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芥子須彌山這些在佛教中如何解釋

老陽按:以前看武俠小說, 經常能看到一花一世界, 後來學佛了才知道這是佛教術語, 那麼這些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引用南懷瑾老師文章為例, 向大家說明。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 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若菩薩住是解脫者, 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 無所增減, 須彌山王本相如故。 而四天王忉利諸天, 不覺不知己之所入, 唯應度者, 乃見須彌入芥子中, 是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

他說, 一切佛菩薩有一個解脫法門, 叫作不可思議。 注意!維摩居士並不是說, 諸佛菩薩有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如果這文字是這麼翻的也對, 可是意義就兩樣, 變成是以不可思議為重點。 而現在的經文, 是以解脫為重點;但是這個解脫法門是不可思議的。

他說, 諸佛菩薩不是偶然到達這個解脫境界, 是“住”在那裡, 還不是小乘的“定”在那裡。 定和住, 在佛經上是兩個概念, 不可以相互替代,

定只是一個點, 譬如旋轉中的陀螺, 雖然在動, 但是中心在一點上, 就是定。 住就不然, 那個陀螺也不轉了, 就擺在那裡不動了。

佛經說須彌山, 是我們這個世界中最高大的山, 一般人認為, 就是這個地球上的喜馬拉雅山, 我是不同意的。 若須彌山就是喜馬拉雅山, 那南贍部洲就是印度, 中國就是東勝神洲, 中東和歐洲就是西牛賀洲, 西伯利亞就是北俱盧洲。 幾十年前有位大師寫的佛學概論, 就主張西伯利亞就是北俱盧洲, 佛經描寫北俱盧洲幾乎是天人境界, 是很舒服的。 西伯利亞極為窮苦, 哪裡是北俱盧洲的樣子?那佛經豈不是妄語?難怪以學者看來, 佛經都是謊話。 所以, 不要誤認須彌山是喜馬拉雅山。 佛過世之後,

有些小乘經典這麼說, 但也是很含糊的。

老實講, 真正的須彌山是個形容, 勉強說是代表地球的地軸也不正確。 據我的瞭解, 佛經上說, 大陽和月亮是須彌山一半, 在須彌山的中間, 根據《華嚴經》, 須彌山應該是銀河系統。 所以須彌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最高的山, 照佛經三界天人的組織, 欲界天的太陽月亮系統是須彌山之半。 如果諸佛菩薩住在這個解脫境界的話, 那麼以須彌山之高之廣之大, “內芥子中”, 把須彌山放到芝麻大小的芥菜子之中, “無所增減”, 須彌山沒有縮小, 芥菜子也沒有放大。 這句話一聽很容易懂, 氣派也很大, 他說這是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 請問我們要如何解脫?我們連把自己身體放進火柴盒都做不到,

你說懂了佛法得了解脫, 你來解脫看看。 如果你做得到, 外出旅行裝在口袋就可以了, 飛機票都省了。 這都是問題!佛經說解脫, 要怎麼解脫?如果說佛經只是形容而已, 那佛經就是謊話。 佛是無妄語的, 我們相信真得解脫的人是做得到的, 並不是一定把身體放進火柴盒裡, 這其中有深刻的道理。

維摩居士說, 諸菩薩真住在解脫法門, 所以【以須彌之高廣, 內芥子中, 無所增減】, 你們學禪宗的同學要注意了, 瞎吹是沒用的。 近來外面很多人找我, 這個求開悟, 那個求印證。 我有了個罪名, 變成了什麼禪宗專家, 禪宗又不是我的, 我不懂禪, 更沒有開悟。 我真想到報上登個廣告, 我是個說書的, 不過我說書的時候, 很努力給大家說就是了。 下一句話更重要。

