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電影拍得爛,這位編劇老師捋了捋病因

文藝作品, 見仁見智。

不過, 也必須看到, 好萊塢建構的一整套商業電影類型法則, 仍然可以視為一種公允的品質認證標準。

全面市場化之後, “中國電影”的不堪, 一大癥結就在於創作上沒有吃透類型片規則。

今天的執筆槍手, 是一位業內編劇, 她從類型片的創作原理出發, 技術分析了幾部重點影片, 以此來論證中國電影普遍存在的若干劇作問題。

當然, 影視創作上最有趣的地方也體現於此, 她的觀點和判斷當然未必代表正確和唯一。

《暴裂無聲》屬於典型的風格雜糅、類型混搭

《暴裂無聲》讓我困惑的是導演作為“導遊(牧羊人)”到底想讓觀眾(羊群)去往何處?也就是影片的主類型是什麼——動作?懸疑?劇情?

導演在資金加持下顯然是有商業化的企圖的, 但影片開頭小男孩張磊(張保民兒子)極生活化的壘石塊的動作, 以及石塊類金字塔形狀的隱喻(墳墓/死亡和權力的象徵)則是一個藝術片反情節的開局。

《暴裂無聲》的開場比較像文藝片

緊接著張保民在煤礦井下的激烈纏鬥和“你兒子丟了”的畫外音以及張保民家中破敗蕭條的景象, 現實主義的氣質似乎把路標指向了“劇情”類型, 但隨之而來的男主角張保民的真正亮相——沉默(啞巴,

失語, 制度外)叛逆者形象(不在協議上簽字)以及為報一飯之恩捲入械鬥, 被騙以為孩子在昌總手中一路屍橫遍野殺向昌總“財富中心“辦公室, 又混合了韓國犯罪片、日本劍俠片和美國動作片如《疾速追殺》夕陽殺手絕地反擊的路數(甚至某一瞬間讓人想起昆汀Cult片《殺死比爾》), 三個段落就出現了三種類型氣質, 讓人困惑。

張磊的靈魂救了媛媛的超現實段落撫慰了冰冷的情節走向, 但不得不說是類型之外的神展開。 而張保民在救媛媛的過程中到處找手機信號的情節又是讓人跳戲的喜劇。 姜武刻意的卷髮造型和浮誇的地下“宮殿”, 有點《熟食店》的暗黑童話感, 切羊肉的機器又像《王牌特工2》的絞肉機,

而其實都是破壞現實感的。 總之, 這部電影一邊建立一種類型感覺, 一邊又用另一種類型感覺來割裂疏離破壞, 使得影片有著百納布一樣的拼貼感, 時而精彩, 時而枝節旁逸斜出, 時而半途而廢。

《暴裂無聲》裡的“暗黑公司”段落, 在美術和視聽質感上都略有突兀感

《暴裂無聲》是在動作懸疑劇情的交叉範疇來回打轉, 但卻因為類型每一塊拼圖的辨識度高, 成為了“類型混血”“溶血症”的重災區。 而《捉妖記2》這樣的大體量商業電影的“溶血症”相對隱蔽, 明星加持/前作光環/春節狂潮, 再加上花哨的包裝增加親和力比如李宇春的四川話, “溶血症”的症狀僅表現為單薄無聊、後繼乏力。

《捉妖記2》是春節檔明星大雜燴

《捉妖記2》是“《加勒比海盜》+《西雅圖夜未眠》“的奇異融合版, 梁朝偉恰似強尼·德普, 而白百何和井柏然則類似凱拉·奈特利和奧蘭多·布魯姆, 兩者的任務線卻沒有像《加勒比海盜》那樣合龍, 同時又加出了一條類似《西雅圖夜未眠》的感情線(只不過把愛情置換成了親情)——胡巴和爹娘如同《西雅圖夜未眠》一樣, 之前互相思念,快到片尾才相遇。然而,影片沒有把胡巴對爹娘的思念做足,達不成《西雅圖夜未眠》那種隔空交流默契惺惺相惜的交互感(白百何的幻視不算)。

綜上所述,類型混血的溶血症是國產商業片的創作中最大流弊,然而其他創作流弊還有不少,如下——

創作流弊之不重視設定

比如《長城》,貌似有一個奇幻動作冒險類型的殼,貌似馬特·達蒙是依託“英雄旅程”的“小偷”(比如《霍比特人》裡的馬丁·弗裡曼)的模版,但卻忘了在這個遊戲化的奇幻動作冒險故事裡放進心臟——做好世界觀和核心價值觀。

