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動物生命資源的寶庫——探秘國家特種動物基因庫

基因庫

本報記者李麗穎

你知道我國人工馴養的特種經濟動物都有哪些嗎?它們生活在哪裡?有哪些特徵和習性?走進國家特種動物基因庫,

這些問題你都將找到答案。 這裡保存著鹿類動物、毛皮動物、特禽類、犬類和兔類等動物500多個品種, 其中鹿類動物120多個;毛皮動物220多個;特禽動物140多個;其它動物30多個。 其二因為它保存基因數量最多:整合了國內遺傳資源保存和研究單位近70家, 占特種動物遺傳資源保存單位、種類和數量的75%以上, 為我國乃至世界珍稀、瀕危特種動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

動物基因資源的守護者

如果說收集保存是基因庫建設最基礎的工作之一, 那麼評價整理則對基因庫的持續發展和利用意義更為重大。

楊福合研究員介紹, 科研團隊積極開展特種動物基因資源綜合評價, 建立了特種動物種質資源保存技術體系,

制定了66個特種動物遺傳資源整理整合、鑒定評價、安全保存、共用服務等技術規程, 實現了特種動物種質資源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 為基因庫保存遺傳資源的共用奠定了基礎。 此外, 科研團隊對48個種群92個位點進行遺傳分析, 首次全面系統分析種群遺傳結構, 挖掘出特色優異功能性狀基因48個, 為我國特種動物資源保護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如梅花鹿基因組研究, 發現1336個基因家族發生擴張, 468個基因家族發生收縮。 對鹿科10個物種進行了重測序分析, 得到了與角有無、角冠形狀和分杈數目相關聯基因, 可以相信不遠的將來, 有關鹿類動物那些神秘的生物學特性將從基因層面予以揭示。

基因庫根據每類動物生物學特性,

保存的動物每年不低於10%的更新, 保證了特種動物種質資源的持續保存。 隨著特種動物遺傳資源的陸續收集, 國家特種動物基因庫將更加豐富。

3

資源分享為科研和產業服務

特種動物飼養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 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越來越突出, 其產品在滿足人民生活、健康、生產需求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建設特種動物基因庫, 挖掘、發現特種動物特色基因並加以創新利用, 將加快我國特種動物良種化進程, 並為特養業發展源源不斷提供大批新品種。

基因庫保存的遺傳資源參與了我國主要的新品種培育:篩選出候選基因22個;培育水貂、鹿、雉雞等新品種6個;育種單位作為育種素材引進,

培育新品種12個。 這些培育品種的推廣覆蓋面約占我國特養業的60%以上。 可以預見, 伴隨著基因挖掘、創制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必將有越來越多優良品種不斷出現, 也必將改變世界特種經濟動物飼養業格局, 從根本上扭轉我國大宗特種經濟動物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

過去的一年, 基因庫為社會提供了超過50余萬人次的科普服務及相關資訊;為科研、教學單位提供了5萬餘份次的活體、組織、血液、DNA等試驗材料以及其它科研資料數萬份;為企業及養殖個體戶提供育種素材3萬餘份。 為科學研究提供標準的科研材料, 為育種提供基礎素材, 為普及特種動物的科學知識作出貢獻, 這正是國家特種動物基因庫的責任和使命。

連結

特種動物, 一般指特種經濟動物, 是指除家禽和家畜以外的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一定飼養規模的人工馴養動物。 特種經濟動物產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已經形成了市場規模, 並且可以進行交易的產業包括:養鹿業(梅花鹿、馬鹿), 珍禽養殖業(雉雞、野鴨、鵪鶉、鴿子等), 毛皮動物養殖業(兔、貂、狐、貉、狸等), 蜂業, 蠶業, 貓、犬等寵物養殖業。 我國特種動物產業總經濟價值在5600億元左右, 提供就業崗位約1280萬,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