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底價下調首拍落空 麥市價格幾何?

大宗農產品市場行情不斷, 豆粕的中美貿易戰、玉米的臨儲拍賣, 而小麥市場也不缺重要消息, 在清明節期間發佈了政策小麥銷售底價今年再次下調的資訊, 2014-2016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調整為2350元/噸, 本月18號正式實行。 該消息的傳出, 無疑是助推器, 讓正處下行通道的小麥價格加速下滑。

銷售底價再次下調公佈之前, 市場上已經有傳出相應傳聞, 所謂無風不起浪, 市場主體也多持相信態度, 只是在猜測下調多少而已。 同時手中還有餘糧的貿易商也都緊張起來, 使得猶豫不決的心理變得堅定了下來,

回顧三月, 市場普麥價格便處於穩中趨弱態勢, 此傳聞一出, 市場麥價走弱之勢更是難以回頭。 從我的農產品網資料監測顯示中可以看出, 在4月4日消息發佈之前, 由於受到傳聞的影響, 市場麥價下跌明顯, 從而也拖累了均價。

隨著正式消息公佈之前,

市場的利空影響也在傳聞傳出之際便有所消耗, 所以隨著消息的正式傳出, 下調幅度確定為60元/噸, 小麥市場並未受到過多衝擊, 價格稍微穩定了下來。 下游面企也在18號開始首次拍賣之前, 多持觀望心態, 選擇消耗自身庫存為主, 對於前期採購了較多糧源的廠家來說, 麥價的接連下行造成了一定的虧損。

18號的拍賣如期進行, 但是從拍賣情況來看, 並沒有達到明顯的去庫存作用, 實際成交數量312842噸, 成交率15.59%, 均價2397元/噸。 成交率較前幾周有明顯上漲, 但是從成家量來看並不多, 不過也算是年後拍賣成交量的相對高位。 不難看出, 雖底價下調, 使得臨儲麥的到廠成本接近市場價格甚至低於, 但是下游面企的實質性需求方面並不樂觀,

所以拍賣方面參與度有限。 後期麥市走向如何, 筆者認為擺脫低迷困境難度較大。

下游面企需求疲軟, 支撐麥價乏力

制粉企業的經營道路越走越艱辛, 麩皮價格如坐過山車般漲跌頻繁, 上漲沒有多久, 連穩下來的時間都沒有就又開始下跌, 市場主體的心也都跟著一上一下, 讓人摸不著頭腦。 主營產品麵粉方面, 也同樣並不讓人省心, 年後以來, 面企便陷入比年前更深的泥潭之中, 下游拿貨緩慢甚至滯銷, 當前市場整體開機情況低迷, 對於原糧的需求自然不高, 面企也在秉持著改善經營的想法謹慎採購, 下游需求不佳, 對於市場麥價支撐力度何在?

底價下調, 拖累市場價格逼近底價

價格還未下調之前,

今年首次小麥銷售底價進行調整, 為2410元/噸, 臨儲麥到廠成本和市場麥的差額在今年首次下調的影響有所壓縮, 但是局部地區的差額還是較大, 加上出庫及運輸等成本, 優勢並不比市場麥明顯, 市場主體也更傾向于市場麥, 普麥價格穩中緩跌為主。 但在政策麥銷售底價的再次下調之下, 對於地方級儲備庫和市場流通糧源的銷售增加壓力, 市場價格只有下行來接近臨儲麥的到廠成本, 從而得到市場主體的青睞, 可謂是對市場麥價雪上加霜。

臨近新麥上市, 持糧主體拋售心態積極

在政策麥價下調的利空明顯下, 加上新麥還有半個月左右就開始陸續上市, 行情的下跌刺激了仍有餘糧的持糧主體進行銷售,

所以在市場整體糧源供應充足的當下, 小麥供遠大於求, 普麥價格下行態勢挽回乏力, 優麥方面由於供需矛盾仍在, 所以價格雖有所影響, 但較為有限。

總體來看, 當前市場麥價利空因素較多, 所以麥價下調趨勢近期難改, 拍賣底價下調但仍對市場整體麥價有托底作用, 所以筆者認為, 在新麥上市之前, 各地區市場小麥價格在下調至接近于臨儲麥的到廠成本之後, 相較市場麥的價格優勢不再, 小麥價格的下行態勢也基本到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