大城頭女戰士大甜甜

景甜一直重複的“信任”,也就是城頭女戰士們相互配合進行戰鬥團體操和不經考驗地讓(亦正亦邪難以辨認的)馬特·達蒙上陣,核心設定非常薄弱,因此主人公的成長也無從談起,團隊一直面目模糊地存在,缺失了此類型電影最重要的“組隊”集結,張涵予的死也談不上激勵事件,智者缺失,唯一有所成長的是膽怯的鹿晗,他被馬特·達蒙拯救之後最終赴死,但因為缺乏有力的鋪墊,鹿晗的死本應讓人痛惜卻被處理得絲毫沒有悲壯意味,與《瘋狂麥克斯》裡一直高喊要進入英靈殿的小哥棄惡從善慷慨赴死不可同日而語。

大寶貝在《尋龍訣》裡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分量極重

國產商業片中情感核心做的比較合理的是《尋龍訣》,陳坤和黃渤的心結是楊穎之死,探險等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救贖,一下子就給這個奇幻動作冒險故事裝了一顆溫暖感人的心臟。

創作流弊之沒有360度講故事

還是《長城》,片中“饕餮”象徵貪婪,以人的恐懼為食,這段話只以文字和畫外音匆匆交代,影片中只看到有形的怪獸,並沒有真正與劇情相結合,“饕餮”的意象等於落空,對主人公的壓力,對所謂“光明力量”信任的破壞也無從談起。

《捉妖記1》的情節足夠緊湊:捉妖賣妖吃妖救妖,環環相扣

而好萊塢商業片都是從360度講故事也就是從各個環節和手段來說一件事。國產商業片中360度講故事比較好的是《捉妖記1》:捉妖賣妖吃妖救妖,全都扣得緊緊的。

創作流弊之錯把響動當烈度

國產商業片中的動作類型,往往以為只要使用爆炸/追車/殺人這樣的事件單品就達到了一定的情節烈度和節奏強度,但其實這樣的安排如果沒有放在人物情感邏輯的曲線上,沒有放在情節運動的軌跡上,就沒有任何作用,就是啞彈。

張子楓這一笑,笑出多少心理陰影

相反,順應人物情緒推動的態勢,即便是一個眼神,放對了位置,也勝過千軍萬馬,試想一下《唐人街探案1》裡小女孩一瞬間陰沉的眼神和邪惡笑容,是不是讓你不寒而慄?而《巨額來電》即便動用了縱火/直升機槍械掃射/讓張孝全橫屍街頭,全篇文戲武做,也無法讓觀眾感同身受電信詐騙對人性的摧毀,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破壞。

創作流弊之(改編作品)人物OOC(脫離設定)

改編自小說的《妖貓傳》非常明顯,唐明皇在原著中是愛楊貴妃的,在“假死”做局之後馬上回來檢視,但因為紮進楊貴妃體內的針鬆動,楊貴妃已又老又瘋,棺材裡屎尿橫流,即便如此唐明皇還是把楊貴妃帶回宮中調養。

《妖貓傳》的人物設定與原著有很大不同

而在影片中唐明皇變成了一個讓女人擋禍用愛情的糖衣炮彈麻痹女人去死的猥瑣小人,(原作者的)立意與格局頓失。更不用說有些作品把主人公性別更換,或者隨意合併/分散。

創作流弊之(改編作品)擅自更改場景

我看過太多國產商業片擅自更改原著的場景,覺得不改好像自己沒幹事對不起這份工錢似的,其實是白忙瞎忙甚至幫倒忙,原作的場景或時空關係不適合影視表現時才要酌情替換,而且要兼顧場景敘事推進/塑造人物/交代資訊的多重功能,從“心”出發,把自己的讀解(價值觀)與原作融合,扒出原作的骨架,從文學或動漫語言轉換成影視語言,這才是改編者該幹的事情。

《盜墓筆記》的置景被觀眾們吐槽了無數

國產商業片在創作範疇的流弊,也就是所謂內功的缺失或損傷或亞健康狀態,很難用一篇文章說清楚,難免挂一漏萬,只是大範圍閱片瞭解當下影視語言以及大眾文化現象,也是我作為影視從業者的工作範疇之一,所舉的例子則是我所信服的創作體系以及我所理解的創作規律的“法外之物”,也希望以文會友,與致力於推動國產商業片發展的同好或同行們為遵循創作規律和製作流程,瞭解掌握類型並發展個性化風格化而努力。

之前互相思念,快到片尾才相遇。然而,影片沒有把胡巴對爹娘的思念做足,達不成《西雅圖夜未眠》那種隔空交流默契惺惺相惜的交互感(白百何的幻視不算)。

綜上所述,類型混血的溶血症是國產商業片的創作中最大流弊,然而其他創作流弊還有不少,如下——

創作流弊之不重視設定

比如《長城》,貌似有一個奇幻動作冒險類型的殼,貌似馬特·達蒙是依託“英雄旅程”的“小偷”(比如《霍比特人》裡的馬丁·弗裡曼)的模版,但卻忘了在這個遊戲化的奇幻動作冒險故事裡放進心臟——做好世界觀和核心價值觀。

