後;在以服務民企(尤其是互聯網初創公司)和央企為主要金主的講課/做諮詢的經歷之後, 我突然發現, 自己對民企的觀感有了不少的改變。 同時也對後來者(正在外企拼搏的職業經理人;剛剛進入職場的迷惘小白;人到不惑深陷中年危機的油膩大叔大媽們),

應該如何順勢而為地在這兩種風格迥異的公司之間做選擇, 有了和以前頗為不同的解讀。

再加上前天晚上和一位我的前下屬---曾做過多年如雞肋般可有可無的外企項目經理,

如今的互聯網民企新晉精英的一番深入對話, 最終讓我強烈的產生了, 和現在還在中國外企裡面混飯吃的職場童鞋們, 說幾句知心話的衝動。 於是趕忙打開電腦, 如水銀瀉地般的成就了這篇職場攻略。

如果你真的已經對自己的外企職業生涯產生了無法化解的厭倦, 但又不知道該不該, 以及以一種什麼樣的正確姿態投身火熱的民企, 那麼這篇攻略性質的文章將是為你們量身定制的葵花寶典, 保證史上最佳, 沒有之一!!!

在大夥磨刀霍霍的準備隨著此篇攻略揮刀自宮之前, 首先請容許我花幾分鐘時間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前下屬的背景, 因為任何一種牛逼的武功都是有其適應性的,

在練之前你一定要瞭解她的對症人群。 同時你也要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自我認知, 否則一旦因為衝動而做出了錯誤的舉動(比如說割掉了那個小JJ), 那Peter哥可不負責幫你把它接回去啊。

這是位35歲左右的職場輕熟男, 畢業於非頂級的985高校, 出身中庸(既不是鳳凰男, 也非什麼富二代/官二代)。 大學一畢業就從二線城市來了北京打拼, 一直在外企擔任近似IC的Role(流程提升專員/專案管理經理/用戶體驗團隊Leader……), 如今已婚已育, 有房有車(靠貸款買的):

“肚子有點大, 錢包不太鼓, 理想沒丟完, 可現實更殘酷”---這幾句話應該就是他現在生活和職業狀態的真實寫照。

13年前當他剛剛加入外企時, 也曾經頗為自豪和驕傲過一陣:因為令人豔羨的工作環境/人性化的企業文化,

當然還有不錯的薪酬待遇。 可就在他埋頭拼搏, 滿心歡喜的在外企中升職加薪, 打算一路飛奔到底時, 誰曾想風雲突變:隨著一波波裁員關門等負面消息的出現, 外企正以一種不可遏制的頹廢勢頭一路下滑。 可於此同時, 民企(尤其是互聯網初創公司)卻高歌猛進過關斬將, 不但逐步的進入了原本被外企牢牢把控的商業領域, 甚至在某些行業還將那些國際巨頭在本土市場打的滿地找牙---比如說社交媒體, 互聯網應用, 以及電子商務……

看著身邊的老闆/同事以及下屬, 以一種越來越不“優雅”的姿態告別外企。 這位職場輕熟男開始感到了深深的迷茫, 以及一股從未有過的壓力:

1

繼續在外企死磕, 像以前那樣按部就班的等待越來越少的升職加薪的機會?

2

還是順勢而為, 在下一波裁員潮到來之前, 主動的加入火熱的民企, 讓自己涅槃重生, 選擇一種全新的職業和生活狀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在經過了一番痛苦的掙扎之後, 他毅然的接受了獵頭朋友的推薦, 去一家規模不大的互聯網初創公司面試。其實說實話,面試對他並不是新鮮事,因為在過往13年的外企職業經歷中,他一共換過3家公司,至於面試,那就更多了。因此在第一/二輪的面試中,他以其扎實的職業經歷/管理經驗/成熟穩重的心態,給對方公司的HR和招聘主管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於是最終將他推薦給了創始人,去直接溝通最令他感興趣的話題:

職責範圍,發展空間,還有薪酬。

記得和CEO談完話的那天深夜,我接到了他打給我的一通要求“免費”諮詢職業抉擇的電話(要知道我現在可是靠這些玩意兒吃飯的啊!我的一對一輔導/諮詢的收費可是很高的啊!!)。一番溝通下來,我終於Get到了令他鬱悶和無法做出決定的痛點:

