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坑!嚴令之下,竟還有培訓機構洗腦式行銷消費家長焦慮!

近年來, 功利教育觀大行其道, 培訓市場魚龍混雜, 推波助瀾。 不少家長架不住廣告“忽悠”, 老師“洗腦”, 報班花費成千上萬, 可到頭來沒讓孩子練就“開掛”本領, 反被部分培訓機構坑錢、坑娃、坑智商。

文化裝門面, 教學靠“含糊”

廣告上寫著“經典誦讀為主、德藝薰陶為輔”, 課程內容“兼顧國藝、西方英文經典、書畫經典、音樂欣賞……”

老師們穿著傳統服飾穿梭在茶室間, 被古典文化深深吸引的家長劉女士咬了咬牙, 拿出17000元給5歲的兒子報了國學館。

這家名為“尚德”的國學館位於廣州市番禺區華南新城的江山帝景會所內, 位置比較隱蔽。

記者以家長身份前去暗訪發現, 館內雖然擺著字畫, 陳設古典, 但通風採光都不好。

教室裡, 讀經機播放著《孟子》, 老師在大聲誦讀, 但大部分五六歲的孩子顯然不感興趣, 在教室裡跑來跑去, 自己玩耍。

接待的吳老師說, 館內開設了2至6歲的幼兒班,

主要學習四書五經, 已經招收了100多名學員。

老師們不講解, 是“不想影響孩子對經文的理解”, 這是國學館的教育理念。

國學館提供的一本讀經教育的“科普”讓人哭笑不得:“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含糊過去!遇到不懂的文句怎麼辦?含糊過去!連續幾頁看不懂怎麼辦?含糊過去!”

劉女士的孩子讀了一些艱深晦澀的古文後感到很困惑, 問老師又從來得不到解釋, 以至於孩子出現不願碰古文書本的情況, 漸漸不喜歡上學了。

老師們“讀經不求甚解”的同時, 卻又言必稱經典。

吳老師說, 國學館有一套英語教程, 是某某著名老師用古英語朗讀的, 讓孩子從小學習英語“文言文”中的經典。

週末的“小茶人”課堂另外收費3200元, 除了教孩子泡茶,

還讀《茶經》。

記者從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瞭解到, 該國學館沒有辦學資質, 未在教育局備案。

另據一些家長反映, 國學館安全衛生缺乏監管, 季節性流行病暴發時, 沒有任何通知, 導致孩子大面積發病。

過後, 國學館的老師竟在朋友圈裡解釋:“孩子生病是家長負能量導致的。 ”無奈之下, 劉女士和部分家長都為孩子選擇了退學。

升學當旗號, 誘導上“戰車”

“國學館的孩子從小背誦四書五經, 可享受名牌大學自主招生降60分的優惠, 這是多麼大的優勢!”“秒算無敵, 1分鐘算百題”……

網上網下, 打著升學旗號對家長進行利益誘導式的洗腦十分常見。

記者在課外培訓機構較為集中的廣州市水蔭路看到, 一家名為“腦力開發中心”的培訓機構門前, 10多位家長坐在椅子上等著孩子下課。

“我家孩子在這裡學習快一年了, 但似乎對他的成績沒有明顯幫助。 ”一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說, 孩子一開始興趣很大, 但半年後就開始有些抵觸。 今天來之前還說不想上課了。 可交了那麼多錢,

硬著頭皮也要來啊。

這位元家長告訴記者, 體驗課上, 老師教的算術技巧使孩子計算速度明顯提高, 讓孩子覺得自己和某些節目裡那些心算神童一樣厲害, 但這其實是假像, 不可持續。 “現在我和孩子都有些後悔, 剩下的課上完我們肯定不會續費了。 ”

在一家名為“朗碩教育”的培訓機構, 教研組老師給記者提供了一套總價高達16800元的“一對一輔導”方案。 該老師稱, 輔導老師是從周邊名校聘請的小學老師。

但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 恰恰是教育部前不久發文明令禁止的行為。

該老師說,儘管教育部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但部分學校的小升初“秘考”仍然存在。

為了規避教育部門監管,該培訓機構每年與不同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參加“秘考”。

不上培訓班,家長很難獲知“秘考”資訊。

別讓功利教育觀害了孩子

教育專家認為,社會上各種忽悠性質的培訓熱,迎合了家長的功利需求,而培訓機構的焦慮行銷,又進一步刺激家長的功利教育觀,違背了教育從興趣出發、尊重人的成長規律等基本原則。

