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零售 在焦慮叢生中成長

龍商網特約評論員:柳二白

人有焦慮, 企業亦有, 行業也不可避免。

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的命題後, 就像在一個表面平靜實則暗潮洶湧的湖面上扔下一枚炮彈,

湖水奔騰四濺。 這是一個契機, 藉以重新認識零售, 重新看待這個行業。

突如其來的變化, 令人眩暈, 也有迷惑。 細細想來, 變化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一點點積聚, 一點點醞釀力量。 新零售從孕育到提出, 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而零售的焦慮與新零售有關。

新零售自提出到落地, 走過了一段急促的、不知所蹤的探索。 究竟什麼是新零售, 新零售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這不止讓一家企業迷惑。 新零售是一場邊實踐邊總結邊修正的路徑, 霧裡看花, 許多企業迷失在新零售的迷霧裡。

零售的成長焦慮, 本質是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在熟悉的環境與模式裡, 零售商能夠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但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消費者也變得陌生時,

許多零售商都顯得束手無策, 在試圖改進收效甚微後, 則焦慮叢生。

蹭熱點

新零售火遍大江南北, 在炙手可熱的概念面前, 從業者、觀察者、企業經營者, 都試圖解讀新零售的定義與實踐意義, 在一個強大的包羅萬象的定義面前, 每個人都在追問究竟什麼是新零售。

新零售符合時代要求, 與消費者緊密相關, 也是大勢所趨, 新零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許多零售商都下意識地認為, 新零售是一個重要的機會。

機會擺在面前, 但如何找到應運而生的屬於自己的機會?這令許多企業和個人迷惑, 甚至有些苦惱。

苦惱之外急躁焦慮也緊跟而來。

在一家公司的年會上, 許多部門發言人的總結與計畫裡都提到了新零售,

仿佛有了新零售字樣就能讓報告格外洋氣。 洋氣的報告後面, 卻經不起推敲。 因為這些舉措只是日常工作的延續, 與新零售相距甚遠, 這種小打小鬧的花拳繡腿其實是在自欺欺人。 但如果不提新零售, 就顯得不與時俱進, 焦慮之心隱藏在新零售的保護傘下, 掩蓋了一些慌張與不安。

這樣熱烈地向新零售示好, 表達欽佩之情, 深層原因是自身內涵的空洞與匱乏。 儘管打著新零售的口號, 卻未做出突破自我的破繭之舉。 這讓新零售的落地成為空中樓閣。

其實企業的經營與新零售有無瓜葛不是重點, 重要的是如何在時代的變化面前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引領消費者, 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新零售是一個有賦能的熱點詞彙, 更多的內容需要零售商據實實踐, 而不是跟熱點成為“鍵盤俠”。

追逐熱點的焦慮, 對概念解讀的焦慮, 讓零售理解出現了偏差。 在原地焦慮與迷茫, 則永遠走不出焦慮與迷茫。

如果成竹在心, 或篤定安然, 焦慮自然就要減少一些。 在這波零售風潮下, 許多零售商都自信地走出了自己的節拍, 並不為外界的紛擾迷亂。 而一些零售商則出現了臨時抱佛腳的慌亂之感, 原因在於:

一是在昨天沒有關注今天。 這有點像一句繞口令。 業態的趨勢變化、消費者的改變, 是循序漸進慢慢衍生而來, 並不是突然地割裂。 一些變化與一些趨勢早就露出了苗頭, 如果在昨天有所準備, 有所行動, 今天就不用生搬硬套地蹭熱點。

與熱點融合相擁是最美的姿態, 如果用熱點傍身, 顯然也武裝不了多久。

二是沒有自我提升與改變。 無法阻止行業與消費者的變化, 如果用力地背道而馳, 或相向而行, 可能就要被拋棄, 大多數人都不會愚蠢地選擇於此。 但要準確地掌握行業與消費者, 適應這些改變, 自身就要改變與提升。

熱點的熱度需要用內容維持, 僅把口號喊得震耳欲聾, 就像一隻看似膨大的汽球, 好看不中用。

新零售成為行業熱搜與口頭禪。 許多作者也因此撰書立傳, 給出自己的新零售解讀。 在京東, 搜索“新零售”, 就會有近二十種圖書冒出來。 這更加讓新零售上升了一個熱度。

紛亂與機會並存, 解讀與獨立共生。 在熱點面前, 唯有不斷前行,不斷用實踐與創新填充新零售的核心,才會減輕前行的焦慮。

要站隊?

