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2歲的代課教師,用20年時間告訴我們什麼是堅守!

如果不是4年前的偶遇, 李永年, 這名在青海東部山溝溝裡代課20年的鄉村教師, 恐怕到退休也不會想到, 自己和山外的世界會有什麼聯繫。

2014年, 半月談記者在一次採訪中遇到了當時48歲的李永年。 當時黢黑瘦小的他正在上課, 看到有生人來訪, 趕忙安撫下十幾個頑皮的學生, 把爐火捅旺, 翻出幾個杯子使勁擦了又擦。

事出匆忙, 記者沒有和李永年過多交流便離開了沒有手機信號的大山, 但那個名叫拉蓋的教學點和李永年, 給記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4年後, 記者重回那座位於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卡力崗山,

找到依舊守在教學點教書的代課教師李永年。 幾杯鹹澀的熬茶, 不時搗亂的學童, 一個關於堅守和信念的故事, 伴隨著滿目的黃土和乾冷的空氣被娓娓道來。

李永年:你上次來, 是2014年4月29日, 我不會記錯的, 這裡一般沒有外人來, 誰來了都是大事。

這個教學點是去年新修的, 新圍牆、新屋子, 桌椅板凳都和縣小學的一樣, 屋裡有台電視, 黑板也大得很。

如今的李永年, 已從當年代課的化隆縣阿什努鄉拉蓋教學點調到不遠處的日芒教學點。 日芒教學點離縣城18公里, 來時需要爬上卡力崗山, 下坡後的第一個鄉就是阿什努鄉。

教學點一共11個孩子, 一年級的3個, 學前班8個。 這兩年, 學校條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李永年過去三餐基本以土豆為生的日子, 也隨著山下鄉中心小學建起大灶而結束了。

不變的, 依舊是他的沉默和內向, 如同大山裡的小草, 若遇風吹, 才會抖動彎腰。

↑翻修一新的日芒教學點的院子裡, 李永年和學生們站在國旗下合影

李永年:去年, 大女兒考上了大學, 江西南昌師範大學, 可能我做教師對她有影響。 考得不算理想, 本來想考重點師範類本科, 可以免學費。 籌錢太難, 我和她說, 你在保證吃飯的情況下, 能不花的錢就別花了, 家裡就這麼個條件。

我一個月代課工資2000元, 要給大丫頭1500元。 二女兒、三女兒還在讀小學,

學費和營養餐國家都包了, 等老大讀出來, 我再一個個地供。

半月談記者:經濟壓力這麼大, 為什麼一直選擇做代課教師?

李永年:我老家在樂都縣淺山地帶, 不算太遠, 可是回一次也得繞上大半天。 地太貧, 也沒啥收成, 原本在老家村裡當了8年代課老師, 後來別人介紹我來化隆教書, 已經12年了。

我也去過新疆那邊打工掙錢, 我不是那塊料, 眼睛近視得太厲害, 拌水泥眼鏡還掉進了池子裡……我是高中畢業, 上學把眼睛熬壞了, 就教書還行, 湊近點看就是了。

我性格不好, 內向, 出去做營生也不會講話。 教孩子還可以, 孩子乾淨純潔, 學得認真, 我就有成就感, 學得越好我越高興……

我已經教過500多個學生了, 有走出大山考上大學的,

有的還回來看我, 高興得很。 娃娃們在我這讀書認字, 大人們也尊敬我, 回到老家, 也沒人小瞧我, 受尊敬。 我老家村子裡共產黨員不多, 我是一個。

半月談記者:教學中有什麼值得驕傲自豪的事情?

李永年:2013年教過一個回族男孩叫馬德林, 聰明, 學習好, 化隆這邊不是都流行到內地開牛肉拉麵館撒?

他家裡要領上他去開拉麵館, 我就去勸, 去了兩次, 反復說還是要好好念書, 念書才能走出大山, 有好工作, 現在政策好, 念書花不了什麼錢。

他家祖祖輩輩都不念書, 不能為了掙眼下錢把娃正事耽誤了, 後來他家裡聽了我的。

就在我們聊天的時候, 一直如同“擠牙膏”般、不提問不說話的李永年突然大吼一聲沖了出去。 原來是學前班的4歲搗蛋鬼才讓當智爬到了大門上……

李永年:得看著,不然摔了娃娃,新漆的大門也刮了。這些娃娃都是藏族,聽不懂我的話,我也聽不懂他們的話。得一直和他們說漢話,去中心小學的時候才能跟上進度。

半月談記者:平時的教學都是怎麼進行的?