針對目前培訓市場上存在的無證辦學、誇大宣傳等混亂現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建議,將所有培訓機構都納入教育部門監管,由專家委員會審核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實施風險保證金制度,避免機構收取學費後卷款而逃,減少有照無證、無照無證的教育機構游離在監管之外。

此外,專家呼籲,消除功利教育觀,必須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純粹的教育與純潔的課堂學習失色、失效、失位,顯然是違背教學基本規律、教育發展規律的。”廣東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錦華說,家長切勿因為一時焦慮,就盲目聽信、追逐各種培訓機構的忽悠。

熊丙奇認為,應完善社會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不擠在一個跑道比拼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發展進行個性化規劃。

“高分學生能夠根據興趣選擇職業院校,並得到社會認可,成功學雞湯自然也就沒有多大市場了。”

媒體熱評功利教育觀

所謂“功利”,大概是指一種結果導向型的行為模式,以“投入—產出”的經濟模型來主導社會活動,具體到教育上,大概是希望對孩子金錢、時間上的直接投入,可以得到成績、智力上的快速回饋。這種模式套用到教育上,當然看起來不那麼美好,距離“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樣光風霽月的教育觀總還是有些境界差距。

但難以否認的,“功利”恐怕是教育一層抹不去的底色。大概最“功利”的教育觀,無過於“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之類的古訓。這句古訓千餘年傳頌不絕,就因為某種層面展示了教育的真實面相。教育,不只是內向的人格培育,更是外向的參與社會分工的能力培訓。尤其在現代社會,教育早就不是家庭內部事務,它是社會正常運轉的機能之一。現代社會幾乎所有個體,都需要在教育機制裡接受教育層級評定,並以之為基礎參與社會分工乃至階層流動的基礎。在數目字管理的現代社會,教育也不可能不是數位導向的,欲求其毫不“功利”,談何容易?

站在這些家長的角度,也並非不可理解。試問,有哪位父母不願意孩子無憂無慮、草上飛水上漂地快樂成長?誰人不想節省下休息時光,與孩子一道吟風弄月、賞花賞雪?然而,“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置身于現代社會,欲求孩子以毫不功利的態度遊戲人間,以超然遠引的姿態接受教育,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

家長們當然應當放一放沉重的焦慮。但是,一方面選拔機制是分數式的功利選拔,另一方面又希望是心態超然的佛系教育,這又是難以雙全的。在規勸家長不要太“功利”的同時,教育部門也應當把教育視作一個不得不有些“功利”的事情來謀劃,理解教育承載的社會功用與對個體所附加的價值之重大,承認它在現代社會實現社會分工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家長展現的“功利”與“焦慮”的大背景有準確的研判。

教育有些“功利”,本身是可以理解的,關鍵是它的“功利”該怎樣更合理地分配,它“功利”的評價模式該怎樣更科學地設計,它的“功利”該如何與個體人格成長更緊密的貼合,這是在規勸之外更需要下的功夫。

打開一個門戶網站的教育頻道,既能看到“培訓機構坑錢、坑娃、坑智商”的新聞,然而不遠處,也可以檢索到一條“專利、論文、文章發表助你通過名校自主招生”的指南。聯想到名校資源之稀缺,教育競爭之激烈,也就不難理解家長的那顆“功利心”,是如何被撩撥起來的。

——光明網

網友熱議

部分網友認為父母應該從自己做起,多花心思陪伴孩子的成長。

@饒小刀:我就很喜歡我親戚的教育方法,她堅持不讓小孩子上補習班,看電視節目的時候,她會問小孩子,喜不喜歡古詩?若小孩子感興趣,兩個人就一起背詩!不用上補習班,就只是陪著小孩子一起學習國文經典名著。這個社會節奏很快,有的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幾年內就讀完中小學......這股風氣該止止了!

有網友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順其自然。

@dxj:順其自然,孩子保持學習能力、好奇心、獲得幸福能力,家長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成長。對於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陪孩子堅持到底,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還有網友對未來有孩子後表示擔憂。

@笨小孩:嚇得我一身冷汗,以後我的孩子怎麼辦!然而我並沒有這麼多錢去讓孩子學這些。想到這兒我就放心了。

你怎麼看呢?歡迎在留言區說出你的看法。

該老師說,儘管教育部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但部分學校的小升初“秘考”仍然存在。

為了規避教育部門監管,該培訓機構每年與不同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參加“秘考”。

