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濱海劉麗萍:歸雁回巢報桑梓 帶領群眾拓富路

【鹽阜網訊】:走進濱海縣蔡橋鎮民營創業園, 一家企業吸引著記者的眼球, 它有連片生產廠房、倉庫, 先進的7組糧食烘乾線, 吸納了10多名貧困村民進廠務工走上脫貧路。 去年, 該廠在雨水連綿的秋季, 及時烘乾了5000多噸水稻, 徹底消除了當地村民擔心糧食黴變的困擾;今年, 計畫再新建2000平方米的廠房和倉庫……這就是蔡橋鎮蔡橋居委會村民劉麗萍返鄉創辦的濱海宏業農產品購銷有限公司。

“甜是家鄉水, 親是家鄉人。 外邊雖好, 但我的根在濱海, 家鄉的土壤永遠最肥沃, 走出去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回來創業”。

談起回鄉創業, 劉麗萍這樣告訴記者。

1999年, 從上海東華大學服裝設計學院畢業的劉麗萍, 順利進入上海一家外資服裝加工企業做服裝設計, 過上了讓很多同齡女孩子羡慕的“白領”生活。

“人生, 因勇於探索、不懈奮鬥而精彩。 ”劉麗萍回憶說, “風雨不侵、衣食無憂的生活過了7年, 但我就覺得少了什麼, 生活沒滋沒味!”

“看著廠裡每天有幾乎停不下的運輸車輛, 我感覺物流行業商機無限。 ”劉麗萍說, 2007年初, 有駕駛技術的丈夫終於下定決心和她一起下海, 東挪西湊200多萬元買了4輛貨車, 租下上海寶山一塊土地, 創辦了上海海涵物流公司。

“公司剛起步時沒有貨源和客戶, 我騎著電瓶車不分嚴寒酷暑, 一次次跑遍上海寶山、閘北、虹口、普陀的大小企業。

”劉麗萍的創業道路充滿汗水和淚水:冬天雙手凍裂流血, 夏天臉頰暴曬脫皮;被企業保安訓斥過, 被看廠門的狼狗追趕過;因摔跤一瘸一拐見老闆, 擰乾被雨水打濕的衣服見客戶……

2008年初, 經人介紹劉麗萍到常州拜訪了一家上市企業。 “當時, 企業負責人想因我們公司小而拒絕, 我當即立下一年內不收費用的‘軍令狀’。 ”說起這段往事時, 劉麗萍滿是笑意, “真不知道, 當時我哪裡來的豪氣, 呵呵!”

“記得有一次雨夜接到電話, 企業第二天下午急需一批鋼材, 我連夜從其他公司高價雇了6輛車, 一大早就裝貨運送。 可運輸途中車輛因道路泥濘側滑進路邊的小溝, 我和駕駛員一起卸貨推車, 並推遲午飯時間, 終於按時將貨送達。

”劉麗萍說, 當企業老總看到滿身泥淤的我時連連稱讚, 也正是這樣的拼勁和韌性贏來了該企業的主動簽約。 10年了, 從未終止合作。

“人生就像一隻儲蓄罐, 只要你不停地往裡面添加, 它一定會給你以回報。 ”這是劉麗萍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現如今她的物流公司已發展成集運輸、倉儲、加油為一體, 每年業務量達千萬以上。

2015年8月的一天, 劉麗萍回到老家看到村裡場地上的麥子因連續陰雨導致黴爛變質, 再看到鄉親們一張張寫滿無助的臉, 當時, 她就想著要為鄉親們做點什麼。

回到上海, 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形成:回鄉創業, 造福鄉親。 這一想法也得到丈夫的贊同。

2016年10月, 在家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婦聯的幫助下, 劉麗萍投入200多萬元,

在蔡橋鎮民營創業園, 註冊成立了濱海宏業農產品購銷有限公司, 一期興建1500平方米廠房, 新上7組糧食烘乾線。

“為了幫助鄉親們增收脫貧, 公司優先招錄10多名貧困村民到企業務工。 ”說起剛起步的公司, 劉麗萍說, “去年水稻收割季節, 公司為鄉親們烘乾水稻5000多噸, 並收購水稻2000多噸, 幫助鄉親們解決14000畝水稻的銷路。 ”

“我一個人富了, 那只是收入;全村的人都富了, 那才叫收穫!”今年1月份, 劉麗萍又出資55萬元收購了一家停產多年的糧食購銷企業, 計畫再投入400萬元, 建設1888平方米的廠房和倉庫, 購買先進的糧食加工設備, 形成30000畝的購銷倉儲加工能力。

“公司計畫和鄉親們簽訂種植收購合同, 並在品種引進、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為鄉親們提供全程服務,

形成公司+農戶+農田+品種的糧食種植收購加工模式, 創塑巨集業大米綠色生態品牌。 ”說起公司的發展, 劉麗萍激情滿懷。

除了帶領鄉親們致富, 劉麗萍還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從3年前開始, 她每月會捐出200元, 參與騰訊公益網貧困兒童助養和為饑餓兒童送營養活動;去年6月23日阜寧遭受特大龍捲風襲擊後, 她又個人購買礦泉水、速食麵、大衣等價值1萬多元的生活用品, 送到災民手中……

“雖然有時候感到苦累, 但是很快樂, 能讓更多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這才是最大的幸福。 ”劉麗萍表示。 徐德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