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尤溪這個地方被擠爆了!鄉民蜂擁而至,鬧哪樣?

西濱鎮彩洋村

三月三·鬧春田

彩洋村隸屬尤溪縣西濱鎮, 這裡空氣清新、景色怡人、民風淳樸。 幾百年來, 每逢春天農耕時節, 村裡都要舉辦“三月三”鬧春田活動, 慕名而來的遊客把原本不寬的村道擠得水泄不通。

當地人信奉華光大帝, 華光大帝俗稱“火神爺”, 身上藏有金磚火丹, 隨時可用火降伏魔怪。 相傳, 華光大帝年幼時是個“頑童”, 常於田間嬉戲玩耍, 於是在村裡每年舉行的“鬧春田”活動中, 華光大帝便成了主角。

敬拜儀式

昨日一大清早, 彩洋村民們便帶著鮮果糕餅、清茶薄酒齊聚華光廟前, 準備敬拜華光大帝儀式。 在儀式開始前, 廟前展開了精彩的戲劇表演。

9點50分, 敬拜華光大帝儀式正式開始, 村裡長者立于神像前, 斟酒、焚香、禱告, 祈求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禮畢

村民點燃數丈高的火把

將傳說中的火神--華光帝威武盡顯

△將棕片拌上燃油,置於用竹子搭成的火塔上

△弓箭手將燃著火的箭射向火塔之頂

在火塔熊熊燃燒中

村民們抬著華光大帝的神像

開始了鬧春田活動

↓↓↓

傳說,華光大帝本是佛殿燈芯,因聽經日久,化為火之靈。華光因燒死獨龍大王被如來罰去投胎,後又闖禍遭到紫薇大帝誅殺,華光一靈不散,得金磚、火旗、火鴉等將功折罪。因此,彩洋村的鬧春田活動便離不開金磚與火元素。

鬧春田

鑼鼓聲起,村民們抬著華光帝神像在泥田裡奔跑打轉,將田裡的泥水灑向神像。通過這番戲鬧,喚醒沉睡的大地,以迎接春耕的到來,同時祈求庇佑來年風調雨順、田禾大熟、穀物豐收。

人神共娛 熱鬧非凡

搶金磚

村民著黃藍兩色衣服,腳踏濕泥,立于春田兩端,蓄勢待發。待主持一聲令下,黃色三角狀金磚被拋起,村民們便在一片泥水飛濺中搶奪金磚,搶到了金磚則意味著搶到了好福氣。

△主持手捧金磚

華光沐浴

鬧春田完畢,村民將華光帝神像抬到溪潭裡,用清純的溪水為其沐浴更衣。每一捧淋在華光大帝身上的清水,皆蘊含著鄉民們祈求梓裡平安的美好願景。

華光玩火

待洗浴完畢,村民為華光神像披上紅色鬥蓬,踏著歡快步伐,布入跨火道場地。這裡早已燃起了10堆聖火。在火光之間,村民抬著神像在聖火堆中穿梭,象徵著辭舊迎新的好兆頭,也寄託著鄉民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華光巡遊

炮竹聲響、鑼鼓齊奏,村民們抬著華光神像開始沿村道巡遊,所經之處,受到鄉民們的香火朝拜,同時也將一年的運勢帶到鄉里各家各戶,庇佑其人丁興旺,幸福安康。巡遊過後,村民們齊放土炮,將華光大帝神像請回華光廟。

品嘗特色美食

熱情淳樸的村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有糍粑、凍糕、拌粉絲等農家菜,帶你品嘗村裡最質樸的味道。

通過舉辦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將分散在各處的鄉里鄉親們聚在一起,增進鄉里和睦,同時吸引了不少遊客到訪,促進了鄉里同外界的交流。而在鄉宴上,無論大家相識與否,圍坐一桌,用美食溝通你我,共用快樂生活。

彩洋村在三月三吃糍粑、夏粿,還有一個傳說:

據說有一年大旱,糧食欠收,彩洋村的貧民只得上山剝樹皮,挖野菜充饑。一天,村民們上山時,看見一隻大鳥,站在一塊棱形大石下。當村民走近時,大鳥在石頭上啄了兩下,叫了三聲,便消失了,而被大鳥啄過的地方流出了白花花的大米。村民們高興極了,將大米挑下山去,分給窮苦的鄉親。此後每天,鄉親們都派幾個婦女上山取米,青壯年則負責挖井掘泉,引水灌溉莊稼,一場旱災,就這樣挨過去了。善良的村民為了感謝這個出米石,讓更多的人享用出米石的饋贈。於是,在“三月三”這天,村民們會製作糍粑、夏粿、糯米等美食供客人享用,這一行為一直流傳至今,形成了彩洋村獨居特色的“三月三”民俗文化節。