【須彌山王本相如故。 】這個“王”是形容須彌山是最高大的山, 是一切山中之王。 全句是說:登菩薩之道真得解脫之人, 住在這個境界裡, 把須彌山放入芥菜子中, 須彌山沒有縮小, 芥菜子沒有放大, 為什麼呢?因為須彌山王本來就是如此。 他原文就是這樣,你不要看前人今人的批註,否則就被別人拉走了,你要看原典。但是這句話怎麼辦?他說“須彌山王本相如故”,須彌山本來不增不減,可大可小,非大非小。這又是什麼道理?這裡還沒有完。

【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佛經說須彌山是這世界中心,日月圍繞須彌山之半,四大天王就在這日月圈子放大一點的地方。忉利天是欲界的中心天,比日月系統又高一層。釋迦牟尼佛的母親,因為有生佛的功德,所以身後升到忉利天。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不是像高樓有三十三層,而是有三十三個聯合的區域,其中的主席是帝釋天主,中國稱之為玉皇大帝,他好比統領三十三路天人諸侯。

我是沒有時間做這件事了,但我希望你們同學能用白話文好好寫一篇三界天人的論文,把大小乘佛經、律論參透了,馬上再翻成英文,我包你賣大價錢,人家會驚異,二千多年前佛就已經有如此科學的宇宙觀。現在科學進步了,別的宗教的天堂觀念,已無法令人信服了。佛說過,這個宇宙的星球多至不可數的,所以科學會幫忙弘揚佛法。因此你們應該走科學路線,但是你們也不肯研究這些常識、我天天在著急,每星期要寫四五種不同的文章,每天晚上十二點寫到兩三點,寫得自己頭在哪裡都不知道了,可是極少會寫錯字的。這個本事你們要學,怎麼學?要解脫。寫到頭昏腦脹時,已經忘記這個頭了,死掉算了,眼睛也不要了,就要肯犧牲自己。這是閒話,你們年輕,好好研究,佛法有太多的好東西。

佛經的說法是,南天王天庭的階口,是青藍色的琉璃構成,所以我們看到的藍天,是南天王天庭階口的反映,但是其它世界看到的,卻不一定是青天。這在《大藏經》裡有,怪我定力不夠,當年在四川時讀到,但沒記住是出自哪一本經(按:大藏經八十五冊妙法蓮華經馬明菩薩品第三十)。

其次,你們氣脈全通了的人,打坐定的光中若是藍天,青藍色的光,那美得很。所以密宗的藥師佛畫像是藍的,不過顏色不對,太藍了,好像是人生了肝病似的。可是世界上沒有一種顏色,可以顯示出那麼清淨莊嚴的藍色。為什麼藥師佛畫成藍的,因為中脈通了的人,可以得長壽的人,他內中同天庭的藍色是一樣的。這是真的,你們年輕人自己說氣脈通了,有這個境界嗎?

上面提到了四天王天、忉利諸天,包括了中國民間天文常識的三垣、二十八宿、三十六宮,都“不覺不知己之所入”。須彌山包括欲界天的天人了(注意,這裡沒有講到色界),這些都納進芥菜子裡了,可是自己不覺得進入了一個小地方。一切眾生和須彌山被放進一粒小芥菜子裡頭,自己都不知道,只有什麼人知道?

【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只有應該得度的,就是有成就的菩薩,得了般若能看到一點清淨法身,他們才見到,那麼大的須彌山,進入了那麼微小的芥菜子中。換言之,只有明眼人看到了,其它人都不知道。這就叫作“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我們看得很熱鬧,不知道他在講些什麼,中國文學後來就有“芥子納須彌”的用語。

禪宗有個公案,宋朝有位居士,這居士是有功名的,能考得功名總是有相當學問的。中國文化一直到清朝末年,所謂正途出身的,是說由秀才到舉人、進士、選翰林、外放作地方官,一二十年的學問功名下來,第一步可能只放個縣長等級的官。這樣子的人在自家祠堂裡,會寫明是進士出身。以前作官的出門可威風了,前面有舉牌子的,鳴鑼開道的,大家都知道是進士出身。這是正途出身,比非正途出身的就好像高了一級。像今天講學歷,同是博士、碩士,大家會比某某是哪所大學畢業,其某是留學某大學,是一樣情形。