1

職責範圍不清晰。

2

Title給的有點低。

3

關於薪資和未來的發展機會,感覺“忽悠”的成分比較大。

因為對方是一家成立剛剛3年的初創型企業,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和競爭的改變,其管理架構這一年來一直都在不斷的調整。就包括他正在面試的這個崗位:

連一個清晰的JD(Job Description)都沒有!我一問CEO,結果他居然說:‘那你覺得這個位置應該幹點啥?你建議組織架構應該怎麼搭建?你打算怎麼在這個崗位上為公司創造價值?’。我靠,簡直就是一問三不知啊!而最令我鬱悶的是:

本來講好的是一個VP的Title,可談完後CEO覺得我沒有民企工作的經驗,但是又感到挺有潛力,因此打算先給我一個“高級總監”的頭銜,薪資也只比我現在高了一點點---當然,這幫傢伙還是挺會忽悠的,為了不讓我太失落,還是給了我畫了一些大餅:比如承諾可以在一年之內根據我的實際表現靈活調整---不只是薪酬,還包括工作範圍/地盤和Title。可當我問到他們:你們的調薪週期是多久啊?Budget怎麼計算啊?有啥具體的規定嗎?你猜怎麼著?他竟然告訴我說:‘對待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我們沒有Budget!’

哈哈哈,這TMD也太忽悠了吧?!啥都不清楚就敢讓獵頭放消息招人,這也太Low了!!哈哈哈……

聽完這位小盆友的吐槽,我的思緒不禁又飛回到了2015年中---在加入樂視之前,我曾經花了將近9個月的時間,和他們一河灘的C啥O聊天,結果最終還是做出了那個令我至今都深感“驕傲”的決定:為了解放全人類的夢想,加入樂視!!!!嘿嘿嘿……

喂喂,老闆,你還在嗎?你說我現在到底應該怎麼辦啊?你以前去過民企,雖說不太成功(何止不太成功啊?簡直就TMD是一場災難啊!!!嗚嗚嗚……),但您畢竟是老江湖了,趕快給我們分享點秘笈吧?多謝多謝!!

是啊,這麼“不靠譜”的面試溝通,這麼“忽悠人”的承諾,這麼“混亂”的內部管理,到底應不應該去試試呢?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兩年前問我---就是我的那篇一炮走紅的網路熱文出臺之前,那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這麼“虛”的公司,我看就算了吧。好好的在現在的企業先做著,然後走一步看一步,為啥要去承擔這種“不必要”的風險呢?

可如今我不會了,因為殘酷的現實/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我對時局以及未來發展的判斷,我開始深深的明白,並願意坦然的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與其在一艘行將沉沒的豪華遊輪裡溺斃在頭等艙,還不如早點擠上一條外表看似寒酸但是方向正確/船長堅定果敢/全體船員幹勁兒沖天的海盜船。

此時你不用太在意剛上船時買的是幾等艙的船票,因為隨著野蠻“劫掠”的成功;隨著四處征戰時人員的損耗;再加上你自身的努力和流血,那麼最終在到達目的地時,你在船上的位置可能高的連你自己都不敢想像!當然,前提是你要能活到那一天……

想到這,我開始組織語言,一氣呵成的告訴了他我的答案:

1

先上船,而不是先挑艙位:如果你覺得這是一條前途光明,極具海盜精神的帆船的話。

2

別太在意現在的組織架構,因為它絕對不是公司成立之初時的架構,所以也就一定不會是明天可能的架構。如果你覺得它現在的樣子很難看,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Lead it, then change it.

