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把患者當老鄉:五齡童三次手術選擇同一家醫院

陽春三月是詩人筆下最美的時光, 而美好的東西似乎容易轉眼即逝, 我卻一直忘不掉三月裡來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做手術的那個五歲零七個月的小男孩,

忘不掉他的爸爸大手牽小手, 與他一起走過住院病區的背影, 充滿了生命的光輝、親情的溫暖。

而且, 這名來自紅河縣石頭寨的小男孩, 小小年紀不幸經歷病魔的反復侵襲, 已經是三次到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做手術。 作為一名護士, 作為孩子的老鄉, 我為孩子康復出院高興, 當孩子回家後, 我又有一種牽掛和悵然若失。 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 我不斷在心裡問自己:“人食五穀雜糧, 都難免生病, 如果孩子不是三次都到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治病, 我會那麼在意和掛心?”或許, 因為我們是老鄉, 儘管我是護士, 他是患兒。

我清楚記得, 2017年3月21日,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的胸外、甲狀腺、乳腺外科接收了這名來自紅河縣石頭寨的孩子,

因頸前腫物局部皮膚潰爛前來診治。 這是我工作3年來見過年齡最小的患者。 因為是老鄉, 在我值夜班巡視病房的時候, 我就跟他父親多聊了一會, 聽其父親說, 2013年7月19日, 孩子在我們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結石碎石取石術, 2014年2月26日, 又在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結石膀胱切開腎鏡取石術。 聽其父親平靜地講述孩子的三次住院經歷, 再看小朋友拿著遙控調電視頻道那認真的模樣, 我為這父子倆的生命相依、生命相守, 在內心莫名湧動出汩汩的溫暖和感動。

2017年3月23日, 小男孩在全麻下行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 由我們胸外、甲狀腺、乳腺外科的科主任周博主刀。 周博主任是醫院甲狀腺的專家,

好多甲狀腺患者慕名而來。 很幸運, 小男孩的手術非常成功, 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傷口無滲血現象, 術後第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動, 他父親拉著他的小手偶爾經過護士站, 像一隻充滿活力的、快樂的小兔子。 我問他, 傷口疼不, 他靦腆地看著, 我搖搖頭說:“不疼”。 他父親在旁補充說:“他很乖, 手術下來當天, 沒有哭鬧, 今早一起來就吃掉了一碗卷粉, 現在看上去就像沒生病、沒做過手術一樣。 ”

我微笑地看著父子倆一大一小、一高一矮離開護士站回病房的背影, 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感動。 因為, 孩子的父親並沒有因為孩子從小罹患疾病而拋棄不管不顧, 有些人來到這世界上的那一刻, 開始就跟病魔打交道,

在他們幼小的生命裡, 沒有藍天白雲, 春暖花開, 只有滿屋彌漫的消毒味, 又或者一身的藥味。 但是親愛的小孩, 只有不放棄希望, 你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每一秒都才被愛, 並且, 總有一天以愛的名義打敗病魔。 而我們以救死扶傷作為天職的醫務人員, 更願意為你們減輕痛苦, 維持健康, 決不放棄歷經千辛萬苦地來到這世界的每一個生命, 哪怕每一個渺小但是珍貴的生命。

美好的三月就這樣很快過去了, 這個來自紅河縣大山深處但是能聽得懂普通話的哈尼族小男孩也很快康復出院了。 孩子的爸爸說, 三次帶孩子來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做手術, 不會忘記這裡有他們的老鄉。

老鄉, 我忽然發現, 意味著信任、親切, 可以生命相托、生死所系!

這或許就是醫學人文的真實體現, 是優質服務的具體落實。 我想起弗洛姆曾指出:“19世紀的問題是上帝死了, 20世紀的問題是人類死了”。 的確, 在打碎了神學桎梏之後的20世紀, 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比之前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的總和還要多;科技進步的速度比之前的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快。 這是人類歷史的奇跡, 但也正是這個奇跡造成了人類自身的悲劇——物質淹沒了人性, 科技代替了人文。 回顧20世紀的得失, 我們明確了21世紀的責任:回歸人文, 找回人性。 在現代醫學中注入人文精神, 注重人性修養, 實現科醫學與人文、物質與人性的完美結合。

美國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 E.L.Trudeau醫師的墓誌銘鐫刻著“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用中文描述就是“有時, 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段銘言越過時空,久久地流傳在人間,至今仍熠熠閃耀著人文之光。而今,因為這對紅河縣大山深處的哈尼父子,讓我深刻領會了其中的內涵。

這句銘言,更重要的是說明了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我們不僅僅是要治療、治癒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幫助和去安慰病人。因為有老鄉,父親可以把三次生病而需要手術的孩子放心送來醫院,那麼,醫護人員應該把患者當做什麼?是上帝?是朋友?

我想,把患者當做老鄉,生命與生命,或許更能相依相守、交相輝映,像一盞燈,把生命裡遭遇的冷漠與黑暗照亮。

王龍芬 口述 趙俊峰 整理

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段銘言越過時空,久久地流傳在人間,至今仍熠熠閃耀著人文之光。而今,因為這對紅河縣大山深處的哈尼父子,讓我深刻領會了其中的內涵。

這句銘言,更重要的是說明了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我們不僅僅是要治療、治癒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幫助和去安慰病人。因為有老鄉,父親可以把三次生病而需要手術的孩子放心送來醫院,那麼,醫護人員應該把患者當做什麼?是上帝?是朋友?

我想,把患者當做老鄉,生命與生命,或許更能相依相守、交相輝映,像一盞燈,把生命裡遭遇的冷漠與黑暗照亮。

王龍芬 口述 趙俊峰 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