今年一開年,就拉開了“站隊”融合大幕。在以阿裡、騰訊為首的超級巨頭牽引下,許多零售商都被召至麾下。這其中不乏金光閃閃的企業,大潤發、永輝、蘇甯、步步高……行業在快速的裂變與歸類,如一陣狂風吹過,那些吹起的沙子被風推至兩邊,還有一些沙子被襲卷著不知歸處。

“站隊”大多是你情我願,如同戀愛和婚嫁,要看身家與門第。站隊的背後自然是利益的博弈,是最大化的利我。任何合作如果拋棄“利我”與“利他”,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礎與意義。

有的企業把站隊當成站在大樹之下好乘涼,大樹固然很大,大樹的蔭澤未必能撐起所有人的天空。那些合作了的未必就能一帆風順,那些未合作的也未必前途渺茫。但在行業集體選擇歸屬面前,確實有些令人寢食難安。

不管站不站隊,都讓人焦慮叢生。

站了隊的,未必就得到護法金身,同樣要面臨市場的競爭,也需要獨自涉水前行,甚至有可能與“同門師兄”互相搏殺。還要思考如何才能得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如何才能在有效的合作範圍內找到最有利的支點,還要思考如何保護自己的資源、資料、品牌影響力不受到損傷。一張一弛、一松一緊、一進一退,都要拿捏出合適的尺度、力度。這當然會引發焦慮。

不站隊的,同樣也焦慮。焦慮的是要不要站隊,站哪個隊,有選擇的當然好,還有無法選擇的,也就是說,能不能站隊取決於對方的選擇,有一些因天秤的法碼過輕,根本沒有議價的資格。這當然更焦慮。巨頭們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是一個衡量、計算、展望的過程,如果看不到合作的前景,可能就不會選擇合作。

不站隊的當然也有堅持自我的,不選擇任何一方,保持獨立與個性,享受“小園香徑獨徘徊”的自得與自立。當然不希望看到中國零售被兩分天下。行業的精彩在於有進步的空間,有選擇的空間,有發展的空間,也要有競爭的空間,如果這些空間被人為地填充上某些企業的標記,那就失去了行業存在意義。這些保持獨立自我的零售商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困惑與麻煩,但是獨立前行能積累出更多的實踐意義。

拉人大戰仍在繼續,動盪與選擇還要持續。站不站隊,站哪個隊,這是一個問題。

對手是誰

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前,每家零售企業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或叫競爭夥伴,夥伴聽起來更溫情),也定義了明確的商圈及商圈顧客。那時都知道競爭對手是誰。在那個時代,互相采價、互相市調,把競爭門店摸得極為清楚。就像打靶,靶位就在前方,要做的就是瞄準再瞄準。

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商的興起和多管道購物的出現,有著明確目標與方向的零售商突然生出找不到北的感覺。潛伏的競爭對手到處都是,他們不在近前,也不在目光所及範圍之內,他們遙遠地在網路之上,看似很近,實則很遠。這有點像《三體》裡描繪的地球與外星球,在蒼茫的宇宙中,地球人不知道危險來自哪裡,不知會從哪裡打來冷槍。

現在不能再用傳統的觀念定義零售商的對手,對手不再像固定靶的靶心。零售商固守一處,卻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因為無法摸清所有對手,也無法清晰地描繪出每一個對手,這多多少少令人有些焦慮。“有的放矢”,這成為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現實。

從準確定義對手到無法定義對手,這對零售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標誌著零售進入了一個新競爭時代。

從管中窺豹到眼觀六路,這不僅要求企業提高技能,還要將技能發揚光大。本來目光已有局限的零售商,此時非要讓他練就火眼金睛的本領,這談何容易?

應備所能和無所不能,這之間的差距令人不安與焦慮。超越對手變成一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來只可超越相距不遠的夥伴,而現在要超越無所不在的夥伴。

對手的擴大與無邊界,更讓焦慮叢生。記得電商剛開始興旺之時,一家超市對比價格,當時就發現價格差異成為一道無法癒合的鴻溝。開始超市還找代理商、供應商洽談,後來就發現越來越力不從心,因為低價格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發生的店鋪也越來越多,最後變成老虎咬天無從下口了。

在迷茫與亂戰面前,零售商需要重新拾起初心,找到經營的核心與方向,這才是生存與經營的根本。與其向外毫無主張地張望與比較,不如向內,練好內功、找到競爭的基點,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在新零售的宣導下,零售變成每天都是“新”的,新技術、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新經營,新採購、新管道……層出不斷的“新”的湧現,讓許多企業都有些坐立難安。每一次行業動態都可能是顛覆的開始,每一次合作與合併都可以是未來的一道高門檻,每一次湧現的新技術都可能把自己拋在沙灘上……這不得不焦慮,也不得不遍地焦慮。

焦慮成不了治病的良藥,最好把焦慮當一股動力,儲備能量跑得更遠。當前的行業,不缺焦慮,缺的是如何抑制焦慮,如何在焦慮裡生出美麗的花朵。

唯有不斷前行,不斷用實踐與創新填充新零售的核心,才會減輕前行的焦慮。

要站隊?