3

談薪酬時讓自己江湖氣一點。在保證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範圍之內(比如Cash部分增加30%或者50%,給自己設個期望值),不要像菜市場買菜似的,去和對方的高層要求那些他們不可能在面試時就能給出的承諾---因為這幫傢伙都精的跟猴子似的,也曾經被騙過無數次了,所以在沒看到你的真實表現之前,他們是不會真正“大方”滴。

4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真的打算放手一博,那麼首先你必須徹底的改變自己的擇業觀念:

你現在(以及今後)要選擇的不是A公司或者B公司,而是一種全新的職業和生活方式。

在外企之間換工作,就像是在同一班列車上換座位:從三等車廂升級到二等車廂,或者公務艙。除了待遇/職位/地盤改變之外,遊戲規則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生活方式也基本一致。可如果你要是選擇了這家初創型公司,那就意味著你要離開現在正在乘坐的火車,扔下泡著枸杞的保溫杯(工作生活的平衡會被打亂),脫下西裝換上救生衣(工作的安全度),上到一條漁船上撒網捕魚。

這種改變,你想過嗎?這種改變,你可以承受嗎?能夠心甘情願嗎??

記得那天的談話進行了快2個小時,最後賓主雙方在一個非常能代表互聯網民企的工作時間段裡,結束了整場的溝通。兩周後,這位小童鞋終於下定決心接受了對方的offer (高級總監而非VP;薪水裡頗含“忽悠”的水分;職責架構“混亂不堪”),從此過上了一種“半夜2點還在發打雞血的朋友圈;週末如有需要隨叫隨到;再不用開20個會還做不了決定;從不會浪費時間忙於扯閑蛋/談合規/講程式,可就是不做實事”的勵志人生……

此時讓我們把鏡頭拉回到前天晚上,也就是那位男主加入到新公司10個月之後。又是在一個“極具互聯網民企作息時間的”深夜,我接到了他打來的一通再次要求“免費”諮詢的電話---好在這一次總算不是聊跳槽了,他想向我請教一些關於如何搭建用戶體驗體系的問題。

當我們聊完正事,我不禁好奇的詢問他在新公司的近況,這下算是打開了他的話匣子,只見他首先興奮的向我報喜:

“老闆,首先要向你炫耀一下啊:我上個月已經升成VP了!而且隨著職務的改變,薪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估計是這幫傢伙覺得我還做的不錯吧,現在不但讓我管理服務/使用者體驗,甚至連賣家管理/品質品控/網頁維護……這些我原來根本都沒管過的東西也一股腦的給了我,現在我的地盤可大了,每天都能接觸和學習到完全不同的新鮮玩意兒,這讓我做的挺起勁兒的!”

隔著電話我都能感受到這小子的興奮和喜悅,回想到10個月前在決定是否加入新公司,他那種極度便秘的狀態時,我不禁調侃到:“怎麼樣,現在不後悔了吧?”

“哦,你說那時候啊?嘿嘿,想想自己那時候的想法真幼稚。老闆,真的挺感激你當初給我的那幾條建議,我現在算是真正的明白了:只有當自己把皮鞋脫掉,挽起褲腳踏踏實實滴把腳踩進泥裡,才能發自內心的理解,為啥外企在中國會混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了。哎,我說老闆啊,不然你也出山吧!像我一樣加入一家初創公司,好好的再玩一把!你還不老,再說天底下的民企也不都是樂視,咱可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您說是這個理兒吧?哈哈哈……”

當通話結束時,牆上的時鐘已經敲過了兩下。我轉身去衛生間準備撒個夜尿然後再睡:出於習慣,也是為了掩飾老男人內心的鬱悶(因為腎虛所以現在上廁所的時間比較長/頻率也比較高),我拿起手機打開了微信,只見就在兩分鐘前,這位新晉互聯網民企的VP剛剛推出了一條朋友圈更新,看著這似曾相識的內容,我的腦海裡不禁又浮現起了在樂視時的火熱戰鬥歲月:

“夜已經很深了,時鐘都敲過了兩下,可辦公室裡還是燈光通明,Team裡的小夥伴們還在為了偉大的理想而拼搏,加油,我愛你們!!”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哎呀媽呀,總算痛快的尿完了,關機碎覺!!!