李永年:早上升國旗,然後開始上課。一天7節課,照顧他們吃中午飯,晚上批改作業,再準備第二天的課。

4歲的這個是昨天才送來的,調皮得很,8歲的班長當智卓瑪已經能聽懂漢話了,也能寫,她幫我給學前班的翻譯漢話,沒有她不行。

去年上學期,我的學生去鄉中心小學參加期末統考,數學平均分95.5。鄉上給我發了一年級數學教學品質獎,還獎勵了1500元錢。

鄉上幾個教學點,就我拿到了這個獎,其他有正式編制的老師都沒拿到。語文成績不太好,都是藏族娃娃,過幾年才能學好漢語,語文成績真沒辦法。

我五音不全,拿手機給他們放音樂,就算是上音樂課了,和縣上沒法比,就這麼個條件。體育課玩老鷹捉小雞,我當老鷹,他們也愛玩。

說起老鷹捉小雞,記者腦海中浮現出4年前在拉蓋教學點的場景:在塵土飛揚的院子裡,李永年帶著十幾個孩子跑得不亦樂乎。

隊伍裡還有他的二女兒和三女兒,兩個小小的女孩,臉蛋佈滿紫紅色的凍瘡。

下課時,大孩子摟著小孩子坐在床上,一言不發,望著父親批改作業。牆角處,一堆堆土豆就是父女三人的口糧。

李永年:2012年樂都老家那邊選村支書,我是黨員,又是當老師的,他們都想選我,我當時動心了。拉蓋這邊的村民知道了,開始輪流給我扛面,說以後你吃的面我們輪流出,你走了學校就沒老師了……就這麼我就留下來了。

半月談記者:留下來後悔嗎?

李永年:不後悔,一點都不後悔。可能我命裡註定就是教書,和教育有緣分,也習慣了。我上學時學習成績好,尤其英語。床是bed,桌子是desk,對吧?教書也算是我在學習。

半月談記者:家裡生活有什麼困難嗎?

李永年:我倒是沒什麼,和讀書時候相比現在已經很好了。我上中學的時候,都是背上炒麩面,泡水攪一攪就是餐飯了。就是家裡人苦了些。我52歲的人了,欠了十幾萬的債。整村搬遷的時候交了十幾萬,大部分借的;父親癌症住院借了兩萬。每年都打算還一些,可到了年根就又還不上了。

大女兒開學前,我和高中同學借了一萬,交了學費,給她買了個華為的手機,買了一身新衣服。我這邊也開學了沒能去送,她和同學一道走的。

寒暑假的時候我都去老家,在熟人的工地上做小工。熟人不騙我,都知道我等著拿錢給孩子交學費,沒拖欠過工資。他們都挺好的。

說話的時候,李永年的眼睛一直看著地面,很少抬起頭,聲音細弱,說多了就要深吸口氣。

李永年:打工的時候,一想起昨天還在講臺上講北京上海,今天就在工地搬磚,感覺有點說不出來的……

尷尬了好久,他憋出這句話,茶釉色的臉漲紅了,成了朱砂色。

午飯時間到了,男生女生在院子裡太陽下分坐兩堆,掏出從家帶來的饃饃和奶茶。李永年給年紀小的擰開塑膠瓶蓋,繞了一圈便回到教室。

教室牆上,貼滿了手寫的值日表、課程表。雖然只有11個孩子,但是李永年根據年齡、漢語程度,仔細分工了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

高原天氣多變,陰晴不定,時至下午,鼓鼓的風更大了些,乾燥的空氣中夾雜著牛糞和泥土的氣味,書本吹得嘩嘩作響。關上門,李永年提高了講課的聲音。“我愛北京天安門”,一口濃重的方言普通話,把學生的發音也帶得“跑偏”了。

↑根據學生的年齡,李永年仔細寫下值班表

李永年:學生在還熱鬧點,晚上黑得啥都不見。我走三四裡去鄉中心小學吃飯,天不好的時候就不去了。就我自己,我不怎麼說話,換了你們耐不住。

鄉上照顧我,讓我來日芒教學點,因為這裡每學期有1000多元的教學經費,買個粉筆板擦啥的日用品,我自己說了算。吃喝都去鄉小學,別人還要掏點伙食費,給我就免了。

我有個高中同學張永武,他考了大學,現在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做翻譯。他來看過我,女兒上大學的一萬就是他借給我的。高中同學還有在五礦集團的。沒有看不起我,他們對我還是高中那會兒的情誼。

妻子在樂都縣當環衛工,是“4050”計畫給提供的崗位。我覺得大家都很照顧我們,要不這年頭上哪裡去借錢,特別是我又還不上。

半月談記者:對人生有什麼規劃嗎?

李永年:把書教好,把欠錢還了,把娃娃供出來。人生的事兒,要一樣一樣來。能做到這幾樣已經很不容易了,沒有其他啥規劃了。我喜歡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電影、人物傳記什麼的,現在中心小學有無線網路可以反復看,我很滿足了。

我也和鄉里爭取過編制,但是代課教師又不是我一人,還有更遠更偏僻教學點的。解決了我別人也來找,鄉里工作就沒法幹了。後來我就不找了,已經52歲了。

李永年:得看著,不然摔了娃娃,新漆的大門也刮了。這些娃娃都是藏族,聽不懂我的話,我也聽不懂他們的話。得一直和他們說漢話,去中心小學的時候才能跟上進度。

半月談記者:平時的教學都是怎麼進行的?

