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馴化"的學生如何學會拒絕?學校應開設自我成長課堂

未來網自我保護、相互合作、相互競爭都是人的本性。 “當一個教育體系把好學生都變得缺乏自我邊界、不懂得保護自我的話, 其實是把他的自然本性都破壞了。 ”微信文章《孩子, 你要懂得如何對抗這個世界的黑暗面》的作者劉縣書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以被馴化的動物為例:這就好像一個馴獸團, 被馴化的動物將再也無法回到野外(真實的社會)去生存。

他建議在中小學開設自我成長的課程, 希望既有自上而下的變革, 也有自下而上的推動, 來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有媒體報導, 陶崇園曾將他的學習壓力向父母和家人傾訴, 然而父母無法想像陶崇園所承受的一切, 勸導他能不翻臉就別翻臉。

“這些好學生不知道如何反抗, 他們所受到的教育都是教他們如何隱忍, 很少鼓勵孩子去反抗。 ”劉縣書說道, 那些學生不懂得如何拒絕, 缺乏拒絕的勇氣和表達不滿情緒的能力,

當他們無法直視自己所遭遇到的人性的黑暗面時, 他們就會絕望, 導致悲劇發生。

“應該在中小學課堂, 甚至大學課堂開設自我成長課程, 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不止從生理上也要從心理上, 將孩子的身心結合起來, 去幫助那些不懂得拒絕、自我人格不健全的人重建自我。 ”劉縣書說。

當某些人以冠冕堂皇的身份、名義來侵犯你的權利, 你該怎麼辦?

劉縣書與自己的孩子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對話, 比如, 學校是如何教育學生加強自己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對話中, 劉縣書發現目前中小學課堂對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的課程過於簡單化, 學校只會組織一兩次講座, 邀請公安講解防火防盜防搶劫的知識,

或者邀請一些心裡專家來講解關於如何排解學習焦慮等。

“至今為止, 學校沒有系統地開設就如何教育‘孩子保護自己人身與精神權利’的課堂。 ”劉縣書表示正是因為缺乏相對應的教育, 當他們遭遇到這些陰暗面時, 就會猝不及防、毫無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

劉縣書指出, 目前我國教育忽視了一些問題, 孩子所接觸到的資訊過度地過濾, 只向孩子展示一些積極陽光的內容, 刻意地回避或者隱藏事物本身的陰暗面, 導致孩子對自己或他人的陰暗面過於無知。

要如何改進這種狀況?劉縣書建議, 首先需要改變教育理念, 重建更合乎自然的培養人格的體系, 鼓勵和培養孩子反抗的能力和勇氣。

如果教育過於強調一套標準的操作程式, 教育就會變成格式化的機械唯物模式。 劉縣書強調, 給孩子過濾資訊的目的不是為了製造假像, 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能直面真實、豐富的世界, 讓孩子在真實、複雜的世界中探索創造。

其次, 放寬資訊管控, 增強資訊透明度, 讓資訊更加流通。 通過放寬資訊管控, 提升每個人辨別事物真偽的能力。

最後, 給學生投訴和表達的管道, 在導致悲劇之前及時地防範。

“社會教育需要直面人性與社會的陰陽多面, 通過更健全的教育, 來促進人的自我與人格的自然成長。 ”劉縣書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