去一家規模不大的互聯網初創公司面試。其實說實話,面試對他並不是新鮮事,因為在過往13年的外企職業經歷中,他一共換過3家公司,至於面試,那就更多了。因此在第一/二輪的面試中,他以其扎實的職業經歷/管理經驗/成熟穩重的心態,給對方公司的HR和招聘主管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於是最終將他推薦給了創始人,去直接溝通最令他感興趣的話題:

職責範圍,發展空間,還有薪酬。

記得和CEO談完話的那天深夜,我接到了他打給我的一通要求“免費”諮詢職業抉擇的電話(要知道我現在可是靠這些玩意兒吃飯的啊!我的一對一輔導/諮詢的收費可是很高的啊!!)。一番溝通下來,我終於Get到了令他鬱悶和無法做出決定的痛點:

1

職責範圍不清晰。

2

Title給的有點低。

3

關於薪資和未來的發展機會,感覺“忽悠”的成分比較大。

因為對方是一家成立剛剛3年的初創型企業,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和競爭的改變,其管理架構這一年來一直都在不斷的調整。就包括他正在面試的這個崗位:

連一個清晰的JD(Job Description)都沒有!我一問CEO,結果他居然說:‘那你覺得這個位置應該幹點啥?你建議組織架構應該怎麼搭建?你打算怎麼在這個崗位上為公司創造價值?’。我靠,簡直就是一問三不知啊!而最令我鬱悶的是:

本來講好的是一個VP的Title,可談完後CEO覺得我沒有民企工作的經驗,但是又感到挺有潛力,因此打算先給我一個“高級總監”的頭銜,薪資也只比我現在高了一點點---當然,這幫傢伙還是挺會忽悠的,為了不讓我太失落,還是給了我畫了一些大餅:比如承諾可以在一年之內根據我的實際表現靈活調整---不只是薪酬,還包括工作範圍/地盤和Title。可當我問到他們:你們的調薪週期是多久啊?Budget怎麼計算啊?有啥具體的規定嗎?你猜怎麼著?他竟然告訴我說:‘對待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我們沒有Budget!’

哈哈哈,這TMD也太忽悠了吧?!啥都不清楚就敢讓獵頭放消息招人,這也太Low了!!哈哈哈……

聽完這位小盆友的吐槽,我的思緒不禁又飛回到了2015年中---在加入樂視之前,我曾經花了將近9個月的時間,和他們一河灘的C啥O聊天,結果最終還是做出了那個令我至今都深感“驕傲”的決定:為了解放全人類的夢想,加入樂視!!!!嘿嘿嘿……

喂喂,老闆,你還在嗎?你說我現在到底應該怎麼辦啊?你以前去過民企,雖說不太成功(何止不太成功啊?簡直就TMD是一場災難啊!!!嗚嗚嗚……),但您畢竟是老江湖了,趕快給我們分享點秘笈吧?多謝多謝!!

是啊,這麼“不靠譜”的面試溝通,這麼“忽悠人”的承諾,這麼“混亂”的內部管理,到底應不應該去試試呢?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兩年前問我---就是我的那篇一炮走紅的網路熱文出臺之前,那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這麼“虛”的公司,我看就算了吧。好好的在現在的企業先做著,然後走一步看一步,為啥要去承擔這種“不必要”的風險呢?

可如今我不會了,因為殘酷的現實/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我對時局以及未來發展的判斷,我開始深深的明白,並願意坦然的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與其在一艘行將沉沒的豪華遊輪裡溺斃在頭等艙,還不如早點擠上一條外表看似寒酸但是方向正確/船長堅定果敢/全體船員幹勁兒沖天的海盜船。

此時你不用太在意剛上船時買的是幾等艙的船票,因為隨著野蠻“劫掠”的成功;隨著四處征戰時人員的損耗;再加上你自身的努力和流血,那麼最終在到達目的地時,你在船上的位置可能高的連你自己都不敢想像!當然,前提是你要能活到那一天……

想到這,我開始組織語言,一氣呵成的告訴了他我的答案:

1

先上船,而不是先挑艙位:如果你覺得這是一條前途光明,極具海盜精神的帆船的話。

2

別太在意現在的組織架構,因為它絕對不是公司成立之初時的架構,所以也就一定不會是明天可能的架構。如果你覺得它現在的樣子很難看,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Lead it, then change it.

