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未來讓人工智慧來教書 讓教師來育人

未來網“AI賦能的發展, 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將使教師職業標準重塑, 促進教育轉型升級, 將掀開教育變革新的一頁。 共用和共生將成為數位世界公民的基本特徵。 ”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認為, 人工智慧時代, 教師的工作將根本改變, 傳導授業解惑的任務基本上可以由機器取代, 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情感工程師, “讓人工智慧來教書, 讓教師來育人。 ”

4月17日, 在2018年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日活動中的“引智·創新教師專業成長”分論壇上, 兼任上海市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的張治作了題為《AI(人工智慧)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題分享。

張治在作“AI賦能教師專業發展”主題分享。 未來網記者 程婷 攝

他指出, “從工具性思維到人工智慧思維, 但我們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工業時代, 這是我們當今教育面臨的問題, 應該發生改變。 ”放眼未來的教育改革, 即將到來的智慧時代必然成為教育轉型的零點,

決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動力。

“人工智慧將與人類進行重新分工, 這是我們今天思考教師邏輯的起點。 ”由此, 他列出了人類和人工智慧的幾類基本關係, 並指出, 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老師很容易被機器替代。 事實上, AI應用作為智慧助手已開始嵌入教師工作, 智慧助手將會成為教師工作標配, 人工智慧將率先從批改作業、資料分析、智慧組卷、智慧答疑等領域取得突破。 “很多傳統教師, 甚至是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引以為傲的東西, 將很快被人工智慧取代。 ”

隨著上述這種弱人工智慧階段的實現, 資料的掌握和智慧分析工具的大規模應用, 教師將不得不重新定義教學、再造流程、重塑角色。

“在這種情況下,

單向灌輸知識的時代將終結, 智慧時代的學校學習不再依靠傳統教師。 教師的工作將根本改變, 傳導授業解惑的任務基本上可以由機器取代, 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情感工程師。 ”張治說, 讓人工智慧來教書, 讓教師來育人, 這就是角色的轉變。

作者:程婷 編輯:辛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