延伸閱讀

“彩洋”村名的由來

彩洋原本是一個無名小山潭。

有一年,天上的馬仙兒雲遊四方,路過此地,發現崇山峻嶺中包圍著一個清澈無比的小水潭,猶如一汪少女的眼睛。她頓時被這美麗的景致吸引,便下凡到水庫邊游泳嬉戲,並將身上五彩的衣服晾曬在四周山峰上。久而久之,四周的山峰沾染了仙氣,便形成了五彩斑斕的山林。喜歡上此地的馬仙兒經常到此沐浴,為了出行方便就在山頂上建造了一座行宮,取名馬仙宮(馬仙屬道教),又因為水庫四周被彩色的山峰所包圍,所以她給此地取名為“彩洋”,寓意彩色的海洋。

■■■■■

彩洋村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動,令人大開眼界,真正感受到山村文化的藝術魅力,也讓人們體會到什麼是屬於村民自己的快樂。

禮畢

村民點燃數丈高的火把

將傳說中的火神--華光帝威武盡顯

△將棕片拌上燃油,置於用竹子搭成的火塔上

△弓箭手將燃著火的箭射向火塔之頂

在火塔熊熊燃燒中

村民們抬著華光大帝的神像

開始了鬧春田活動

↓↓↓

傳說,華光大帝本是佛殿燈芯,因聽經日久,化為火之靈。華光因燒死獨龍大王被如來罰去投胎,後又闖禍遭到紫薇大帝誅殺,華光一靈不散,得金磚、火旗、火鴉等將功折罪。因此,彩洋村的鬧春田活動便離不開金磚與火元素。

鬧春田

鑼鼓聲起,村民們抬著華光帝神像在泥田裡奔跑打轉,將田裡的泥水灑向神像。通過這番戲鬧,喚醒沉睡的大地,以迎接春耕的到來,同時祈求庇佑來年風調雨順、田禾大熟、穀物豐收。

人神共娛 熱鬧非凡

搶金磚

村民著黃藍兩色衣服,腳踏濕泥,立于春田兩端,蓄勢待發。待主持一聲令下,黃色三角狀金磚被拋起,村民們便在一片泥水飛濺中搶奪金磚,搶到了金磚則意味著搶到了好福氣。

△主持手捧金磚

華光沐浴

鬧春田完畢,村民將華光帝神像抬到溪潭裡,用清純的溪水為其沐浴更衣。每一捧淋在華光大帝身上的清水,皆蘊含著鄉民們祈求梓裡平安的美好願景。

華光玩火

待洗浴完畢,村民為華光神像披上紅色鬥蓬,踏著歡快步伐,布入跨火道場地。這裡早已燃起了10堆聖火。在火光之間,村民抬著神像在聖火堆中穿梭,象徵著辭舊迎新的好兆頭,也寄託著鄉民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華光巡遊

炮竹聲響、鑼鼓齊奏,村民們抬著華光神像開始沿村道巡遊,所經之處,受到鄉民們的香火朝拜,同時也將一年的運勢帶到鄉里各家各戶,庇佑其人丁興旺,幸福安康。巡遊過後,村民們齊放土炮,將華光大帝神像請回華光廟。

品嘗特色美食

熱情淳樸的村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有糍粑、凍糕、拌粉絲等農家菜,帶你品嘗村裡最質樸的味道。

通過舉辦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將分散在各處的鄉里鄉親們聚在一起,增進鄉里和睦,同時吸引了不少遊客到訪,促進了鄉里同外界的交流。而在鄉宴上,無論大家相識與否,圍坐一桌,用美食溝通你我,共用快樂生活。

彩洋村在三月三吃糍粑、夏粿,還有一個傳說:

據說有一年大旱,糧食欠收,彩洋村的貧民只得上山剝樹皮,挖野菜充饑。一天,村民們上山時,看見一隻大鳥,站在一塊棱形大石下。當村民走近時,大鳥在石頭上啄了兩下,叫了三聲,便消失了,而被大鳥啄過的地方流出了白花花的大米。村民們高興極了,將大米挑下山去,分給窮苦的鄉親。此後每天,鄉親們都派幾個婦女上山取米,青壯年則負責挖井掘泉,引水灌溉莊稼,一場旱災,就這樣挨過去了。善良的村民為了感謝這個出米石,讓更多的人享用出米石的饋贈。於是,在“三月三”這天,村民們會製作糍粑、夏粿、糯米等美食供客人享用,這一行為一直流傳至今,形成了彩洋村獨居特色的“三月三”民俗文化節。

延伸閱讀

“彩洋”村名的由來

彩洋原本是一個無名小山潭。

有一年,天上的馬仙兒雲遊四方,路過此地,發現崇山峻嶺中包圍著一個清澈無比的小水潭,猶如一汪少女的眼睛。她頓時被這美麗的景致吸引,便下凡到水庫邊游泳嬉戲,並將身上五彩的衣服晾曬在四周山峰上。久而久之,四周的山峰沾染了仙氣,便形成了五彩斑斕的山林。喜歡上此地的馬仙兒經常到此沐浴,為了出行方便就在山頂上建造了一座行宮,取名馬仙宮(馬仙屬道教),又因為水庫四周被彩色的山峰所包圍,所以她給此地取名為“彩洋”,寓意彩色的海洋。

■■■■■

彩洋村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動,令人大開眼界,真正感受到山村文化的藝術魅力,也讓人們體會到什麼是屬於村民自己的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