回頭再說這個居士,他去請問一位禪師,問道:須彌納芥子是很平常,但芥子納須彌就讓人難信。禪師一笑,問他:聽聞居士讀書萬卷,是否確實?居士答是。禪師就說:一萬卷書如何裝得入居士身中?這居士馬上就有所悟了。當然這還是道理上面的悟,只是理解上的懂,禪宗說這是知解中的,在理論的解釋、推理中去瞭解,真實的境界般若,還是沒有證到。

這是古人的例子,現在就要用科學的道理了。譬如小小一塊肉,其中有多少細胞?乃至小小一個細胞上,可能有多少細菌?每個細菌又可以再分下去,它生命裡還有生命,這就是芥子納須彌的道理。再例如人身上的血管,接成一條有多少公里長?一秒鐘血液流動幾公里?心臟跳動平常自己聽不見,除非你捂住耳朵聽,但是從科學上講,跳動聲應該是其大如雷的。理論上我們可以說是有這種事,芥子可以納須彌,大可以納小,小也可以納大。

我們曉得有大小,就是我們的痛苦,所以不能得解脫。譬如大家打坐,經常有兩個東西忘不掉: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空間觀念,像是學道的,一定要面對東方打坐,學佛的又要面對西方。大小是人為的,時空、內外都是相對的。去掉了這些人為的、相對的觀念,你才真得到不可思議解脫,明心見性才算有一點影子了。

現在年輕人好談禪,這也就是禪的道理。禪不是空談的,要實際證得的,能夠一念放下就解脫了。一念放下,不是你打坐時閉著眼睡覺,萬事不管,那只是第六意識不起活動,而你血液仍然在流。你坐了一兩小時起來,自己也知道坐了很久,一看表,嗯,這一堂坐得蠻不錯。你白坐了!連時間觀念都沒有忘掉。念,不是只講第六意識的,一念放下的念,是指下意識不動念。這個道理瞭解了,才能真正放下大小、內外、時空,才到達了解脫法門。這是《維摩詰經》的重點,就有這麼嚴重。

他原文就是這樣,你不要看前人今人的批註,否則就被別人拉走了,你要看原典。但是這句話怎麼辦?他說“須彌山王本相如故”,須彌山本來不增不減,可大可小,非大非小。這又是什麼道理?這裡還沒有完。

【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佛經說須彌山是這世界中心,日月圍繞須彌山之半,四大天王就在這日月圈子放大一點的地方。忉利天是欲界的中心天,比日月系統又高一層。釋迦牟尼佛的母親,因為有生佛的功德,所以身後升到忉利天。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不是像高樓有三十三層,而是有三十三個聯合的區域,其中的主席是帝釋天主,中國稱之為玉皇大帝,他好比統領三十三路天人諸侯。

我是沒有時間做這件事了,但我希望你們同學能用白話文好好寫一篇三界天人的論文,把大小乘佛經、律論參透了,馬上再翻成英文,我包你賣大價錢,人家會驚異,二千多年前佛就已經有如此科學的宇宙觀。現在科學進步了,別的宗教的天堂觀念,已無法令人信服了。佛說過,這個宇宙的星球多至不可數的,所以科學會幫忙弘揚佛法。因此你們應該走科學路線,但是你們也不肯研究這些常識、我天天在著急,每星期要寫四五種不同的文章,每天晚上十二點寫到兩三點,寫得自己頭在哪裡都不知道了,可是極少會寫錯字的。這個本事你們要學,怎麼學?要解脫。寫到頭昏腦脹時,已經忘記這個頭了,死掉算了,眼睛也不要了,就要肯犧牲自己。這是閒話,你們年輕,好好研究,佛法有太多的好東西。

佛經的說法是,南天王天庭的階口,是青藍色的琉璃構成,所以我們看到的藍天,是南天王天庭階口的反映,但是其它世界看到的,卻不一定是青天。這在《大藏經》裡有,怪我定力不夠,當年在四川時讀到,但沒記住是出自哪一本經(按:大藏經八十五冊妙法蓮華經馬明菩薩品第三十)。

其次,你們氣脈全通了的人,打坐定的光中若是藍天,青藍色的光,那美得很。所以密宗的藥師佛畫像是藍的,不過顏色不對,太藍了,好像是人生了肝病似的。可是世界上沒有一種顏色,可以顯示出那麼清淨莊嚴的藍色。為什麼藥師佛畫成藍的,因為中脈通了的人,可以得長壽的人,他內中同天庭的藍色是一樣的。這是真的,你們年輕人自己說氣脈通了,有這個境界嗎?

