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漆樹坪村:丘丘稻田魚兒跳

陽春三月, 新化縣吉慶鎮漆樹坪村遍地花香。 61歲的汪永林和愛人在自家的水田裡忙得不亦樂乎。 下罩、彎腰、捉魚……不一會功夫, 一條條活蹦亂跳的田魚被裝進桶裡, 只等給客戶送去。

“活了60幾歲, 肩挑了一輩子扁擔, 沒想到這扁擔也有下崗的一天。 ”汪永林笑呵呵地說道, 現在全村發展稻田養魚產業, 不僅輕鬆, 全年還能增加幾千塊錢收入。

漆樹坪村地處山區, 是典型的石灰岩乾旱地區, 人畜飲水十分困難。 幾年前, 該村人均收入1850元, 是省級貧困村。 因為缺水, 全村水稻種植產量低, 有些村民乾脆直接將水田荒廢,

選擇外出打工。

2015年4月, 市紀委駐村幫扶工作隊一進村, 就把解決安全飲水問題作為頭等大事, 邀請水利專家, 對取水點進行勘察, 並制定實施方案。 工程立項後, 村裡全體黨員出義務工, 村民有錢的出錢, 有力的出力, 僅僅4個月, 漆樹坪村實現了全村通水, 家家戶戶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生活用水的問題解決後, 2016年底, 在婁底市紀委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 一條覆蓋全村、長達1300米的高標準灌溉水渠修建完成, 為全村的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輸血”更要“造血”。 漆樹坪村地處偏遠山區, 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 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勞動力嚴重不足。 如何實現精准脫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幫扶工作隊請來農技專家到村裡調研考察,

發現稻田養魚成本低、週期短, 技術要求不高, 加上當地生態環境良好, 又有稻田養魚的傳統, 只因條件限制, 未形成規模。 如果大力發展稻田養魚, 村民收入可翻兩番。 於是, 工作隊把發展目光鎖定在全村的400余畝水田上。 但工作隊也發現一個難題, 該村田埂硬化不到位, 如果水田不能蓄水, 魚苗的成活率將大大降低。 工作隊組織黨員、村民代表開會, 商議硬化田埂的相關事宜。 村主任謝淼初首個站出來, 給大傢伙算了一筆“經濟賬”:按一畝田產1200斤稻穀來算, 一畝田水稻收入可達2000元。 稻田裡再養些魚, 按市場上25元一斤的價格算, 又可增收2000元。 通過算“經濟賬”, 村民們信心倍增, 紛紛表示願意參與稻田養魚,
並全體籌工籌勞, 加速建好了水泥田埂。

扶貧路上不能有一個人掉隊。 如今漆樹坪村水來了, 產業也有了, 唯獨還有兩個組的路沒有修通。 市紀委駐村幫扶工作隊立馬聯繫有關部門, 爭取項目資金, 將兩條總長6公里的通組公路進行水泥硬化, 並在兩旁種滿了紅葉石楠、薔薇等苗木, 讓每家每戶都有了農產品運輸道路。 現在正值花季, 鮮豔奪目的行道樹將農家院落裝扮成了小花園。 目前, 經縣、鄉相關程式考核, 漆樹坪村已定為脫貧村。

“搭幫黨的政策好, 讓我們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年我靠賣田魚等農產品, 賺了2萬多塊, 成功脫貧了。 ”64歲的羅功瑞說, 田魚吃稻花, 是純天然養殖, 魚肉鮮嫩爽口, 很受大家歡迎, 去年他養殖的2畝田魚被一搶而光,

今年, 他會加大養殖規模, 和汪永林一樣, 與電商合作, 借助網路的翅膀, 讓更多人品嘗到漆樹坪村的稻田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