李永年:早上升國旗,然後開始上課。一天7節課,照顧他們吃中午飯,晚上批改作業,再準備第二天的課。

4歲的這個是昨天才送來的,調皮得很,8歲的班長當智卓瑪已經能聽懂漢話了,也能寫,她幫我給學前班的翻譯漢話,沒有她不行。

去年上學期,我的學生去鄉中心小學參加期末統考,數學平均分95.5。鄉上給我發了一年級數學教學品質獎,還獎勵了1500元錢。

鄉上幾個教學點,就我拿到了這個獎,其他有正式編制的老師都沒拿到。語文成績不太好,都是藏族娃娃,過幾年才能學好漢語,語文成績真沒辦法。

我五音不全,拿手機給他們放音樂,就算是上音樂課了,和縣上沒法比,就這麼個條件。體育課玩老鷹捉小雞,我當老鷹,他們也愛玩。

說起老鷹捉小雞,記者腦海中浮現出4年前在拉蓋教學點的場景:在塵土飛揚的院子裡,李永年帶著十幾個孩子跑得不亦樂乎。

隊伍裡還有他的二女兒和三女兒,兩個小小的女孩,臉蛋佈滿紫紅色的凍瘡。

下課時,大孩子摟著小孩子坐在床上,一言不發,望著父親批改作業。牆角處,一堆堆土豆就是父女三人的口糧。

李永年:2012年樂都老家那邊選村支書,我是黨員,又是當老師的,他們都想選我,我當時動心了。拉蓋這邊的村民知道了,開始輪流給我扛面,說以後你吃的面我們輪流出,你走了學校就沒老師了……就這麼我就留下來了。

半月談記者:留下來後悔嗎?

李永年:不後悔,一點都不後悔。可能我命裡註定就是教書,和教育有緣分,也習慣了。我上學時學習成績好,尤其英語。床是bed,桌子是desk,對吧?教書也算是我在學習。

半月談記者:家裡生活有什麼困難嗎?

李永年:我倒是沒什麼,和讀書時候相比現在已經很好了。我上中學的時候,都是背上炒麩面,泡水攪一攪就是餐飯了。就是家裡人苦了些。我52歲的人了,欠了十幾萬的債。整村搬遷的時候交了十幾萬,大部分借的;父親癌症住院借了兩萬。每年都打算還一些,可到了年根就又還不上了。

大女兒開學前,我和高中同學借了一萬,交了學費,給她買了個華為的手機,買了一身新衣服。我這邊也開學了沒能去送,她和同學一道走的。

寒暑假的時候我都去老家,在熟人的工地上做小工。熟人不騙我,都知道我等著拿錢給孩子交學費,沒拖欠過工資。他們都挺好的。

說話的時候,李永年的眼睛一直看著地面,很少抬起頭,聲音細弱,說多了就要深吸口氣。

李永年:打工的時候,一想起昨天還在講臺上講北京上海,今天就在工地搬磚,感覺有點說不出來的……

尷尬了好久,他憋出這句話,茶釉色的臉漲紅了,成了朱砂色。

午飯時間到了,男生女生在院子裡太陽下分坐兩堆,掏出從家帶來的饃饃和奶茶。李永年給年紀小的擰開塑膠瓶蓋,繞了一圈便回到教室。

教室牆上,貼滿了手寫的值日表、課程表。雖然只有11個孩子,但是李永年根據年齡、漢語程度,仔細分工了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

高原天氣多變,陰晴不定,時至下午,鼓鼓的風更大了些,乾燥的空氣中夾雜著牛糞和泥土的氣味,書本吹得嘩嘩作響。關上門,李永年提高了講課的聲音。“我愛北京天安門”,一口濃重的方言普通話,把學生的發音也帶得“跑偏”了。

↑根據學生的年齡,李永年仔細寫下值班表

李永年:學生在還熱鬧點,晚上黑得啥都不見。我走三四裡去鄉中心小學吃飯,天不好的時候就不去了。就我自己,我不怎麼說話,換了你們耐不住。

鄉上照顧我,讓我來日芒教學點,因為這裡每學期有1000多元的教學經費,買個粉筆板擦啥的日用品,我自己說了算。吃喝都去鄉小學,別人還要掏點伙食費,給我就免了。

我有個高中同學張永武,他考了大學,現在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做翻譯。他來看過我,女兒上大學的一萬就是他借給我的。高中同學還有在五礦集團的。沒有看不起我,他們對我還是高中那會兒的情誼。

妻子在樂都縣當環衛工,是“4050”計畫給提供的崗位。我覺得大家都很照顧我們,要不這年頭上哪裡去借錢,特別是我又還不上。

半月談記者:對人生有什麼規劃嗎?

李永年:把書教好,把欠錢還了,把娃娃供出來。人生的事兒,要一樣一樣來。能做到這幾樣已經很不容易了,沒有其他啥規劃了。我喜歡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電影、人物傳記什麼的,現在中心小學有無線網路可以反復看,我很滿足了。

我也和鄉里爭取過編制,但是代課教師又不是我一人,還有更遠更偏僻教學點的。解決了我別人也來找,鄉里工作就沒法幹了。後來我就不找了,已經52歲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