3

談薪酬時讓自己江湖氣一點。在保證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範圍之內(比如Cash部分增加30%或者50%,給自己設個期望值),不要像菜市場買菜似的,去和對方的高層要求那些他們不可能在面試時就能給出的承諾---因為這幫傢伙都精的跟猴子似的,也曾經被騙過無數次了,所以在沒看到你的真實表現之前,他們是不會真正“大方”滴。

4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真的打算放手一博,那麼首先你必須徹底的改變自己的擇業觀念:

你現在(以及今後)要選擇的不是A公司或者B公司,而是一種全新的職業和生活方式。

在外企之間換工作,就像是在同一班列車上換座位:從三等車廂升級到二等車廂,或者公務艙。除了待遇/職位/地盤改變之外,遊戲規則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生活方式也基本一致。可如果你要是選擇了這家初創型公司,那就意味著你要離開現在正在乘坐的火車,扔下泡著枸杞的保溫杯(工作生活的平衡會被打亂),脫下西裝換上救生衣(工作的安全度),上到一條漁船上撒網捕魚。

這種改變,你想過嗎?這種改變,你可以承受嗎?能夠心甘情願嗎??

記得那天的談話進行了快2個小時,最後賓主雙方在一個非常能代表互聯網民企的工作時間段裡,結束了整場的溝通。兩周後,這位小童鞋終於下定決心接受了對方的offer (高級總監而非VP;薪水裡頗含“忽悠”的水分;職責架構“混亂不堪”),從此過上了一種“半夜2點還在發打雞血的朋友圈;週末如有需要隨叫隨到;再不用開20個會還做不了決定;從不會浪費時間忙於扯閑蛋/談合規/講程式,可就是不做實事”的勵志人生……

此時讓我們把鏡頭拉回到前天晚上,也就是那位男主加入到新公司10個月之後。又是在一個“極具互聯網民企作息時間的”深夜,我接到了他打來的一通再次要求“免費”諮詢的電話---好在這一次總算不是聊跳槽了,他想向我請教一些關於如何搭建用戶體驗體系的問題。

當我們聊完正事,我不禁好奇的詢問他在新公司的近況,這下算是打開了他的話匣子,只見他首先興奮的向我報喜:

“老闆,首先要向你炫耀一下啊:我上個月已經升成VP了!而且隨著職務的改變,薪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估計是這幫傢伙覺得我還做的不錯吧,現在不但讓我管理服務/使用者體驗,甚至連賣家管理/品質品控/網頁維護……這些我原來根本都沒管過的東西也一股腦的給了我,現在我的地盤可大了,每天都能接觸和學習到完全不同的新鮮玩意兒,這讓我做的挺起勁兒的!”

隔著電話我都能感受到這小子的興奮和喜悅,回想到10個月前在決定是否加入新公司,他那種極度便秘的狀態時,我不禁調侃到:“怎麼樣,現在不後悔了吧?”

“哦,你說那時候啊?嘿嘿,想想自己那時候的想法真幼稚。老闆,真的挺感激你當初給我的那幾條建議,我現在算是真正的明白了:只有當自己把皮鞋脫掉,挽起褲腳踏踏實實滴把腳踩進泥裡,才能發自內心的理解,為啥外企在中國會混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了。哎,我說老闆啊,不然你也出山吧!像我一樣加入一家初創公司,好好的再玩一把!你還不老,再說天底下的民企也不都是樂視,咱可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您說是這個理兒吧?哈哈哈……”

當通話結束時,牆上的時鐘已經敲過了兩下。我轉身去衛生間準備撒個夜尿然後再睡:出於習慣,也是為了掩飾老男人內心的鬱悶(因為腎虛所以現在上廁所的時間比較長/頻率也比較高),我拿起手機打開了微信,只見就在兩分鐘前,這位新晉互聯網民企的VP剛剛推出了一條朋友圈更新,看著這似曾相識的內容,我的腦海裡不禁又浮現起了在樂視時的火熱戰鬥歲月:

“夜已經很深了,時鐘都敲過了兩下,可辦公室裡還是燈光通明,Team裡的小夥伴們還在為了偉大的理想而拼搏,加油,我愛你們!!”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哎呀媽呀,總算痛快的尿完了,關機碎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