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婉璟專欄|建築,被誤讀的城市靈魂

這個話題, 要從2008年我第一次去北京說起。

2008年, 也是北京舉辦奧運會那一年, 在那個熾熱而激情的夏季過後的秋日裡, 我第一次踏上了北京這片土地。

耳機裡迴圈播放著陳升的《北京一夜》, 坐著那種帶轉盤的、搖搖晃晃的老式公車, 用一整天的時間, 走遍紫禁城、後海、鼓樓、圓明園、天壇、大小四合院……

卻沒想過去看鳥巢、水立方, 總覺得那代表的不是北京這座城市, 而是奧運會這個國際連鎖項目在當地的一站, 也沒想去西單、王府井, 總覺得那些大商場, 和其他大城市也都差不多。

但那個時候, 只是路上給你指路的老大爺, 那純正的京片子, 都能讓我興奮不已。

因為在我心裡, 這才是北京的味道, 是的, 是我眼裡能代表北京這座城市的所在。

歷史、人文、市井、民生。

後來, 因為工作的關係, 開始頻繁去北京。 開始都會找機會, 甚至半夜跑去故宮、後海、哪怕只是走一走, 也想找尋關於老北京的記憶。

再後來, 節奏越來越快, 時間越來越緊張, 這種執著也變得越來越淡。

最近, 新浪家居聯合亞細亞瓷磚做了中國設計公開課的專案, 今年的主題和城市靈魂有關, 這種感覺突然又湧上心頭。

究竟什麼是能夠代表城市靈魂的東西?

建築?人文?特產?美食?

知乎上有人說, 一個城的靈魂, 是這個城的人。 有人回答, 一個城市的靈魂是這個城市的博物館, 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但是內容豐富, 讓外鄉人都能在極短的時間熟悉、瞭解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也有人說, 是這座城市的父母官、執政者, 因為關係城市命脈的資源、權力、資訊、資料都需要依託他們。 還有人說, 一個城市不應該只是人、樓、街道和公園的集合, 精神層面上讓一座城市與眾不同的東西只能是它的歷史, 就像北京的吆喝, 南京的滄桑變遷, 西安的古都與人文……一座城市因為它特有的文化氛圍, 特有的經歷和印記而獨立在所有城市中。

看來, 城市靈魂真的是個很大的命題, 也是這座城市回望、前瞻的原點。

這一次, 新浪家居聯合亞細亞瓷磚所做的中國設計公開課, 從建築及設計觸發, 輻射有關藝術、文化的探討, 並從在地設計師X的視角, 共同尋找城市靈魂, 我以為是一次極好的探索。

不僅因為王小波那句“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也不僅因為“一座城市的歷史落到實際上就是它的建築”, 更是於浮躁之中讓人們能停留一下腳步的思考。

實際, 放眼當下發展中的中國城市, 會發現當代中國城市給人一種模糊的感覺, “千城一面”是對城市發展的肯定, 卻又極具諷刺意味。 許多城市, 無論坐公共汽車還是計程車, 窗外的景色都難以使人聯想到任何歷史甚至獨特之感, 因為不論哪裡看起來都是如此相似:同樣的步行街、同樣的商場、同樣的連鎖超市、同樣的公寓樓。 有人曾統計過, 中國目前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43個, 到2025年將達到221個。 但這些大城市如果一眼看去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那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

就像最近國外一家網站, 爆火的一篇熱帖:“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Fake ‘Paris’and the Real One? ” (你能辨別中國的山寨巴黎,跟真的巴黎的不同嗎?)

說的是杭州某個高檔社區,完全複製了巴黎的景點,唯一差的只是一條塞納河了。巴黎鐵塔、雕塑建築、園林路燈……規劃師、建築師竟然將這些全部拷貝了過來。你或許能輕易模仿一座城市的勢與形,但那背後的文化積澱,真正代表城市靈魂的東西,你也能抄襲來嗎?

建築大師梁思成曾說過: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地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於消滅的現象。

顯然,大都會不僅僅是一堆建築物聚集在一起,它的基礎也並非單純的水泥混凝土。中華上下5000年,註定每座城都具有漫長、曲折、不斷演變的歷史。因此,新浪家居聯合亞細亞瓷磚做了中國設計公開課,這一年定位中國幾大城市探尋城市新地標,正是在現代與歷史之間,力圖對城市名片的再塑造。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及其居民的抱負。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麼。這裡說的其實是城市的靈魂。既然稱作靈魂,那它就不是物化的一切,而是物化背後的文化生命。文化建設說到底是人的建設。文化塑造人,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

那麼,讓我們一同期待,這些城市靈魂的回歸,也一同等待,這些人、這些建築、這些城市名片被揭開面紗。

今天,距離2018年4月25日中國設計公開課首場深圳站活動還有10天。

△深圳活動場地: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設計互聯

點擊“閱讀原文”

爆火的一篇熱帖:“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Fake ‘Paris’and the Real One? ” (你能辨別中國的山寨巴黎,跟真的巴黎的不同嗎?)

說的是杭州某個高檔社區,完全複製了巴黎的景點,唯一差的只是一條塞納河了。巴黎鐵塔、雕塑建築、園林路燈……規劃師、建築師竟然將這些全部拷貝了過來。你或許能輕易模仿一座城市的勢與形,但那背後的文化積澱,真正代表城市靈魂的東西,你也能抄襲來嗎?

建築大師梁思成曾說過: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地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於消滅的現象。

顯然,大都會不僅僅是一堆建築物聚集在一起,它的基礎也並非單純的水泥混凝土。中華上下5000年,註定每座城都具有漫長、曲折、不斷演變的歷史。因此,新浪家居聯合亞細亞瓷磚做了中國設計公開課,這一年定位中國幾大城市探尋城市新地標,正是在現代與歷史之間,力圖對城市名片的再塑造。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及其居民的抱負。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麼。這裡說的其實是城市的靈魂。既然稱作靈魂,那它就不是物化的一切,而是物化背後的文化生命。文化建設說到底是人的建設。文化塑造人,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

那麼,讓我們一同期待,這些城市靈魂的回歸,也一同等待,這些人、這些建築、這些城市名片被揭開面紗。

今天,距離2018年4月25日中國設計公開課首場深圳站活動還有10天。

△深圳活動場地: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設計互聯

點擊“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