上面提到了四天王天、忉利諸天,包括了中國民間天文常識的三垣、二十八宿、三十六宮,都“不覺不知己之所入”。須彌山包括欲界天的天人了(注意,這裡沒有講到色界),這些都納進芥菜子裡了,可是自己不覺得進入了一個小地方。一切眾生和須彌山被放進一粒小芥菜子裡頭,自己都不知道,只有什麼人知道?

【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只有應該得度的,就是有成就的菩薩,得了般若能看到一點清淨法身,他們才見到,那麼大的須彌山,進入了那麼微小的芥菜子中。換言之,只有明眼人看到了,其它人都不知道。這就叫作“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我們看得很熱鬧,不知道他在講些什麼,中國文學後來就有“芥子納須彌”的用語。

禪宗有個公案,宋朝有位居士,這居士是有功名的,能考得功名總是有相當學問的。中國文化一直到清朝末年,所謂正途出身的,是說由秀才到舉人、進士、選翰林、外放作地方官,一二十年的學問功名下來,第一步可能只放個縣長等級的官。這樣子的人在自家祠堂裡,會寫明是進士出身。以前作官的出門可威風了,前面有舉牌子的,鳴鑼開道的,大家都知道是進士出身。這是正途出身,比非正途出身的就好像高了一級。像今天講學歷,同是博士、碩士,大家會比某某是哪所大學畢業,其某是留學某大學,是一樣情形。

回頭再說這個居士,他去請問一位禪師,問道:須彌納芥子是很平常,但芥子納須彌就讓人難信。禪師一笑,問他:聽聞居士讀書萬卷,是否確實?居士答是。禪師就說:一萬卷書如何裝得入居士身中?這居士馬上就有所悟了。當然這還是道理上面的悟,只是理解上的懂,禪宗說這是知解中的,在理論的解釋、推理中去瞭解,真實的境界般若,還是沒有證到。

這是古人的例子,現在就要用科學的道理了。譬如小小一塊肉,其中有多少細胞?乃至小小一個細胞上,可能有多少細菌?每個細菌又可以再分下去,它生命裡還有生命,這就是芥子納須彌的道理。再例如人身上的血管,接成一條有多少公里長?一秒鐘血液流動幾公里?心臟跳動平常自己聽不見,除非你捂住耳朵聽,但是從科學上講,跳動聲應該是其大如雷的。理論上我們可以說是有這種事,芥子可以納須彌,大可以納小,小也可以納大。

我們曉得有大小,就是我們的痛苦,所以不能得解脫。譬如大家打坐,經常有兩個東西忘不掉: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空間觀念,像是學道的,一定要面對東方打坐,學佛的又要面對西方。大小是人為的,時空、內外都是相對的。去掉了這些人為的、相對的觀念,你才真得到不可思議解脫,明心見性才算有一點影子了。

現在年輕人好談禪,這也就是禪的道理。禪不是空談的,要實際證得的,能夠一念放下就解脫了。一念放下,不是你打坐時閉著眼睡覺,萬事不管,那只是第六意識不起活動,而你血液仍然在流。你坐了一兩小時起來,自己也知道坐了很久,一看表,嗯,這一堂坐得蠻不錯。你白坐了!連時間觀念都沒有忘掉。念,不是只講第六意識的,一念放下的念,是指下意識不動念。這個道理瞭解了,才能真正放下大小、內外、時空,才到達了解脫法門。這是《維摩詰經》的重點,就有這麼嚴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