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路邊的野蘑菇別亂采|市食安辦嚴防毒蘑菇中毒風險

大益陽用戶端記者 洪捷 通訊員 彭曉佳

(圖片來自網路)

春夏季是野生蘑菇生長旺盛季節, 也是蘑菇中毒高發季節, 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根據省食安辦統一部署, 近日, 市食安辦部署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故防控工作, 將加大防控宣傳力度和專項監督檢查, 提高公眾對野生蘑菇的中毒防範意識, 嚴防有毒野生蘑菇進入交易市場、流入餐桌。 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提醒, 消費者要高度警惕, 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確保不發生中毒事件。

加大防控宣傳力度和專項監督檢查

近期, 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到赫山區餐飲單位開展日常檢查時, 著重檢查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採購、加工、銷售野生蘑菇的情況, 並要求餐飲服務單位加強自我管理, 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 進貨管道要正規, 並做好原料進貨登記台賬, 特別是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野生菌類。

接下來, 市食藥監局將集中開展防控野生蘑菇中毒宣傳活動, 通過報紙、電視、廣播、村宣傳欄等形式, 提示村(居)民不要隨意採摘不明品種野生蘑菇, 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鑒別方法。 同時, 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採購、加工、銷售野生蘑菇的監管力度, 加強對城鄉農貿市場野生菌交易監督檢查, 嚴防有毒野生菌流入餐桌。

勿採食沒見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

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4月至6月是蘑菇中毒高發季節, 我市每年都會發生誤食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 一些市民缺少區分毒蘑菇的知識, 誤采誤食導致中毒。

相關資料表明, 目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 有毒蘑菇有400多種,

其中含劇毒可對人有致死危險的蘑菇有40多種。 常見的毒蘑菇有褐鱗小傘、白毒傘、褐柄白毒傘、殘托斑毒傘、毒粉褶蕈、秋生盔孢傘、鹿花蕈、鵝膏菌毒蘑菇等。 毒蘑菇多生長在潮濕低窪、濕度大、陰涼的地方, 外觀與可食用蘑菇非常相似, 不易區別, 一些人認為的“鮮豔蘑菇才有毒、松樹底下的蘑菇沒有毒、銀器遇到毒蘑菇會發黑、毒蘑菇有分泌物、蘑菇生蟲就沒毒”等識別方法都是不科學的。

相關負責人提醒, 目前還沒有簡單易行的方法, 鑒別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 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 市民很容易因食用毒野蘑菇而導致中毒。 最好的預防辦法就是, 不要採摘和食用沒見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

發生中毒要及時處置

據瞭解,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複雜, 中毒的臨床表現各異, 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 嚴重者可死亡, 目前, 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

對此, 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提醒市民,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如感不適, 有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等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 萬一來不及就醫, 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 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 儘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 從而減輕中毒程度, 防止病情加重。 經過這些處理後, 還要儘快轉送醫院診治。 消費者發現餐飲單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時, 可撥打“12331”向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舉報或投訴。

作者:洪捷 編輯:莫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