不上培訓班,家長很難獲知“秘考”資訊。

別讓功利教育觀害了孩子

教育專家認為,社會上各種忽悠性質的培訓熱,迎合了家長的功利需求,而培訓機構的焦慮行銷,又進一步刺激家長的功利教育觀,違背了教育從興趣出發、尊重人的成長規律等基本原則。

針對目前培訓市場上存在的無證辦學、誇大宣傳等混亂現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建議,將所有培訓機構都納入教育部門監管,由專家委員會審核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實施風險保證金制度,避免機構收取學費後卷款而逃,減少有照無證、無照無證的教育機構游離在監管之外。

此外,專家呼籲,消除功利教育觀,必須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純粹的教育與純潔的課堂學習失色、失效、失位,顯然是違背教學基本規律、教育發展規律的。”廣東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錦華說,家長切勿因為一時焦慮,就盲目聽信、追逐各種培訓機構的忽悠。

熊丙奇認為,應完善社會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不擠在一個跑道比拼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發展進行個性化規劃。

“高分學生能夠根據興趣選擇職業院校,並得到社會認可,成功學雞湯自然也就沒有多大市場了。”

媒體熱評功利教育觀

所謂“功利”,大概是指一種結果導向型的行為模式,以“投入—產出”的經濟模型來主導社會活動,具體到教育上,大概是希望對孩子金錢、時間上的直接投入,可以得到成績、智力上的快速回饋。這種模式套用到教育上,當然看起來不那麼美好,距離“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樣光風霽月的教育觀總還是有些境界差距。

但難以否認的,“功利”恐怕是教育一層抹不去的底色。大概最“功利”的教育觀,無過於“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之類的古訓。這句古訓千餘年傳頌不絕,就因為某種層面展示了教育的真實面相。教育,不只是內向的人格培育,更是外向的參與社會分工的能力培訓。尤其在現代社會,教育早就不是家庭內部事務,它是社會正常運轉的機能之一。現代社會幾乎所有個體,都需要在教育機制裡接受教育層級評定,並以之為基礎參與社會分工乃至階層流動的基礎。在數目字管理的現代社會,教育也不可能不是數位導向的,欲求其毫不“功利”,談何容易?

站在這些家長的角度,也並非不可理解。試問,有哪位父母不願意孩子無憂無慮、草上飛水上漂地快樂成長?誰人不想節省下休息時光,與孩子一道吟風弄月、賞花賞雪?然而,“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置身于現代社會,欲求孩子以毫不功利的態度遊戲人間,以超然遠引的姿態接受教育,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

家長們當然應當放一放沉重的焦慮。但是,一方面選拔機制是分數式的功利選拔,另一方面又希望是心態超然的佛系教育,這又是難以雙全的。在規勸家長不要太“功利”的同時,教育部門也應當把教育視作一個不得不有些“功利”的事情來謀劃,理解教育承載的社會功用與對個體所附加的價值之重大,承認它在現代社會實現社會分工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家長展現的“功利”與“焦慮”的大背景有準確的研判。

教育有些“功利”,本身是可以理解的,關鍵是它的“功利”該怎樣更合理地分配,它“功利”的評價模式該怎樣更科學地設計,它的“功利”該如何與個體人格成長更緊密的貼合,這是在規勸之外更需要下的功夫。

打開一個門戶網站的教育頻道,既能看到“培訓機構坑錢、坑娃、坑智商”的新聞,然而不遠處,也可以檢索到一條“專利、論文、文章發表助你通過名校自主招生”的指南。聯想到名校資源之稀缺,教育競爭之激烈,也就不難理解家長的那顆“功利心”,是如何被撩撥起來的。

——光明網

網友熱議

部分網友認為父母應該從自己做起,多花心思陪伴孩子的成長。

@饒小刀:我就很喜歡我親戚的教育方法,她堅持不讓小孩子上補習班,看電視節目的時候,她會問小孩子,喜不喜歡古詩?若小孩子感興趣,兩個人就一起背詩!不用上補習班,就只是陪著小孩子一起學習國文經典名著。這個社會節奏很快,有的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幾年內就讀完中小學......這股風氣該止止了!

有網友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順其自然。

@dxj:順其自然,孩子保持學習能力、好奇心、獲得幸福能力,家長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成長。對於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陪孩子堅持到底,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還有網友對未來有孩子後表示擔憂。

@笨小孩:嚇得我一身冷汗,以後我的孩子怎麼辦!然而我並沒有這麼多錢去讓孩子學這些。想到這兒我就放心了。

你怎麼看呢?歡迎在留言區說出你的看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