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重慶老人自掏腰包建巴渝農耕文化陳列館 歷時十年繪出老地圖

劉映升老師教小學生編草把龍

在重慶, 有這樣一位老人, 他三十年如一日, 憑一己之力, 打造了一座農耕文化博物館, 大到織布機、水車,

小到水煙斗、私章, 但凡巴渝大地上有過的生產生活器具, 幾乎在這裡都能找到。

手繪《蔡家場地圖》、《蔡家石板路圖》、《蔡家街道店鋪圖》、《悅來場店鋪圖》, 都是1949年前蔡家、悅來的老地圖。 和普通地圖不同, 這四幅手繪的地圖, 更像是消失歷史文化的重現,

哪裡曾是農耕地, 哪裡曾是石板路, 曾經的古鎮店鋪都賣些什麼?在劉映生筆下, 老城最有特色的文化鮮活起來。

而這四幅地圖, 前後歷經十餘年才完成。 “地圖上每一條路, 我都走過無數次, 看著它們一點點變化……”劉映升說。

比如《悅來場店鋪圖》, 還原了解放前悅來場的繁華。 “豐”字形的結構地圖, 橫向分為上橫街、中橫街和下橫街, 縱向街道為正街。 街道兩側小橫線, 連著一格又一格, 每一格, 代表著一個老店。

張登武的茶館、李興順的麵館、王恒豐的大茶館, 還有針線活店鋪、稀飯店鋪、油館、火炮店鋪、木匠店鋪、煙攤、香燭店鋪、庫房……老地圖一下子將人們帶回到了在當年的悅來場, 人來人往, 商販吆喝中, 生活在蓋碗茶和老故事間流淌開來。

劉映升說, 《悅來場店鋪圖》街道石板的寬度, 都是自己用腳一步步丈量的。 而另一幅《蔡家場(農耕)地圖》, 則明示了當年的手工業、製造業、農耕業的佈置。 如江家沱鍋廠、獅子口鍛造廠、稱匠廠等。

《蔡家石板地圖》, 則以蔡家場為中心, 上至歇馬、下至李家場(現禮嘉), 路過三溪口、跳蹬壩, 左至興隆場, 右至悅來場、水土。 右下方至水碼頭、龍溪河。 《蔡家街道店鋪圖》則記錄了這一條街道上的店鋪分佈。 窯篾匠、燙槽、呂釘秤、綢緞鋪、吳歪嘴豆花館, 甚至細緻到了“官茅廝”和“中國地下黨聯絡地”。

劉映升說, 他沒有繪畫的基礎, 但由於對歷史文藝感興趣, 十多年前, 他開始用地圖的形式收集起蔡家、悅來的農耕地圖、店鋪地、街道地圖和石板路地圖。

城市發展後, 這些東西都不在了, 總覺得可惜, 自然就萌生出要通過收集、繪製方式, 把它們記錄下來。 “因為, 這些都是老城最有特色的文化”記錄下來, 只為子子孫孫還能記得這個地方, 只為給專家們提供更多有用的歷史參考資訊。 ”劉映升說。

相關新聞>>

幫助老人渡過難關

今年3月, 劉映升老人突然罹患肝疾, 並發展為肝臟衰竭, 急需救治和幫助。 因為敬這一份三十年的堅守, 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發出倡議, 願朋友們一起伸出援手, 幫助劉映生老人渡過難關。 也願劉老師早日康復!

1, 通過銀行卡轉帳捐款(開戶行:建設銀行重慶北碚支行碚峽路分理處, 6217 0037 6003 3330 366 劉剛 )

2, 通過支付寶捐款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顧小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