今年一開年,就拉開了“站隊”融合大幕。在以阿裡、騰訊為首的超級巨頭牽引下,許多零售商都被召至麾下。這其中不乏金光閃閃的企業,大潤發、永輝、蘇甯、步步高……行業在快速的裂變與歸類,如一陣狂風吹過,那些吹起的沙子被風推至兩邊,還有一些沙子被襲卷著不知歸處。

“站隊”大多是你情我願,如同戀愛和婚嫁,要看身家與門第。站隊的背後自然是利益的博弈,是最大化的利我。任何合作如果拋棄“利我”與“利他”,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礎與意義。

有的企業把站隊當成站在大樹之下好乘涼,大樹固然很大,大樹的蔭澤未必能撐起所有人的天空。那些合作了的未必就能一帆風順,那些未合作的也未必前途渺茫。但在行業集體選擇歸屬面前,確實有些令人寢食難安。

不管站不站隊,都讓人焦慮叢生。

站了隊的,未必就得到護法金身,同樣要面臨市場的競爭,也需要獨自涉水前行,甚至有可能與“同門師兄”互相搏殺。還要思考如何才能得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如何才能在有效的合作範圍內找到最有利的支點,還要思考如何保護自己的資源、資料、品牌影響力不受到損傷。一張一弛、一松一緊、一進一退,都要拿捏出合適的尺度、力度。這當然會引發焦慮。

不站隊的,同樣也焦慮。焦慮的是要不要站隊,站哪個隊,有選擇的當然好,還有無法選擇的,也就是說,能不能站隊取決於對方的選擇,有一些因天秤的法碼過輕,根本沒有議價的資格。這當然更焦慮。巨頭們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是一個衡量、計算、展望的過程,如果看不到合作的前景,可能就不會選擇合作。

不站隊的當然也有堅持自我的,不選擇任何一方,保持獨立與個性,享受“小園香徑獨徘徊”的自得與自立。當然不希望看到中國零售被兩分天下。行業的精彩在於有進步的空間,有選擇的空間,有發展的空間,也要有競爭的空間,如果這些空間被人為地填充上某些企業的標記,那就失去了行業存在意義。這些保持獨立自我的零售商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困惑與麻煩,但是獨立前行能積累出更多的實踐意義。

拉人大戰仍在繼續,動盪與選擇還要持續。站不站隊,站哪個隊,這是一個問題。

對手是誰

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前,每家零售企業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或叫競爭夥伴,夥伴聽起來更溫情),也定義了明確的商圈及商圈顧客。那時都知道競爭對手是誰。在那個時代,互相采價、互相市調,把競爭門店摸得極為清楚。就像打靶,靶位就在前方,要做的就是瞄準再瞄準。

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商的興起和多管道購物的出現,有著明確目標與方向的零售商突然生出找不到北的感覺。潛伏的競爭對手到處都是,他們不在近前,也不在目光所及範圍之內,他們遙遠地在網路之上,看似很近,實則很遠。這有點像《三體》裡描繪的地球與外星球,在蒼茫的宇宙中,地球人不知道危險來自哪裡,不知會從哪裡打來冷槍。

現在不能再用傳統的觀念定義零售商的對手,對手不再像固定靶的靶心。零售商固守一處,卻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因為無法摸清所有對手,也無法清晰地描繪出每一個對手,這多多少少令人有些焦慮。“有的放矢”,這成為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現實。

從準確定義對手到無法定義對手,這對零售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標誌著零售進入了一個新競爭時代。

從管中窺豹到眼觀六路,這不僅要求企業提高技能,還要將技能發揚光大。本來目光已有局限的零售商,此時非要讓他練就火眼金睛的本領,這談何容易?

應備所能和無所不能,這之間的差距令人不安與焦慮。超越對手變成一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來只可超越相距不遠的夥伴,而現在要超越無所不在的夥伴。

對手的擴大與無邊界,更讓焦慮叢生。記得電商剛開始興旺之時,一家超市對比價格,當時就發現價格差異成為一道無法癒合的鴻溝。開始超市還找代理商、供應商洽談,後來就發現越來越力不從心,因為低價格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發生的店鋪也越來越多,最後變成老虎咬天無從下口了。

在迷茫與亂戰面前,零售商需要重新拾起初心,找到經營的核心與方向,這才是生存與經營的根本。與其向外毫無主張地張望與比較,不如向內,練好內功、找到競爭的基點,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在新零售的宣導下,零售變成每天都是“新”的,新技術、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新經營,新採購、新管道……層出不斷的“新”的湧現,讓許多企業都有些坐立難安。每一次行業動態都可能是顛覆的開始,每一次合作與合併都可以是未來的一道高門檻,每一次湧現的新技術都可能把自己拋在沙灘上……這不得不焦慮,也不得不遍地焦慮。

焦慮成不了治病的良藥,最好把焦慮當一股動力,儲備能量跑得更遠。當前的行業,不缺焦慮,缺的是如何抑制焦慮,如何在焦慮裡生出美麗的花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