大城頭女戰士大甜甜

景甜一直重複的“信任”,也就是城頭女戰士們相互配合進行戰鬥團體操和不經考驗地讓(亦正亦邪難以辨認的)馬特·達蒙上陣,核心設定非常薄弱,因此主人公的成長也無從談起,團隊一直面目模糊地存在,缺失了此類型電影最重要的“組隊”集結,張涵予的死也談不上激勵事件,智者缺失,唯一有所成長的是膽怯的鹿晗,他被馬特·達蒙拯救之後最終赴死,但因為缺乏有力的鋪墊,鹿晗的死本應讓人痛惜卻被處理得絲毫沒有悲壯意味,與《瘋狂麥克斯》裡一直高喊要進入英靈殿的小哥棄惡從善慷慨赴死不可同日而語。

大寶貝在《尋龍訣》裡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分量極重

國產商業片中情感核心做的比較合理的是《尋龍訣》,陳坤和黃渤的心結是楊穎之死,探險等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救贖,一下子就給這個奇幻動作冒險故事裝了一顆溫暖感人的心臟。

創作流弊之沒有360度講故事

還是《長城》,片中“饕餮”象徵貪婪,以人的恐懼為食,這段話只以文字和畫外音匆匆交代,影片中只看到有形的怪獸,並沒有真正與劇情相結合,“饕餮”的意象等於落空,對主人公的壓力,對所謂“光明力量”信任的破壞也無從談起。

《捉妖記1》的情節足夠緊湊:捉妖賣妖吃妖救妖,環環相扣

而好萊塢商業片都是從360度講故事也就是從各個環節和手段來說一件事。國產商業片中360度講故事比較好的是《捉妖記1》:捉妖賣妖吃妖救妖,全都扣得緊緊的。

創作流弊之錯把響動當烈度

國產商業片中的動作類型,往往以為只要使用爆炸/追車/殺人這樣的事件單品就達到了一定的情節烈度和節奏強度,但其實這樣的安排如果沒有放在人物情感邏輯的曲線上,沒有放在情節運動的軌跡上,就沒有任何作用,就是啞彈。

張子楓這一笑,笑出多少心理陰影

相反,順應人物情緒推動的態勢,即便是一個眼神,放對了位置,也勝過千軍萬馬,試想一下《唐人街探案1》裡小女孩一瞬間陰沉的眼神和邪惡笑容,是不是讓你不寒而慄?而《巨額來電》即便動用了縱火/直升機槍械掃射/讓張孝全橫屍街頭,全篇文戲武做,也無法讓觀眾感同身受電信詐騙對人性的摧毀,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破壞。

創作流弊之(改編作品)人物OOC(脫離設定)

改編自小說的《妖貓傳》非常明顯,唐明皇在原著中是愛楊貴妃的,在“假死”做局之後馬上回來檢視,但因為紮進楊貴妃體內的針鬆動,楊貴妃已又老又瘋,棺材裡屎尿橫流,即便如此唐明皇還是把楊貴妃帶回宮中調養。

《妖貓傳》的人物設定與原著有很大不同

而在影片中唐明皇變成了一個讓女人擋禍用愛情的糖衣炮彈麻痹女人去死的猥瑣小人,(原作者的)立意與格局頓失。更不用說有些作品把主人公性別更換,或者隨意合併/分散。

創作流弊之(改編作品)擅自更改場景

我看過太多國產商業片擅自更改原著的場景,覺得不改好像自己沒幹事對不起這份工錢似的,其實是白忙瞎忙甚至幫倒忙,原作的場景或時空關係不適合影視表現時才要酌情替換,而且要兼顧場景敘事推進/塑造人物/交代資訊的多重功能,從“心”出發,把自己的讀解(價值觀)與原作融合,扒出原作的骨架,從文學或動漫語言轉換成影視語言,這才是改編者該幹的事情。

《盜墓筆記》的置景被觀眾們吐槽了無數

國產商業片在創作範疇的流弊,也就是所謂內功的缺失或損傷或亞健康狀態,很難用一篇文章說清楚,難免挂一漏萬,只是大範圍閱片瞭解當下影視語言以及大眾文化現象,也是我作為影視從業者的工作範疇之一,所舉的例子則是我所信服的創作體系以及我所理解的創作規律的“法外之物”,也希望以文會友,與致力於推動國產商業片發展的同好或同行們為遵循創作規律和製作流程,瞭解掌握類型並發展個性化風格化而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